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解救煤礦工人(四)
孔明德:“這次事故的發生,完全就是漁陽縣不作為的表現,你們這是在褻瀆人民賦予我們的權力,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信任。如果這次救援工作失敗,幾十條人命交待在這裏,我看在座的同誌,包括我自己的烏紗帽都要被人民給摘掉了!”
漁陽縣的領導幹部一個個都低下了頭,不敢吭聲,更不敢與市裏幾位領導對視。
能進入官場的大部分都是聰明人,而能當領導的又絕大部分都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縱觀這起事故的發生,尤其是露天堆放的海量原煤,所有人都知道這裏麵肯定有貓膩,有的甚至猜測:這個長龍煤礦是不是從被關停的小煤窯中,偷采了大量原煤然後堆放在這裏,試圖讓偷采的原煤合法化,把錢光明正大地揣進自己的兜裏。雖然這個猜測不是完全準確,但是方向是對的。
而跟這個煤礦沒有絲毫瓜葛的人,心中自然是幸災樂禍的,知道這起事故的背後肯定牽連著眾多人的利益,這裏的水很深、很渾、很黑,於是巴不得別人倒黴呢。
但是,得過這個煤礦好處的人則是心中不安的,擔心蓋子一旦被揭開,會不會引火上身?
這其中唯獨溫正陽的目光中帶著幾分坦蕩,絲毫不畏懼市領導的怒火。不僅是因為他初來乍到,即使處理人也很難落到他的頭上,更是因為他覺得漁陽縣的水似乎挺深的,這個長龍煤礦的礦難就像是一束直射入水裏的陽光,讓人隱隱約約可以看見這這水似乎很深很深,他希望自己就是那縷陽光,能夠讓漁陽水清澈見底,還漁陽一個郎朗乾坤。
隨後,段文軒就救援工作作出了部署,提了有關要求。孔明德又作出了重點強調。
迫於現場眾多領導帶來的巨大壓力,再加上幕後老板的暗中指示,朱強悄悄地交待了一名信得過的礦工,讓他找到了救援隊,告訴他們從被關停的小煤窯挖掘出一條生命通道,盡最大力救出被困的工人。
這個時候隱瞞偷采小煤窯的後果,可能就是增加井下被困礦工變成一具具冷冰冰屍體的概率。
朱強此時隻希望工人都被解救出來,自己能夠不用接受法律的製裁就最好,至於錢都已經沒有那麽重要了。
在傍晚七點多的時候,礦井終於被打通,首先被救上來的是一名年輕的礦工,他正是跟陳慶之介紹情況的那名老礦工的侄子。
這名年輕的礦工有兩名家人被困在井下,其中就包括那位老礦工的兒子,這令他坐立難安,稍作休息,補充了必要的營養後,就主動申請加入到救援隊伍中去。
現場指揮人員不敢做主,生怕好不容易救上來的礦工下去後,要是再遇到不測的話就麻煩了。最後,這個請戰的消息到了市委書記孔明德這裏,他沉思了一下,隨即叫人去把礦工給請過來,但是想了想還是決定親自去見見這位可愛的礦工。在決定去見這位礦工之前,他悄悄地叫過了隨行的秘書,耳語了幾句。
孔明德的目光帶著幾分和善,拉著他的手,親切地問道:“這位小同誌,你能夠主動站出來申請協助救援,我作為嵐州市委書記,很感激,也很佩服你的英勇舉動。如果你能參與救援,憑借你在井下所掌握的最真實資料和線索,一定可以使得我們的救援工作大大加快。但是,我們好不容易把你救出來了,不能讓你再次去冒險,要不然的話就是對你極度的不負責。”
年輕礦工哽咽地說道:“我還有幾個親人被困在井下,尤其是我叔叔的兒子也在下麵,他在礦井裏給了我一個逃生的機會,現在我活過來了,如果我不能下去救他的話,我的良心這輩子都不會安心的。孔書記,他們都說你是這裏最大的官,隻要你點了頭,我就可以下去,我求求你,一定要讓我下去救人。即使我不幸死在底下了,我也不後悔,相信我家裏的其他人也不會怪你們的。我相信以後我兒子、女兒長大了,一定會為我這個不負責任的爸爸驕傲的!”
說著說著,年輕礦工的臉上就落下了一串串珍珠似的眼淚。就在孔明德猶豫的時候,年輕礦工突然掙脫了他的手,試圖跪下去。
好在孔明德到底當了多年的領導,敏銳地發現了不對勁,一把就拽住了年輕礦工,硬是沒有讓他跪下去。
孔明德看著這個被煤炭染黑的年輕礦工,動情地說道:“小同誌,請允許我這樣稱呼你,也請原諒我一開始就沒有來得及詢問你的名字。但是我想,你的名字已經不重要了,雖然你的身軀有些弱小,但是你的形象卻是高大的,你的精神感染了我,也感染著現場的每一個人。好,既然你願意和我們的救援隊一起去拯救被困的礦工兄弟,我答應你,出了任何事情,有我這個嵐州市委書記一力承當!”
嵐州電視台的記者用攝像機生動地記錄下了這一個珍貴的場景,並在第二天就編輯成了一段感人的新聞特寫,“剛剛被救上來的年輕礦工,喝過幾口水,啃過幾口幹糧後,就主動請求下井協助參與救援工作,我們的市委書記體諒他的身體狀況,年輕礦工就打算用下跪的方式懇求在場的最高決策者答應自己的良心上的請求。市委書記頂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答應了這位年輕礦工的請求。最終在這名礦工的協助下,在淩晨兩點半的時候,成功救上了十三名被困人員,隻有一人因為體質較差,沒有等到救援人員的到來就不幸去世了。這次救援行動,創造了嵐州礦難救援史上的奇跡,展現了小人物的大情操。”
畫麵中,年輕礦工瘦弱的身軀,黝黑的麵龐,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得是那麽的高大偉岸,幾乎所有看了新聞的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良心上受到了一次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