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半月居(一)
在古時候有一座石拱橋,是畫橋鎮小河兩岸居民的主要交通依仗。有一年因為遭遇了大旱,老百姓的莊稼幾乎都是顆粒無收,自然也就沒法給地主交租了,而且全家吃飯都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但是地主可不會同情他們,威脅那些佃戶如果不交租,就拿家裏值錢的東西抵債,或者賣妻子女兒也行。
有一個佃戶氣不過,想了一個辦法對付地主,就是在將石拱橋掏去幾塊石頭,等到地主過橋的時候,再突然抽去石頭,任由那地主掉下河裏。然後,這個佃戶就抱著地主一起在河裏,兩人同歸於盡。
沒了橋,兩岸的老百姓都行動不便,於是大家湊錢找人修複石拱橋,但是不論哪個請來的師傅怎麽修,就是合不攏。有人說,這是那個拉著地主投河的佃戶心裏不甘心哩,不願讓石拱橋複原。
後來,八仙中的呂洞賓路過此地,聽說了這個故事後,便用毛筆畫了一座石拱橋,一口仙氣吹出,那座紙上的石橋便落在了殘破的石拱橋上,然後合二為一成了一座堅固的石拱橋。接著,他又是一口仙氣吹出,小河變寬了不少,裏麵的水也跟著上漲了不少,然後河兩岸的田地都成了良田沃土,就這樣,老百姓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不過,陳慶之聽了這個神話故事後,是不大相信的,或許其中有一小部分真實的成分,但是大部分都還是虛構的,寄托了老百姓的美好願望。比如,那座石拱橋怎麽能隨便抽走幾塊石頭呢,而且地主過橋的時候,那個佃戶又是藏在哪裏的,是怎樣抽調石頭讓地主落水的,等等。不過,陳慶之不願意去詆毀這個美好的故事,至少“畫橋”這個名字就很有詩情畫意,令人遐想萬千,值得回味!
當車輪碾過那座古老的石拱橋,陳慶之還特意搖下了車窗玻璃,仔細地打量著這座富有滄桑氣息的石橋。這一刻,時空仿佛停止了一般,自己進入了一個奇妙的空間,靜靜地體味著那種曆史的氣息,自己仿佛化作了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
但是,刺耳的刹車聲打斷了陳慶之的沉思,隨後發現自己到了一座院子的門口。宋雨城剛踏進門口,迎賓小姐就認出他來了,大聲笑著招呼三人進了包間。看這樣子,宋雨城沒少來這地方。
穿過一條爬滿爬山虎的走廊,盡頭是一道半月形的拱門,上書四個柳體大字——“半月居”,透過這個門可以看見裏麵別有洞天,裏頭是一個更大的院子,並且還種滿了一種不像是本地的竹子(陳慶之後來才知道這是篁竹),中間是鵝卵石鋪成的小路。
陳慶之停下看了看這四個字,雖然對書法不是很懂,但是也知道這幾個字應該是今人所寫的,不像是從柳體字帖裏麵拓印下來的。不過,寫的還真有點味道,頗有柳體的韻味。
根據走在前邊的宋雨城所介紹的,這是會所製的飯店,不對外營業,能在裏麵吃飯的非富即貴,都是上南有頭有臉的大人物。這裏的老板,據說是北大畢業的,進了中科院的一家研究所工作,後來不知道怎麽突然看破了紅塵,辭去了很有前途的工作,來到老家搞了一個土菜館,專門經營宮廷菜係,但是結合上南這邊的口味和飲食習慣做了適當調整,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成了上南省上層人物宴請賓客的首選場所。
三人穿過鵝卵石小徑,來到了一口池塘前麵,正中是一座石橋,正前方是一棟三層的仿古建築,門前站著兩位不到20歲的貌美女子,身高都在一米七左右,身材有些火辣辣的,穿著崩的緊緊的旗袍,衝著三人微笑說:“歡迎三位老板光臨半月居。”
這時候,裏頭走出來一位更具風情的少婦來,笑盈盈上前對宋雨城說道:“宋哥,按照你的吩咐,一切都準備好了。”
宋雨城很嫻熟地在少婦的屁股上摸了一把,說道:“雲汐,今晚我請的可是兩位貴客哦,要是招待不好的話,你這個半月居可得關門大吉了。”
少婦雲汐顯然早已習慣了這種不算太過分的輕薄,揮起小粉拳,力道恰到好處的砸在了宋雨城的身上:“宋哥越來越不正經了,人家可是一直都很尊敬宋哥,每次你交待的事情不是都辦的妥妥的嗎?”
話音剛落,玉手並沒有就此停住,而是順帶著落在了宋雨城的大腿上,輕輕地撫摸了一把,害得宋雨城下邊像是本能似的支起了一頂帳篷。
雲汐的小手恰好探到了帳篷,輕輕地滑過,踮起腳尖在宋雨城耳旁小聲地說道:“哎呦,宋哥的本錢不小嘛,要不要等下我安排兩個小姑娘給你泄泄火?”
雲汐呼出的氣息猶如芝蘭入室,撓的宋雨城心裏癢癢的,如果不是顧及在大庭廣眾之下,真想就地把她給正法。
但是這麽奔放的話語,卻把緊跟在後麵的陳慶之雷的腳下一陣踉蹌,心道這到底是飯店,還是紅燈店啊,怎麽這裏的服務員說話這麽奔放露骨?
陳慶之湊近劉波問道:“咱們是來吃飯的,還是來這裏去火的?怎麽感覺像是進了黑店似的,我這小心肝很不踏實啊。”
雲汐的耳朵還挺尖的,居然聽見了陳慶之的小聲嘀咕,一轉身笑道:“這位帥哥,瞧你說的,我們這哪裏是黑店啊,難不成你以為我是金鑲玉,你們是逃難來的周淮安?咯咯咯…小哥是第一次來吧,既然來了,就好好地享受,保證讓您幾位吃好玩好!”
“吃好玩好”,這話說的真有意思,難道說來這裏不光是吃飯,還有什麽意想不到的娛樂節目?
陳慶之忽然想起整個院子的布局,似乎有一種欲拒還迎、半遮半掩的韻味,現在被少婦的話語一刺激,突然覺得這個半月居是不是一個聲色場所呢?巧妙的布局是暗示來這裏的客人要學會享受生活。
在陳慶之胡思亂想間,答案很快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