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皇帝的家事(李績說的對嗎)
李績那蒼老的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他終於找到對策了。
丁瑜洲看著李績那醍醐灌頂的表情,那蒼老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他明白自己又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他也知道自己與曆史之間的關係,違背曆史,就會遭到懲罰,順應曆史,便會得到提升,這是他的結論,或許本身就是這樣。
丁瑜洲知道李績已經明白過來,也不再多說些什麽。
他認為每一件事都有每一件事的主人公,而這件事的主人公不是他丁瑜洲,應該是李績。
當然有的時候也得當仁不讓,是他的責任,他必須承擔,是他的義務,他必須履行。
最後,丁瑜洲見事情已談妥,氣氛都變得輕鬆而舒適。
他對外邊喊了一聲:
“阿元,該準備的都準備好了嗎?趕緊上菜吧,肚子都餓了。我要和李大人好好喝一杯。”
阿元得令,不一會的功夫就擺上了豐盛的美食和佳釀。
丁瑜洲和李績推杯換盞,交流著感情,借著酒興彼此抒發各自對於大唐朝廷的認知和看法。
丁瑜洲原本不勝酒力,隻是今日高興,才多喝了幾杯。
他發現李績也不是酒量很大,有點著實出乎了他的意料,刷新了他對武將的認知,因為他一直認為武將是那種粗放豪飲的人,而李績則是一個顯著的特例。
酒水雖然喝的少但是一點也不影響交流感情,通過彼此的交流,兩人獲得了彼此的了解而理解。
李績加深了對丁瑜洲的認知,發現丁瑜洲見識不凡,才華橫溢,著實讓他驚訝萬分,他原本以為丁瑜洲隻是靠著支持武媚娘獲得提拔,完全沒想到丁瑜洲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
二人很愉快地吃完了這頓飯,當然這頓飯錢是由公費報銷的,是皇帝支持下的公款報銷。雖然丁瑜洲一點也不差錢,但是丁瑜洲覺得他給李治出了這麽好的主意,不讓李治請有點對不住自己。
丁瑜洲命阿元點了舒心樓最拿得出手,最為推薦的特色菜來吃,兩人吃得很安心也很愉快。
二人皆是有把握有分寸的人,喝酒隻是盡興,並沒有喝得酩酊大醉,因為他們還有要事在身,現在還不是喝慶功酒的時候。
李績回到府中,對丁瑜洲前前後後所說的話深入思考了一遍,深感一語點醒夢中人,最終決定,采取自己應該采取的措施了。
李績依稀記得丁瑜洲在席間對他提醒的那句話,如果再繼續稱病下去,恐怕皇上和娘娘都會忘記了他這個人的存在。
有時候存在感很重要,必須讓皇帝和娘娘覺得需要自己才能夠永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宿無話。
第二日,散了早朝,李績馬不停蹄叩閣求見,李治急忙召見了李績。
今日天氣不似昨日,下起了淅淅瀝瀝的秋雨。偶爾有秋風一吹,吹在人身上格外的涼爽。
如果不是丁瑜洲衣服厚實,恐怕早就吹得他瑟瑟發抖了。
丁瑜洲走在出宮的路上,回想起李績對他使了個眼色,臉上不由得露出會心的笑容。
他打著傘,伸出手接住從天而降的雨滴,那是清涼的感覺,從指間直接浸潤到整個身體,讓他格外清醒。
他極目遠眺,見漫天秋雨飄落人間,似乎寓意著整個事情的轉機,的確這將是一場轉機,將是朝政分歧的重要分水嶺。
丁瑜洲知道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他計算著李績的步伐和接下來他們君臣之間的對話,臉上帶著意味深長的笑容,他覺得他的春天即將到來了,雖然這還是秋天。
丁瑜洲慢慢走著,回憶著史書的記載,遙想著兩儀門內李治與李績的對話。
丁瑜洲出神地想著,猛然聽到身後有人說話。
一回頭,見許敬宗走了上來,旁邊還有兩三位大臣,彼此問好,便相邀一起同行。
丁瑜洲對許敬宗說道:
“諸位大人們,丁某也不是在這裏故作呻吟,其實挺同情咱們皇上的,民間的百姓們尚且都能夠賺了些錢,如果夫妻關係不好,尚且還能換個老婆,我們的皇上富有四海,如今竟然想換老婆,還得問大臣們同不同意,當真是悲哀可憐呀。”
許敬宗在一旁,聽出丁瑜洲話裏帶著話,也忙隨聲附和道:
“就是呢,咱們大唐百姓要是種地種的好,攢了些錢財,就能換個老婆,皇上怎麽就不行,同樣都是大唐人呀。”
這二人的一番對答,引來另外幾個大臣的讚同,他們臉上帶著笑容,心裏都覺得雖然話糙但理不糙……
與此同時,李績在兩儀門處行完了君臣大禮,正準備向皇帝匯報他與丁瑜洲商量之後的觀點,這時李治依舊高高端坐在寶座之上,看著李績,審視了一番,寒暄道:
“李大人,你可是前朝的老臣,這幾日你一直稱病,宮裏的事想來你是不清楚的,不過今日早朝,你也看到了就後宮這點事,被鬧得沸沸揚揚,大臣們各執己見,朕難以下決斷。不知你如何看待這事?”
李績身經百戰,從不是優柔寡斷的人,他見皇帝語氣裏透著無奈,知道皇帝確實遇到了難題。同時他最擅長的是分析戰局。
當前戰況如何?他了如指掌,兵家自古以來尊崇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如今的李績更是知曉朝廷內外的形勢和皇帝與長孫無忌等人之間的恩怨。
他完全知道李治為何非得要冊封武昭儀為皇後,廢除王皇後,他更知道這件事情背後所隱含的具體的深邃的意義。
李績看人看的最準,如果他看不準,他就會暫時隱藏自身,就像他前幾日的行為一樣,今日他總算在丁瑜洲的提醒下得出了結論,終於決定出山。
李績上前一步,看著皇帝寶座下的禦階,對著皇帝語氣平和地微微道來:
“皇上,恕老臣直言,朝廷紛繁複雜,盤根錯節,本來就是複雜多變的,牽一發動全身,那不必說了,就如漫山遍野的藤蔓,互相聯係,要是將其理順那是很難的。朝廷大事,臣是一介武夫,可能不是太明白,但是臣唯一能明白的是冊立皇後那是皇上後宮的家務事,何來要讓大臣們說三道四?所以皇後冊立誰廢除誰都是皇上的家事,皇上不用問及大臣們同不同意,隻要您覺得可以,那就可以。”
李治一聽李績這話,頓時茅塞頓開,連連拍手稱快:
“好,你說得太對了,朕也是這個意思,如今有你這樣的忠臣,說出如此忠君報國的話,朕甚感欣慰。”
李績一句話道破萬千謎團,一語成畿,一語點破要害。
表麵看事情就是這麽簡單,眾人都陷入到了紛繁複雜的議論中,卻沒有這個洞若觀火的李績看得清,而大多數人還不知道這背後還有丁瑜洲的暗中運營。
李治和武媚娘知曉,所以李治在讚歎李績的同時,也再一次對丁瑜洲的預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完全相信丁瑜洲的預測,因為他發現丁瑜洲給他推薦的人往往都是最能解決辦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