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武媚娘反感瑜洲提議
李治對於丁瑜洲的話表示十足的出乎意料,臉上寫著一個大大的驚歎號,因為他沒有想到丁瑜洲會將話題引到這個主題之上,他也沒想到丁瑜洲竟然問出了這樣一個膽大的問題。
李治聽清了清嗓子,猶豫了一下,才說道:
“你說得這件事是近來朝野之中大家都討論交流的事情,東宮太子人選朕也在仔細考量,聽你這麽說,你的分析確實鞭辟入裏,見解獨到,如果沒有這件事,李忠想來還是安分守己待在東宮,應該不會生出事端,照這麽說,李忠確實也是被逼無奈,是不是?”
丁瑜洲知道皇帝是在問自己,便上前一步回答道:
“臣認為畢竟太子覺得自己地位不保,難免會做出些荒唐事,皇上也應該理解太子,體諒太子。”
武媚娘聽到丁瑜洲的這話有些讓自己難以接受,因為武媚娘的性格對待自己的敵人那必須斬盡殺絕。
她盯著丁瑜洲說道:
“丁大人,此言恐怕不妥,太子謀反事實已定,不能因為這種理由就替他開脫罪名,就算當廢,那也不應該謀反篡權,就算不廢,那也更應該安分守己,做太子應該做的事。”
武媚娘說到最後,聲色俱厲,語句裏帶著嚴肅的語氣。
很顯然,武媚娘這是在向李治表明自己對於太子的態度,也是在宣告她的立場。
丁瑜洲知道武媚娘的脾氣,不敢做過多的辯駁,沒有接話。
狄仁傑這時候說話了,道:
“是啊,丁大人,這件事可不能犯糊塗啊,太子剛才行為險些要了你的性命,你為何又來替子太子辯駁,這可使不得呀。謀反就是謀反,沒有理由可以開脫,謀反罪一旦成功,那豈不是難以挽回的局麵,這種罪是萬萬不得開脫的呀。”
狄仁傑的態度也獲得了許敬宗等人的支持,他們頻頻點頭,認為太子此舉確實是不應該,就算是麵臨被廢除的困境,那也不應該做出如此出格之事。
丁瑜洲知道自己的這一話題,成了眾矢之的。
眾人除了李治、李忠之外,都是反對他的觀點的。
其實丁瑜洲有苦衷,隻是大家沒有體會到其中的深意,他繼續說道:
“啟奏皇上和皇後娘娘,臣並不是有意要為太子殿下開脫罪名,隻是念及皇上和太子殿下之間的父子親情。微臣覺得當寬恕太子饒恕太子,畢竟他是皇子,父子親情是天底下最珍貴的感情,萬不可因為權力而泯滅了親情。”
李治聽完,頗為同意,連連點頭說道:
“丁瑜洲,你這話朕聽著舒服,這深宮之內少有感情。就算是皇帝與皇子之間的感情,也往往會因為權力的存在而變得冷酷無情,就算表麵上和樂融融,實際上卻又是相隔千裏的冷酷,這一點朕的心裏早有體會,如今你娓娓道來點出親情二字,朕深感欣慰。”
丁瑜洲的話情真意切,將這一場鬧劇引到了正題之上,原本太子李忠以圖實現自己的解脫,卻不料被丁瑜洲看中了心事。
其實太子李忠的行為,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他在利用自己獨特的詭辯術來引起李治的寬恕,因為他校準了李治的性格和心態,他覺得李治會對自己手下留情,而武媚娘絕不會寬恕自己,他隻有控製住李治對自己的想法,才能夠把控整個局麵。
與此同時,武媚娘顯然是看透了太子李忠的行為,其實她對於李忠所表現出的反常舉動,早有耳聞,她隻是在靜待機會罷了。
此時她總算真正地掌握住李鍾的把柄,想以此來徹底的將其鏟除,她豈能就此罷休。
武媚娘剛才出手,與李忠直接相抗,可是她終究沒有抵抗住李忠的胡言亂語和不按套路出牌。反倒被李忠繼續以胡攪蠻纏的方式,將她的招式一一化解掉了,有時候,無賴是很難對付的,丁瑜洲見識過李忠的無賴行為,也知道李忠這種無賴的性格,所以他才最終在武媚娘讓自己發生解決問題的時候,直接將整個事件的話題引入到最後的宣判上來。
直接比迂回更加具有一針見血的效果。
丁瑜洲的詞句確實奏效,太子李忠不再哭哭啼啼表現出一副可憐人的樣子,而是對丁瑜洲投去了憎惡和厭煩的目光,剛才他就在丁瑜洲這裏吃了閉門羹,更讓他在狄仁傑和丁瑜洲麵前大**份,難堪不已。
太子看著丁瑜洲,又望了李治一眼,靜靜地等待著李治對自己的宣判,他心情激動緊張,還有些許害怕,他不敢說話,隻能沉默。
丁瑜洲見李治依舊猶豫不決,心裏著急,催促地說道:
“還請陛下早做決斷,萬不可因之而斷了父子親情,無法享受天倫之樂。”
此時,丁瑜洲要求皇帝直接來個痛快話,確實又再度引起了大殿之內眾人的興趣。
因為自那日,丁瑜洲和許敬宗連連上書要求廢除太子以來,李治處於猶豫不決的狀態,他遲遲沒有給朝臣們一個準確的答複,這也讓朝臣們對於皇儲人選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猜測。
名門望族出身的大臣們為了維護他們固有的利益,不惜繼續固執己見,堅守原來的權力分配體係,而新興的大臣們則希望重新另選他人為皇儲,可以打破原有的權力分配格局,讓他們再度從中漁利。
朝野紛爭不斷,人心惶惶,作為當事人的太子李忠更是心緒難平,才做下如此荒唐的事情。
丁瑜洲想著快刀斬亂麻,是時候必須解決這個問題了,如果不及時解決,恐怕將會出現大亂子。
李治也知道以上的利害關係,更知道近來大臣們的上書言表,無非都是請求他速速確立皇儲人選,以免東宮不寧,橫生枝節。
可是李治性格天生柔弱,猶豫不決,麵對如此重要的事情,卻久拖不下,才致使出現當下行為。
兩儀殿內靜悄悄的,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著李治最後的決定,武媚娘雖反感於丁瑜洲的提議,但是此時也覺得丁瑜洲說得有道理,不再表示反對,也等待著李治做出最後的決斷。
殿內香爐裏的龍涎香吐著嫋嫋青煙,散入空氣之中,消失不見,炭盆裏燃著無煙的炭火,散發著濃濃的暖意,一切顯得溫馨和順,卻與此時眾人的心情大相徑庭。
丁瑜洲抬眼看了李治一眼,見他的目光深邃,知道他在做著最後的決斷。
此情此景,丁瑜洲早有了猜測,早有了結論,他在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