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在貞觀毀修仙> 第四十五章 繼續飈演技

第四十五章 繼續飈演技

  (先道個歉啊,太皇第九子周王李元方的老媽不是楊嬪,是張嬪,因為記錯了,這一段都是新改的,大家見諒見諒啊……)

  不出李恪所料,周王李元方的葬禮算是在禮制的框架下辦到了頂格,規格、用品、弔唁的文武百官……基本上達到了一個親王的極限。

  李恪這樣一個祥瑞以上天命未滿的親王前去憑弔,都得穿著「齊衰」級別的喪服,跑去周王府走一遍流程,在內府的陰陽人死太監和禮部癟三的注視下,給自己這個同歲的叔叔「盡孝」。

  「周王殿下這般,卻是極盡哀榮,陛下孝悌之心,實乃天下楷模。」

  兩個穿著綠袍的禮部癟三站在廊下,看著李恪恭恭敬敬地給同歲叔叔叩頭,低聲議論的時候滿是感慨,這一瞬間,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目標都得到了提前的實現。

  皇帝這麼孝悌,四捨五入之下,是不是也是他們這些禮部的官兒有能力,輔佐君王、勸諫君王有功?

  李恪現在聽力不錯,所以嘴角抽搐了一下,心說這幫文官兒真特么有病,不過轉念一想,好像也有道理哈?

  畢竟吧,如果真按重要性或者家庭地位而言,哪怕李恪不成為祥瑞呢,李元方這個便宜叔叔在他面前也不比一個屁重要多少。

  因為李元方他媽張嬪地位不行,母族勢力更是渣到爆。

  聽著名字,張嬪就沒有楊妃來的給力,張嬪的她爹當然也不可能有楊二來的給力,只是一個小小的禮部侍郎,所以吧,張嬪這個嬪的封號還特么是追封的,張嬪本人武德四年就沒了,生前也沒享受到嬪的待遇,

  自家便宜爺爺把她收進皇宮,還讓給生了個兒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她是吳郡吳縣人,也就是江蘇蘇州人,存了彌合南北對立的心思,當然死後追封也有這個意思在。

  你想想,一個追封的嬪的兒子,也就是個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貨色,平時連個財務自由都沒有,玄武門之後作為太皇的兒子,內府還記得他都得指望皇帝對兄友弟恭的追求。

  但就是這樣,李恪該跪還是得跪。

  「殿下,可要去宮中看看太皇?」

  四下瞅了瞅禮部和內府的癟三,秦理走上前來,壓低了聲音,對李恪說道。

  「正當如此。」

  李恪點點頭表示同意,盡孝道嘛,做就做全套的,再說了,他也想去看看太皇李淵,興許還能撈到點兒好處呢?

  兩人緩步出了周王府的大門,李恪扭頭看了看王府的牌匾,嘆了口氣,十來歲的孩子說沒就沒了,沒有子嗣,用腳指頭去想都知道,周王肯定得落一個「國除」的下場,不說這兩年朝廷緊巴巴的,就是國庫豐盈,自家便宜爹也不可能讓其他宗室過繼到周王名下。

  才待上馬,本大安宮去謁見太皇,旁邊又開來一隊依仗,李恪眯著眼睛瞅了瞅,眼前就是一亮。

  這些儀仗里,有吳縣縣男陸德明的,有陽翟縣男褚亮的,有秘書少監虞世南,有著作郎姚思廉……他們有個共同特點,都是十八學士中人。

  當然,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江南人,吳縣縣男就不用說了,蘇州人;陽翟縣男也不用說了,錢塘人;虞世南那是餘姚人;姚思廉是吳興人,也就是千多年之後的湖州人……

  作為江南人,他們給江南嬪妃所出的皇子送一程,很合情很合理,如果某個學士在這裡悲從中起詩興大發,大概還能留下點兒可以傳唱的名篇。

  當然,這和李恪沒什麼關係,雖然這些江南出身的十八學士也會看在自己身上前隋、南梁血脈的份兒上,賣自己點兒面子。

  他眼前一亮的原因是,看見了吳王李元軌的儀仗,這是他飈演技的好時機。

  「恪見過十四叔。」

  李恪看著李元軌下車,就走上前去見禮,差不多一躬到地的那種,完全是拜見長輩的禮節。

  「當不得,當不得,快快請起。」

  看見李恪直接行大禮,李元軌就是一機靈,連忙上前兩步,把李恪扶了起來。

  別看他是李恪叔叔,可他今年也是和李恪同歲的,再說了,無論從母族還是從血統上倆說,他一個武德朝的祥瑞,能和貞觀朝的祥瑞相提並論?他老媽只是個「美人」,連妃嬪都沒混上……

  「長幼有序,此乃人倫大禮,如何當不得?」

  李恪被李元軌扶起來,一臉的正色,聲音還很大的那種,沒辦法,飈演技也需要觀眾嘛,他不大點兒聲,萬一旁邊那一票十八學士年老耳聾,聽不見呢?

