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清修(二)
“你說的這些,沈妤自己知不知道?”雍黎問。
“之前大約是不知道的吧?”祝詞道,“不過至於後來這麽多年她或許可能從某些地方知道,又知道多少,我便就不清楚了。你也知道,我這麽多年……得到那邊的消息始終有限,不過沈妤即便如今不知道,但總歸是個隱患。”
雍黎自然明白,畢竟沈清薇算是死於她之手,即便或許沈妤現在不知道沈清薇是自己的生母,但她若有一日知道雍黎是殺她生母之人,確實不是好事。
“我明白。”雍黎道,“不過聽你所說,似乎沈妤的生父是誰也是個秘密?”
祝詞點頭,“確實。”
“我之前知道沈妤不是陳帝之女,知道沈妤的生母是沈清薇,也隻是無意中聽到陳帝與沈清薇的一次密談才偶然得知的。”祝詞想起那時在沈清薇的別院,他兄妹二人密會的場景,也盡力回憶當時他二人所談之言,“當年陳帝與沈清薇似乎有交易,或者說是陳帝對沈清薇有利用也未可知。大約也是因此緣故,沈妤成了陳帝寵妃之女,成了如今的和婉公主。不過對於她的生父是誰,當年他們也隻字未提,我即便算是知道這件事情僅有的幾個人之一,但當時也並未覺得這事情與我有什麽關係,所以並未再做什麽調查。”
雍黎眼中卻逐漸閃出清明的光,她道,“或許,我知道沈妤的生父是誰。”
祝詞驚訝看她,目光詢問。
“你知不知道管蒯此人?”雍黎問他。
管蒯……
祝詞乍一聽到這個名字,原本虛虛握著酒杯的手緊了緊,杯盞中清澄的黃色的酒液晃了晃,晃出他清秀深刻的眉目,不過一瞬間,他緊握酒杯的手又鬆了鬆,然後再次一飲而盡。
“認識……”祝詞沉聲道,“何止認識……”
雍黎疑惑,聽他語氣不太對,偏過頭去看他,卻見他又笑道,“你也跟我提過此人幾次,雖隻是一言帶過,我卻也微微留意了些,這人手段不凡,行蹤也足夠隱秘,是條隱藏的毒蛇。怎麽的?他與沈清薇有什麽說不得的關係?”
雍黎看著他,露出一份說不清道不清的笑意,祝詞看她這不懷好意的笑,來了興致,略帶驚訝語氣,“怎麽?還當真如此?你怎麽知道的?”
“去年回京路上,偶然間聽了次牆角。”雍黎道,“我那時見到管蒯與一毀容的年輕女子,知道那女子是管蒯之女,隻是當時還不知道那女子便是沈妤,知道後來在雲山見到沈妤才知道。”
“原來是這樣……”祝詞突然覺得不太對了,“若是沈妤那時候便知道自己的生父不是陳帝,那她怎麽著也該去查清自己的身世,或者說管蒯至少也該與她提到她生母是誰,她不知道她得生母是沈清薇?”
“你說的,確實是這個道理……”雍黎沉思,但是這一想沈妤的態度卻著實奇怪了,並不像是已經知道這事情的模樣。
祝詞搖了搖已經見底了的酒壇子,順手將酒盞也往旁邊一推,站起來,隨意地拍了拍袍子上沾著地灰塵草籽,微微垂首看向雍黎道,“我今天看到小廚房有送來些新鮮的菌菇,今晚吃暖鍋怎麽樣?”
雍黎心思根本就沒在吃什麽上,隻對他的話隨意地應了一聲。
祝詞笑了笑,也不管她,自悠悠閑閑慢慢往小廚房去了。
祝詞住在千古高風的事情,雍寒山是知道的,這麽些年他也知道雍黎身邊跟著祝詞這麽一個得力的助手,所以自然也不會多插手雍黎的事情。
不過雍黎晚間回半甌茶時,卻見雍寒山親自過來了,他也沒多留,也沒多說什麽,不過就是囑咐雍黎這兩日莫要出門,閉門在府為好。
雍黎大約也猜到會是什麽事情,也知道皇帝陛下需要璟王府和自己的配合。
淑儀公主黎貞的公主府爆炸之事,最終確實不需要一個清晰明白的原因,而這件事也可順應眾人之口,名正言順地歸於天意。
對於這些,雍黎算不上願意,也算不上不願意,在天下局勢麵前,在作為上璋一國之君天下三分之一疆土的主君成安帝麵前,任何人都可以是被利用的對象。
雍黎送走雍寒山之後,在門外半隱湖畔的那株老杏下坐了許久。
腳邊是一朵自石縫裏長出來的嫩黃的雛菊,能看到它不算發達的根係死死地抓著岩石縫隙,但花卻開得十分鮮妍明麗,在這樣惡劣的環境算得上野蠻生長。
而天上月卻隱在厚厚得雲層中,即便偶爾長風吹過將雲層吹散了些,也不過就是看到蒙昧昏暗的一點點月亮大概的輪廓,並無一絲光華耀眼。
她是鬱鬱而沉靜的人,一生的熱情溫暖都給了童年,而童年的溫暖熱情也大約是風雪寒夜中遠處一盞希望的孤燈吧。
雍黎微微地笑,不知怎得覺得心下尤其疏曠熨帖。
身後連亦提著一盞燈籠走過來,將手裏地披風遞給雍黎,“湖邊風大,有些涼,殿下還是早點回屋吧。”
雍黎接過,隨意往身上一籠,“怎麽是你,明絳呢?”
