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潼關
官軍不知所措,本來他們防禦潼關,可流賊一下子就退出去了,竟然開始進行了防守,修葺營寨,看流賊那般修葺營寨,竟也有章法了,那營寨可不好打,眾人都是不知所以,這般事情確實十分詭異。
明明剛才還是流賊打他們,是流賊來打他們防守的潼關啊,這些流賊不來打潼關,竟然修葺營寨來了,讓一眾人都不知道他們什麽意思。
大營內,傳令的乃是楊禦番,他家中世代飽受皇恩,本是大明勳貴,與父親一起打了不知多少仗,此番前來是來建立功勳,可這下,流賊卻是結寨去了,他道“報,我之馬隊彈道,留在開始結寨,他們的人馬已然後退,不知作甚,遠處都是流賊馬隊,我的打探人馬上不去”
楊禦番完,眾人都是麵麵相覷,而孫傳庭卻是看著麵前的折子,良久不語,“此賊所用之法,乃是釜底抽薪,陛下催戰,若是等流賊來打,怎麽打”
眾人炸開了鍋,楊禦番大驚,“催戰,流賊與我等旗鼓相當,人馬還比我們多,如何能倉促去打”
“軍中缺糧啊”孫傳庭道,卻是實話,流賊不缺糧草,占據後方,還有川蜀之地,而他孫傳庭可不行了,眾人知道他的糧草是如何籌措的,都是默然不語,無有糧草,確實隻能出戰了。
“我軍四周,不少當地的宗族或是一些鄔堡都開始遷徙了”楊國柱道,他一直細心觀察四周情況,對於周遭情況了然於心,再籌措糧草,得要跑到十幾裏之外的地方了,“糧草還能支撐半個月!”
“流賊結寨自保,若我等去打,野戰都不一定打得過”楊國柱道“不然退兵,到來年再重整旗鼓再”這是正常情況可以行得通的道理。
“來年?“孫傳庭他來年能不能繼續當川陝總兵都不一定呢,他必須要在他還是川陝總兵的時候,給予流賊最大的打擊,最好幫助大明徹底消滅李自成。
“此戰必須消滅李自成主力,我孫傳庭沒有退路,大明也沒有退路,百姓也沒有退路”若流賊勢大,得了潼關,關中門戶大關,闖賊占據關中,獻賊占據川蜀,退有潼關險,背靠人口上千萬的肥沃川蜀大地,去西北可得源源不斷的優良戰馬,占據高地,居高臨下,完全就是當初戰國時期的大秦。
“流賊成長太快了,這次不滅,下回恐怕不是那麽容易對付的”孫傳庭道,深深歎了口氣,賊兵勢大,特別是張定國一部,戰力強悍,可以和九邊的邊軍比肩,下次見了麵,這般成長,恐怕邊軍都打不過了吧。
“太過冒險了,督師”楊禦番道。
“軍中無糧,況君命難違,官軍眾誌成城,以必死之心與賊寇血戰,未嚐不能擊敗李自成,若此役誅殺闖賊,獻賊大將,斷絕川蜀與關中通路,將獻賊圍困在川蜀,徐徐圖之,此為大明唯一之希望,也為我等將官之職責,此役,隻準贏,不能輸,流賊可以輸十次,百次,但我孫傳庭一次也不能輸。”孫傳庭已經明白了,不管贏輸與否,他的川陝督師當到頭了,此戰必須贏。
眾人目光灼灼的看著這個依然老態的中年將領,
“懷必死之心,與賊血戰。”孫傳庭舉起自己長劍。
“楊家世受國恩,代代從軍,血染沙場,末將願追隨將軍左右”楊禦番道。
楊國柱目光灼灼,眼神中全是決然,黃德功雙目赤紅,唯有那劉澤清,目光閃爍,他隻覺得這幫人瘋了不成,和流賊決戰,他隻想趁機溜走,卻是不自覺的發現,兩名宣大的悍將已然出現在他身後,便是道“追隨督師,討伐賊寇。”
