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麻煩接二連三(一)
陳慶之道:“我所想的辦法還沒有得到論證,心裏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就先賣個關子。老劉,如果你真心實意地支持我的工作,支持龍尾鎮的發展,我敢保證你一定不會吃虧的。”
劉德貴能跟不少領導交好,自然有他的本事,所以陳慶之不說,他也很識趣地不再咬著不放,而是笑道:“行,隻要陳鎮長有信心,我就對你有信心。對了,中午有沒有什麽安排?如果沒有的話,我請你去外麵吃飯,加深下印象,增進下了解。給我一個麵子,怎麽樣?”
陳慶之略一猶豫就答應了。
他看的出來,這個劉德貴像是有點能量的人,姑且跟他接觸下,看看能不能從他身上獲取更多的信息,同時再觀察觀察他這個人究竟怎樣,如果確實不錯的話,不介意作進一步的接觸,到時候甚至可以考慮再適當給關照下。
隨後,劉德貴就告辭離開了。
直到這個時候,陳慶之才放下心思細細打量自己的辦公室。這個辦公室也是前任鎮長黎慶福用過的,他之前多次來過,並不陌生。
整個房間已經煥然一新,家具什麽的都換了新的,還擺放了幾盆植物,但是牆上沒有懸掛書畫作品,於同說是聽陳慶之的意見再作安排。
辦公室已經完全看不出有關黎慶福的任何痕跡了,說明這個於同做事也還可以。
突然,陳慶之想到黎慶福之前好像開玩笑的說過,他這個鎮長其實也不大好當,等陳慶之哪天坐上他的位置就能體會到他的難處了。那次好像是為了百合村搞基礎設施建設,專門去找了嚴紅旗,還有黎慶福爭取項目資金的,但是無果而返。
沒有想到的是,黎慶福當初無意中說的玩笑話,現在卻成了事實,自己才第一天坐在辦公室,就已經體會到了鎮長不好當啊。真是世事難料。
陳慶之上午就在辦公室處理公文,看看文件,熟悉龍尾鎮的基本情況,並且還接待了幾撥前來拜訪的人馬。
中午即將出發的時候,陳慶之突然想到應該叫上一兩個人陪同自己一起去吃飯,自己獨自去不大好。想了想,最終叫上了代明。這也是考慮到其他人都還不大熟悉,更不知底細,像今天這樣的飯局還是先不要叫陌生的下屬為好。
代明這時候正在下村,接到陳慶之的電話後就推掉了村裏安排的飯局,飛快地騎著摩托車奔向了街上的一家小飯館。
由於鎮政府距離飯館不遠,陳慶之就步行去了。
但是他沒有注意到的是,辦公樓三樓的一個房間,一雙犀利的眼睛正在盯著他的行動。
經過飯桌上的接觸,陳慶之對於這個劉德貴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劉德貴這個人雖然出身貧寒,但是敢打敢拚,憑著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現在估計最少有上千萬資產。他有著商人特有的奸猾和精明,也有著農民身上獨有的踏實和勤儉節約。這是一個自我奮鬥的典型。
經過初步觀察,陳慶之覺得劉德貴為人還不錯,可以結交,因而在飯局結束的時候主動提到,可以安排他跟福能集團在漁陽的負責人見個麵,至於能不能從他們手上拿下工程,就要看他自己的表現了。
劉德貴對此自然高興萬分,當即表示今後百分百支持陳鎮長的工作,保證隨叫隨到。
隨叫隨到肯定有點誇張,他又不是自己養的一條狗?但是對於他的這個姿態,陳慶之是滿意的。
隨後,兩人都趕回政府休息,但是剛躺下沒幾分鍾,院內鈴聲大作。
陳慶之在鄉鎮待過,知道鈴聲就是警報,肯定有什麽大事情發生了,於是趕緊穿好衣服起床。
急急忙忙跑到樓下的時候,隻見黨政辦主任於同正在那裏招呼大家,他看見陳慶之來了,就像是見到了主心骨一樣,稍微鬆了一口氣,“陳鎮長,剛剛接到電話,黑木村發生了一起森林火災,初步估計過火麵積在二三十畝以上。我剛打了嚴書記的電話,聯係不上他,現在請您指示,咱們都趕緊組織人手去救火!”
陳慶之心裏一驚,記得昨天早上還下了一點雨啊,不過也確實不管用。主要是前段時間一直天晴,到處都很幹燥。
陳慶之在雲水鄉也多次經曆過救火,但是以前都是執行者的身份,更多的是被動接受領導的安排。現在書記不在,自己就成了最高長官了,必須由自己去帶領鎮機關幹部打贏這場救火的惡戰。
陳慶之吩咐幾個幹部一起去樓上挨個房間敲門,盡快把在院子裏的幹部都集合起來。
同時叫於同給黑木村及附近幾個村的書記打電話,要求他們組織民兵火速趕去支援。
十分鍾過後,陳慶之和幾個在院子裏的黨政領導一起出發直奔黑木村。
但是到了現場之後發現,別的村子趕來支援的民兵都到了,而黑木村的民兵卻遲遲沒有組織起來,問了村幹部,說是一時半會不好組織人手,但是已經在認真督促了。
事態緊急,陳慶之也不好過多進行批評,當即在火場附近進行了一個緊急動員,隨後將指揮權讓給了代明。代明農村工作經驗豐富,救火的經驗也很足,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搞外行指揮內行,否則很容易出人命。
代明接過了現場指揮權,當即將人員分成了四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明確了具體工作任務,也都指定了組長和副組長。
隨後,眾人就根據分工情況,各自奔赴自己的責任區開展救火行動。陳慶之則在山腳下坐陣大本營,同時督促村裏解決好後勤保障問題,特別是水和幹糧等必要物資的供應要求務必確保到位。
經過將近三個小時的緊張撲救,基本上把山火給撲滅了,但是眾人都感覺很疲憊。
此時已經臨近傍晚了,陳慶之當即指示,大部隊可以撤走回鎮裏吃完飯,現場再留下一隻十人的小隊看守餘火,避免死灰複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