第四百六十五章 消失蹤影
他今天晚上,本來召集自己一黨商量對策,兵馬的糧草沒著落,人心惶惶,不斷逃跑,今天又有五千兵馬不知所蹤,柳國安氣的飯都沒吃,直接去了畫舫。
然而讓他更生氣的是,此番來議事的不足十人,等了將近一個時辰,那些沒露麵兒的還沒來。
他氣的拍桌子:“怎麽回事?周大人,孫大人,朱大人,還有吳大人,怎麽還沒來?”
王之仲小心翼翼的開口:“丞相大人,他們已經許久都不露麵,也不與我們聯係了,更枉談來往,好像是因為家中女兒與柳妃娘娘之間的事情。”他刻意把聲音壓的極低。
柳國安聞言,神色一頓,責怪的看向王之仲:“明明是她們做錯了,陛下不過給他們的女兒該有責罰,他們難不成還要怪罪在柳妃,怪罪在我頭上?更要因為此事斷送了前程?這些人也太不知好歹了!還有,我讓你對朱美人下手,怎麽還沒動靜?”
為避免讓其他的大臣聽到,柳國安也刻意壓低了聲音,和王之仲耳語。
王之仲一臉為難,繼續附在柳國安的耳邊輕聲道:“說來奇怪,那些出宮的妃嬪,自出宮的第二天便消失蹤,微臣根本無從下手。”
“消失蹤影?什麽意思?”柳國安一愣。
“好像是那些大臣把他們女兒都給送走了,微臣找了許久,都沒有找到她們的蹤跡,想殺人也沒法兒下手啊。”
柳國安聞言,很是吃驚:“怎麽會這樣?”
“微臣不知,想著今天晚上見到丞相,向您稟告此事。”
柳國安忽然察覺到,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正在向自己撲來,把自己壓的透不過氣。
“罷了,不等他們了。”柳國安的耐心有限,何況,那些兵馬可等不起,他急需商量出一個對策。
坐定之後,他環視一圈兒,剩下的幾位大臣膝下隻有兒子,沒有女兒,所以他們與柳家沒有恩怨。
但那幾位大人也著實奇怪,周大人,孫大人,朱大人,還有吳大人,平日裏最是積極應和柳國安,不知此次為何如此懈怠?這可是對柳丞相的大不敬。
但即便心中詫異,他們也不敢開口詢問此事,隻在心裏嘀咕和好奇。
“如今形勢嚴峻,兵馬斷了糧草,屢次有士兵逃離,使得人心潰散,這樣下去,還沒等逼宮,咱們便會前功盡棄,之前所做一切都付之東流。我想,你們也會不甘心吧?”柳國安一臉嚴肅的開場。
諸位大人麵麵相覷,連連點頭。
“丞相大人,接下來咱們該怎麽辦?”
“是啊,如何是好啊?”
眾人臉上紛紛都是愁容,毫無思緒,柳國安是他們的主心骨,他若沒有辦法,他們隻怕也都如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不知從何下手,更不知是繼續謀劃逼宮一事,還是放棄。
柳國安聽他們這麽問,很是不高興,惡狠狠的瞪著他們:“你們不會都在等我出主意吧?跟隨我這麽長時間,一點兒長進都沒有,我留你們在身邊有何用?你們隻等著瓜分最後的勝利,在事成之前,卻不出一分力,合適嗎?”
他們自然也知道不合適,臉上紛紛現出尷尬和為難之色。
元大人遲疑良久,支支吾吾的開口:“丞……丞相大人,微臣忠心跟隨大人良久,大人您讓做什麽,微臣就做什麽,但是要論出主意,微臣實在不如大人您呀。您所做決斷都是明智之舉,事實證明,也都能帶來好的結果,但微臣就算有心也無力,因為不能保證所出主意帶來的是好的結果。”
“對對對,臣也這樣認為。”
“是啊,臣蠢笨無能,隻能聽從大人指示做事,拿主意這一塊兒,還是要大人您來呀。”
其他的大人隨聲附和,他們看似貶低了自己,卻又抬高了柳國安的能力和本事,誇讚了他的智慧與選擇。
王之仲聽眾人這樣說,心中不由的鄙夷。
曾幾何時,他也是這些人當中的一員,也是沒有任何餘地與羞恥之心的,對柳國安極盡奉承討好,可現在,他心中早就對柳國安沒了信任,生了背叛之心,因為女兒之死,而對劉倩倩以及柳國安滿是憎恨,故此都懶得去再奉承。
不成想,柳國安卻把目光落在他身上:“王大人,他們沒主意,你呢?”
王之仲嚇了一跳,隨即露出誠惶誠恐之色,打臉的開口,說了與其他大臣毫無差別的奉承之言。
“臣並非睿智之輩,一切等大人定奪,臣等謹遵大人吩咐和命令。”
柳國安被眾人誇了一個遍兒,雖然仍舊懷有怒氣,但終究不好發作。
“行了,你們也別貶低自己了,這個難關必須咱們一起度過,光靠我一人之力,難以力挽狂瀾。今天把你們聚集在這兒,為的隻有這一件事,把兵馬留住,糧草想辦法籌集,否則,今天誰都不能離開。”
眾人心裏“咯噔”一下,柳國安這是在逼他們。不說出個所以然來,明天早朝都去不了。
可他們也知道,沒有人比柳國安更怕暴露,所以就算這一夜,他們都沒想出一個萬全之色,到了早朝的時辰,柳國安也不得不放他們走。
元大人似是想到一個什麽人,左右看了看,沒發現那個人在他們中間,覺得十分詫異,開口便對柳關問道:“丞相大人,朱權怎麽沒來,他主意最多,這件事他一定有解決的辦法。”
其他的大人也很好奇,紛紛用疑惑的目光望向柳國安。
柳國安聽這話,再見眾人的反應,剛有幾分緩和的臉色,頓時又垮下去,咬牙切齒的對他們冷哼:“都給我裝傻充愣是吧?朱權去了哪兒,你們不知道嗎?”
眾人一愣,心中越發覺得詫異,柳國安這是說的什麽話?朱權是丞相府中的幕僚,他去了哪兒,自然沒人比柳國安更清楚,結果他卻反過來問眾人,而且,好像和他們有多大仇似的,目光中又是憎恨,又是厭惡,好像朱權不在,是他們的責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