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四宰相的商量(一直更新跪求票票)
朝廷內外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朝政紛繁複雜,沉悶壓抑的環境猶如上空籠罩著一團越來越多的漆黑雲彩。
朝廷上空隨著烏雲的聚集,隨時能降下一場嘩啦啦的秋雨,然後徹底澆透整個火熱的局勢,給所有置身朝廷中的人降低溫度。
幸好每日朝會沒有什麽重要大事需要商議,眾人的焦點無非還是糾結在廢王立武的問題上。
皇帝李治已經做出了姿態,更表達了自己的意見,這讓大臣們少了猜測,多了反對。
原來李治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直接將提出廢王立武意見的丁瑜洲和李義甫直接越級擢升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相當於中書省的副長官,可謂是破格提拔重用,一時之間讓朝野嘩然,兩人並無什麽突出的事跡卻能驟然提拔,被元老大臣們所不齒,但是愈加讓中下層的官員們看到了自己進步的可能和精神的希望。
事情就這樣膠著著,在一場場的辯論中,眾人各抒己見,各自闡述著自己的思想,那架勢就猶如美國總統大選一般,轟轟烈烈,似乎是一場鬧劇又接著一場鬧劇,完全沒有什麽邏輯。
朝綱內外陷入了一種嘩然的分裂局麵,但是這種局麵對於李治而言,是他能夠掌控住的,其實隻要他一句話,整個朝野又會再度團結一致。
如此局麵反而讓李治深感希望和欣慰。
時間就這些很快來到九月份。
秋意越來越濃,樹葉也漸漸黃了,永徽六年九月的一天,散了早朝,李治突然當眾宣布讓參加朝會的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下朝之後入內商榷大事。
這道突如其來的命令,事先沒有任何的征兆,著實讓長孫無忌等人深感驚訝,但是皇帝召見他們肯定是有什麽大事,所以眾人便紛紛出了太極殿往兩儀門處走。
長孫無忌走在路上,回憶著皇帝在太極殿宣布的命令,眉心漸漸緊鎖起來。
長孫無忌是太尉,除了他,還有中書令褚遂良,司空李績,尚書省左仆射於誌寧,這四位都是朝廷的一品大員,都是當朝的宰相。
皇帝突然宣召這四位宰相們到內廷,究竟所為何事?
四人剛開始都沒有說話,各自在心裏揣測著皇帝的心意。
秋風吹過,高大的宮牆似乎也阻擋不了秋風銳不可當的氣勢。
長孫無忌打了個寒戰,身心都感到冷冷的,感覺到皇帝恐怕要采取行動了,聯想到近來紛繁複雜的朝政,還有那盤根錯節的關係,愈加讓長孫無忌覺得今日恐怕皇帝要明言了。
心裏雖是這樣想,但長孫無忌並沒有說出口,隻顧自己看著腳下的路麵。
這時走在長孫無忌旁邊的褚遂良突然感慨道:
“諸位,我們四個人可都是朝廷重臣,皇上讓我們留下,說有要事相商,以我看,恐怕是要討論廢後的事情了。諸位覺得會不會是這個事?”
褚遂良相貌老態龍鍾,走起路來卻精神抖擻,他的書法在當朝算是數一數二的書法名家,他後世流傳的書法作品當中也可見一斑,他的字如其人,端正惠雅,舉手投足間有直爽的氣質,氣質中還帶著一股浩然正氣。
長孫無忌等三人聽褚遂良如此直接,都沒有出言反對,表示默許。
褚遂良瞅了瞅其他三人道:
“我們還是需要提前統一一下意見比較好,別到時皇上突然問及,我們再四分五裂,豈不是遂了那人的心願。”
司空李績一聽褚遂良這樣說,就知道他口中那人是武昭儀,依舊不去表態,見長孫無忌沒說話,自己也保持著沉默不語。
在這裏要交代一下,這位司空李績就是初唐時的名將是徐懋功,他與衛國公李靖並稱,是大唐武將的代表。因戰功卓著,被先皇欽賜國姓李,所以才改了名字。他的相貌是大多數武將都特有的那份相貌,眉毛猶如兩把匕首嵌在眉間,眼睛炯炯有神地看著周圍的變化,嘴唇緊抿顯示著他的城府深厚。
剩下的另一個人是於誌寧,於誌寧溫文爾雅,一看就是文臣的代表,他也是先皇留下的重臣,在貞觀朝也是對大唐社稷有功的人。
他見其他二人不說話,忍不住說道:
“褚大人所言甚是,想來皇上是有這意思了,我們還是未雨綢繆些好。”
褚遂良見長孫無忌、李績等人沒有說話,但是見他們的神色,也猜出了一二,也知道自己所言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和默許,於是,褚遂良繼續說道:
“既然這樣,我們還是商量一番對策,別到時候被殺個措手不及,我覺得待會皇上問起或者提及廢後一事,我四個人裏麵得有個人率先出來說話。”
這時,李績冷不丁突然開口問道:
“褚大人,覺得那應該誰先出來說這個話呢?”
李績的眼神深邃,讓褚遂良看不透。
褚遂良是個直性子,不管李績是什麽意思,隨即看向長孫無忌說道:
“依我看,長孫大人是眾臣的表率典範,是國家重臣,更是皇上的親舅舅,如果你出頭反對皇上,一旦觸怒皇上,盛怒之下皇上肯定會做出各種各樣的懲處措施,為了皇上的清譽,所以我們不能讓皇上背上殺舅的罪名。”
褚遂良知道長孫無忌位高權重,在他們當中是排名第一位的大臣,便首先將長孫無忌排除在外。
長孫無忌聽褚遂良這般說,隻是轉身看了他一眼,接著往前走,用無言表示默許。
褚遂良見長孫無忌並沒有反對的意思,隨後他又看向李績,分析道:
“李績大人,您也是國家的功臣,身經百戰,開疆擴土,當屬你最有功績,如果你出頭,皇上也會盛怒,肯定也會產生那種念頭,我們也不能讓皇上背上殺功臣的罪名,如果這樣,那豈不是我們臣子的不是嗎?”
李績隻是淺淺一笑,算是同意了他的這種提法。
說完李績,褚遂良又拉拉走在自己身旁的於誌寧,分析道:
“於大人,也不能首先開口說,您是先皇欽命的顧命大臣,對國家社稷也是作用重大,所以你也不能讓你說,這件事隻能由我來說。我一輩子忠誠於先皇,先皇將皇上托付於我等,就是讓我等好好替皇上守著江山守著社稷,如今皇上鬼迷心竅,我等決不能袖手旁觀。無論如何,這個反對的話還是由我來說吧。”
褚遂良說的原因理由充分,為了皇上的好,這讓眾人無言可辯,無言反駁,眾人隻得同意了他的這種提議。
四個人恢複了沉默,繼續從太極殿往兩儀殿走。
雖然兩處距離不是特別遠,但是對於這四位年過六旬的老臣們而言,則相對有些距離了,指引太監在前麵緩步走著,他們四人則在後麵穩穩地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