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世界是圓的嗎
李白手掌輕輕的一拂,用來給全場菜肴保溫的靈力便悉數收回,廣場上散發著各種美味的香氣,讓人忍不住食欲大開。
穀小滿站起來,向李白回了一禮,然後對著其他人揚手道:
“開飯!”
於是眾人不再看著穀小滿這裏,紛紛拿起了筷子,嘴上聊著天,手上也不閑著,伸向了盤中……
“太白兄,請~”,兩人都坐下來,李白的麵前擺著飯碗,以及一碗美酒。
隻見他看了看左邊的酒,又看了看右邊的飯。
然後這位好酒的詩仙做出自己的選擇,他拿起筷子,大快朵頤了一口白米飯。
“好吃!”
念頭通達,便是心曠神怡,通俗來說,就是心情好,吃嘛嘛香。
李白隻覺得今天吃的這口飯,要勝過以往無數山珍海味無數,即便是天上的仙品佳肴,此時此刻,也比不上這碗普普通通的白米飯。
……
食不言寢不語這種事,在地下城是不存在的。
這可能是因為早在五行山上至今,大家都是多人宿舍的形式居住,所以形成了習慣。
吃飯的時候,是大家為數不多可以進行社交的時間。
睡覺前的晚上,也是靈感最多,最容易產生奇思妙想的時候,最適合“宿舍臥談會”。
嗯…這應該也是穀小滿傳下來的習慣。
他當然也有許多問題想要問李白,比如李白早在黃河華夏文明誕生之前,就已經來到了人間,這是為什麽?
比如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圓的?
其實他還想問龍族的事情,龍族為什麽護住都城……天界到底是什麽地方?
但李白這貨隻顧著喝酒吃飯,怎麽也不肯說,問就是三個字:“不知道”。
“我終究是天界來人,諸多不便,不過穀兄這些疑問,待日後有機會,應該可以問問龍族。”
“龍族……”,然後穀小滿奇道:“怎麽太白兄看起來,好像並不意外?”
是的,他剛才說的東西可不少……
“我有一個猜想,總看著天上的太陽東升西落,會不會是這樣……?”
穀小滿用筷子比劃,三言兩語間,提出了“日心說”。
然後他又提到了月亮,手舞足蹈的提出了“地心說”。
“既然一年為四季,共有三百六十五日,是否便是凡間繞著太陽轉動,一天十二個時辰,則是與此同時,凡間的自轉……。”
“一邊繞太陽公轉,一邊自行自轉,如此受陽光照射情況不同,於是有晝夜溫差,四季的氣候輪轉,月亮反射太陽的光芒,所以有了月光。”
對於這些“奇思妙想”,李白沒有任何的表示,他隻說:“建議穀兄去問老龍王……。”
這些理論雖然邏輯上說得通,可以說很完整的對應了,從古至今約定俗成的時間機製,也是火雲洞至今最完善的一套體係。
但若是把這些理論放到外界,定然是驚世駭俗之猜想。
即便他們能夠自圓其說也不行,因為凡間是道家和佛家的爭鋒之地。
就連現在的地下城,對於日心說,地心說等等也一直是爭論不休,各有各的看法。
世界的起源究竟為何物?
在道家思想裏,萬物由氣生,天地是開天尊者所開辟,蠻荒之始有一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正是一氣化三清,三大天尊創下萬世之基。
佛則說世界由心生,一切皆是因緣所導致,緣來緣去,緣起緣滅。
然而對於這兩者,穀小滿都不認同。
道家天地乃是三清所化,由氣轉為物,雖然解釋的雲裏霧裏,但後麵那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總還是有些道理的。
畢竟萬物都是從無到有,積少成多的,這句話很朦朧的解釋了結果,但終究不知其所以然。
但天界的這種說法,起碼還解釋了一通,相比起來,佛界就顯得很無語了。
佛界把萬物歸於人心,把動機論掩蓋為因果論,然後把這個最重要的“起因”,換成了緣分這種虛無縹緲的存在。
對於唯物主義者來說,這種行為簡直就是明顯的偷換概念,雖然讓人聽起來不明覺厲,實際上卻如同空中樓閣,怎麽也踩不到地上來。
所以穀小滿不信佛界的佛,也不信天界的道,他隻信元素周期表,在這個世界,碳可以燃燒,他還用鉀提取出來過鎂。
那是五百年前,自己通過多次的試驗,加上利用靈力,終於得到了一根鎂條,。
當時他就這樣,拿著鎂條在空氣中點燃,於是發生了眼前的一幕,鎂條燃燒時發出了耀眼的白光,放出了大量的熱,最後生成白色固體,伴有白煙。
那一刹那,看著燃燒的鎂條,他幾乎不能自己,恍惚間,仿佛又回到了初三的課堂,有那麽一秒的錯覺,轉眼又再次回歸現實。
隨即,穀小滿的眼神中充滿了信心,躊躇滿誌。
他至今自信,那一刻,自己看到了這個世界的本質。
既然自己的知識都可以適用,那麽所謂的仙佛魔妖,於他眼裏,便全都是牛鬼蛇神。
那是科學的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
因為這個世界有科學,所以這片高高在上的天,寺廟裏莊嚴的金身法相,就全都是迷信。
穀小滿不再追問李白,他知道,其實自己所問的大多數問題,心裏其實早已有了答案,此時即便再追問,也不過是求個心安認同罷了,並沒有什麽意義。
早在五百多年前,自己就已經在一根小小的鎂條上,親手驗證過了。
若是能把這飄渺的人間香火,全都換成人間煙火氣,想必也是極為不錯的……
於是他舉起了一杯酒,李白剛準備拿起酒杯,卻發現穀小滿敬的不是自己,而是抬手舉杯對著天花板的上:
“總有一天,我們會建立起一個不許成精的國度,總有一天,我要破了人們的廟中神、心中神。”
穀小滿挽袖,把酒一飲而盡。
此時人聲鼎沸,地下城廣場上熱鬧依舊,李白卻透過這些嘈雜的聲音,認真的記住了這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