****************************
燭火之中,眾人退去,李華看著這個中年將領,心中感慨萬千,古人這份固執的報國之情他無法理解,孫傳庭這般人,總是在民族之中不缺乏,一代一代的湧現,微弱的燭光總是為民族驅散黑暗,帶來光明,這對於一個民族來是幸閱,這就是為什麽中華民族能夠延續五千年,每每民族黑暗之際,總有人為他帶來光明,帶來希望,一個永遠不缺乏希望的民族。
有的人,哪怕絕望之際,你看他,他便是希望,孫傳庭便是這般人。
“你來了,”孫傳庭看著那李華,看著他的模樣,年輕的模樣,讓他覺得可喜,也有可悲“這般年輕,可不要和我一般,折損在這才好,你還年輕,大明需要你這般年輕人”
“督師已然懷抱必死之心麽”李華默然,孫傳庭恐怕早已感到,他會有必死一吧,初出茅廬,與子午穀殲滅高迎降,到現在,從軍十幾年,流賊連綿不絕,而大明卻越來越積重難返,他不知,這些人為什麽還是這般前仆後繼,與民族危亡之際,不顧身死,就為延續文明的火光,因為他們熱愛這片土地,深愛這裏的人,不願這文明的火光就這樣熄滅。
“我早已懷抱必死之心,從軍那日,就知沙場艱辛”孫傳庭道,看了一眼李華,道“我找你來,是問你那開封傳來之漢終軍是你所做?”
“是,”李華著,不禁想起來了劉強,戰死不知多少同僚。
“好詩啊,唱盡男兒雄壯”孫傳庭大笑起來。“盡唱出我中華的威風”
“將軍不該出戰流賊,退回中原,重整旗鼓,未嚐不能與賊血戰”李華道,此戰之後,就是孫傳庭戰死了吧,他也對於這般明軍攻打實力差距不是太大的戰鬥不是抱有什麽希望,包括整個來著戰鬥的官軍他們都是明白。
“人生無有十全十美之局,也無人想去必死之戰,但卻有不得不戰之理由”孫傳庭看著麵前的李華“就如楊將軍,家中世代從軍,為國討賊十幾年,早知有戰死一,但有不得不戰鬥之理由。”
李華是一個現代人,他總覺得人命大於一切,不理解古饒這種想法。“我不懂”
“我之身後是大明關中潼關,他不僅是一座關隘,還是河北,河南,山東,整個中原百姓的壁壘,就如同楊國柱將軍,他護衛之宣府大同,不是兩做城池,是我之民族,在有漢一代,古聖先賢創立璀璨文明,陛下很少調邊軍入關,哪怕流賊攻破京師,那也是我中華改朝換代,而文明仍在,這般文明,怎可被戎狄毀於一旦,於他,不光是戎狄屠城滅族之凶狠,護衛百姓,還有數千年之文明,豈有沐猴而冠之理,而我,我之於此,背後就是不能棄守的潼關,是潼關後的百姓”孫傳庭道。
鏗鏘之音,多了一種絕然,決不能棄守的潼關,李華看了眼大帳外,漆黑的月色之中,好似看到了那道威武雄壯的關隘。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城人未還。
自此之後,數百年滿清閉關鎖國,文明輕浮,數千年文明大國,不齒於列國,被輕於異族,再無服飾之美禮儀之盛,隻餘金錢鼠尾被外邦恥笑,數千年開化之文明思想,被禁錮為愚昧之奴隸,百姓隻知磕頭行禮。強於列國之科技,也都成為曆史,被列強輕蔑,喪權辱國,土地割讓,南北盡是租界,大國之顏麵民族尊嚴丟失殆盡。
李華也不知曆史車輪下,他會如何抉擇,大明,缺乏曾經的進取心,強大時候不去侵略別人,弱時候常常被人舉起屠刀。
孫傳庭這時卻道。
“李華,華者,正如華夏,中華有服飾之美胃之華,禮儀之盛謂之夏,倒是好名啊,哈哈”孫傳庭大笑起來。
“沒有這般繁雜,就是普通的名字,”李華著。
“來,我與你喝酒,見你這般青年將領,總是讓人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