  果不其然,聽了李恪的話,那邊的十八學士們臉色都有些變化,吳縣縣男陸德明就沖著陽翟縣男褚亮點點頭,一臉的嘆服:「都說蜀王殿下純孝,老夫今日得見,果然如此。」

  「蜀王純孝至此,非天下之表率耶?」

  褚亮聽了這話,也表示老夫佩服,「明日,老夫當上書陛下,以為成例。」

  忠信孝悌禮義廉恥嘛,這是儒家給自己的雞湯,熬著熬著就成了毒藥。雖然去年的時候,魏徵這個老噴子剛剛給皇帝陛下結識了什麼叫「忠臣」什麼叫「良臣」,但不管怎麼說,作為熬雞湯的十八學士,哪怕自己不喝,也得掐著脖子把這雞湯給人灌下去不是?

  「此誠乃佳話也。」

  虞世南站在旁邊,就表示只要有需要,老夫就會跟著你們上書。

  然後一眾江南來的讀書人,就看著李恪陪李元軌表演了一套純孝,那叫一個感動啊,李恪抖了抖耳朵,把這幫老傢伙的對話聽了個清楚,那叫一個心花怒放。

  他李恪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天下武功到底是不是唯快不破,李恪不知道,但李恪想明白了一點,只要自己把純孝、知禮、乃至「因循守舊」的帽子扣在頭上,他被認為「參於謀反」的概率就會降低!

  「九叔新去,恪恐大父傷心過度,這便去大安宮謁見。」

  看著表演的差不多了,李恪就跟李元軌道別,「恪居於太白,雖距長安不遠,可終究不便,大父如今龍體欠安,恪心中亦是不安。」

  說完話,李恪帶著秦理還有一票百騎的保鏢,直接奔著大安宮就去了。

  大安宮本來叫弘義宮,武德五年的時候,李恪的便宜爺爺在宮城的西邊兒營建了這麼個宮殿,和皇宮相連,是給李恪的便宜爹住的。

  看起來是不是挺不錯的?是不是覺得皇恩浩蕩父愛如山?但實際上這大安宮興建的本意,是讓自己便宜爹熄了奪嫡的心思,所以最開始叫弘義宮,營造法式上就挺寒酸的。

  然後為了隔絕自己便宜爹溝通中外的渠道,大安宮沒有西門,所有進出弘義宮的人都得從宮城正門走,時時刻刻處在監視之下,也不知道自己那個便宜爺爺徙居到這裡之後,會不會感受到啥叫作繭自縛……

  這會兒,因為害怕自己爹傷心過度,李世民是陪在身邊的,同時在身邊的還有李恪的三個叔叔,徐王李元嘉、彭王李元則、鄭王李元懿,這三個叔叔都是小嘎豆子,和李恪的歲數都差不多。

  「恪見過大父、耶耶、十一叔、十二叔、十三叔。」

  入室拜見的時候,李恪的內心是抽搐的,不見面還好,一見面他就很佩服李淵的生育能力,不說公主吧,兒子就二十二個,簡直就是多子的典範。

  當然,也是多子多福的反面教材就是了。

  眼瞅著李恪一絲不苟地給幾個叔叔見禮,李淵有些沉重的心情也跟著強了不少,扭頭看向自己的二兒子,嘆了口氣:「二郎教子有方,朕心甚慰。」

  說著話,李淵站起身來,走到李恪的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親自拉著他,讓他坐到自己的身邊,從位置上來說,比徐王李元嘉的位置,還要靠上那麼一點點。

  不過徐王李元嘉這會兒正低著頭,坐在李世民的下首,整個人跟個鵪鶉一樣,別說正眼看自己二哥了,正眼看自己爹都不太敢。

  沒奈何,他老娘是宇文昭儀,李淵剛繼位的時候,因為太穆皇后大業九年的時候就沒了,所以打算冊封她當皇後來著,這讓太穆皇后的三個兒子看他都很不爽,要不是他老娘當初力辭不封后,他這會兒大概會更慘一點兒。

  跟著皇帝的起居郎見了,睿智的雙眸再度明亮了起來,他看著被李淵摟著玩祖孫關懷的李恪,再看看旁邊眼睛同樣很亮的皇帝,就在起居錄上寫了一段話:「以親王之身行匹庶之禮,蜀王純孝至此,實乃陛下教子有方。」

  起居郎剛剛寫完這段拍馬屁的話,就聽見外面有內侍通傳越王泰求見,然後他就看見一個小胖墩從外面跑進來,開始給裡面這些長輩見禮:「泰見過大父、耶耶。」

  然後這個小胖子直接忽略了在場的三個叔叔,看著李恪眼睛發亮:「臣弟聽聞兄長自太白山歸來,果然在此。」

  於是起居郎的臉蛋抽抽了一下,作為給皇帝寫起居錄的,他可以拍馬屁,但他不能不要臉啊,所以他瞅了瞅李泰,又看了看墨跡未乾的起居錄,伸手就把最後那句「教子有方」劃掉,改成了「大唐之幸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