因為一向都是明絳操心她這些小事多些,所以雍黎才有此一問。
“她今天替我去給孫珠姑娘送了些東西,回來時隻說身子乏累,又說覺得冷,我看她那樣子大約是冒了風,有些著涼,便讓她早些回屋休息去了。應該不是什麽大問題。”連亦簡單解釋了番,又道,“我來是有事跟您稟報的……”
“若是著了涼便去請個大夫來看看吧,開點藥,好得快些。”雍黎擁著站起來,先打斷了她後麵要匯報的話。
雍黎為人主一向仁心,況又看重身邊人,連亦見她如此關心明絳,也不奇怪,隻道,“原也說向您稟報一聲請個大夫來看看,她卻說太晚了也不方便,不讓麻煩您。我們看她模樣也不像是發燒,便讓她濃濃地喝了一劑薑湯早些安睡了,若明日再不好便再請大夫。”
雍黎點點頭,她身邊的人一向都很周到,這些小事也一向用不著她費心。
“你方才說是有什麽事情要與我說的?”雍黎將歪斜在一遍,自己方才提來的已經被晚風吹滅了的小燈籠從地上撿起來,“哪邊的事情?”
連亦將手裏的燈籠往前探了探,恰恰好好照到雍黎腳下,她道,“是謝公子那邊的消息。”
雍黎這兩日一直比較關注謝岑那邊的消息,隻是謝岑行蹤隱秘,便是雍黎在不敢太大張旗鼓的情況下多束手束腳,也難跟得上他的速度。
不過照著他離開定安的匆忙,還有這些時日,推算下來,他大概已經到了南方幾日了,憑借他的能力,該做的事情,該查的消息應該也是差不多了。
隻是雍黎原就不知道他去南方具體為何,所以也難推斷他接下去的動作安排,更不知道他何時離開南方,下一步又會去哪裏,還會不會返回定安。
“是有手信?”雍黎問,“拿來我看看。”
連亦果然掏出了一個加印的信封遞過來給雍黎,那信封模樣暗紋一如之前雍黎從謝岑那邊收到的幾封信,是他貫來的處處可體現的小精致。
那信封捏在手上極薄,雍黎打開一看,果真隻有薄薄的一張紙,紙張打開,也是一行十分簡單的幾個字。
雍黎一眼便掃完了,又將那紙張翻來看了兩遍,連信封袋子裏也再翻了一遍,有些不可相信的失望模樣,“送這信來的人呢?在何處?”
“不是謝公子的人來送的信。”連亦道,“是廣陵濤那邊席公子送來的,隻說是南方來的急件,快馬加鞭送到定安的,今日一到定安便立即送到咱們府上來了。”
廣陵濤?
雍黎略一想,便記起來去年在黃縣那邊為謝岑所救之後,送了一樣廣陵濤的信物給謝岑,算是答謝的。當時雖對他有所保留,隻說是廣陵濤的主家欠了自己人情,讓他若遇到困難可憑借此信物向任何一處廣陵濤求助。
當時之所以那麽說也是怕他找上廣陵濤之後,提出些什麽獅子大開口的要求,不過後來謝岑一直沒提過,雍黎便也就沒多注意到這事兒了。而這次這信自廣陵濤送來,估摸著他是借了之前自己給他的那信物,將這幾處廣陵濤當作傳信的驛站了。
雍黎覺得有些無奈,憑借著廣陵濤那信物,能做的可遠不知送個信兒這麽簡單的事情,謝岑著家夥,實在是不識貨了些。不過廣陵濤之間的聯絡確實有特殊的渠道,像這樣從南方送個信來定安,比走驛站實在快太多了,比派一人專來送這麽一封信也實在省力多了。
謝岑送來的信,不複之前一半正事一半囉囉嗦嗦的厚厚一疊,紙上隻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幾個字,“我已離南北上,前方待汝。”
前方?
他這是先自己一步去陳國了?
順手將紙張信封在連亦提著的燈籠上燃了,雍黎方道,“好的,我知道了。”
第二日是望日,也是慣常得大朝會的日子。
其實說起來,雍黎如今在朝中並無實職,所以這大朝會她一向也不會參加。但因為皇帝陛下常有親旨給她,明麵上令她督辦一些事務,所以偶爾有需要的時候她也隻是參加那麽幾次小朝會。
而今日雍黎卻比往常時候要起來得早一些,大約大朝會還未開始的時候,她便已經梳洗了。不過衣著裝扮卻一如往常她自己獨處的時候,怎麽舒服怎麽來,不過看起來卻甚是清淡懶散了。
“我父王有什麽話交代?”
明絳準備了清茶進來,卻是站在雍黎側身後的秦老管家親自端了奉上來,雍黎這話也恰是問他的。
見雍黎端穩了茶盞,秦老管家才道,“王爺說,今日大朝會他便不去了,陛下那邊也知道。王爺讓您自己多注意些,雖然您思維敏銳一向別人也少有能吃得了虧的,但是朝中畢竟多還是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多年的老狐狸,也難免會些詭辯的技巧,您莫讓自己吃了虧去。”
雍黎一笑,“我慣不是個喜歡吃虧的人……不過這事兒,大約我還是得吃點虧。”
秦老管家聽了也笑道,“您這話……王爺也說,本還擔心您自幼傲氣吃不得虧,但方才一想想,又覺得自己或許不了解您,故而也便沒說什麽了,隻道您自己心裏有分寸,讓您小心暗箭便是了。畢竟雖這事到最後還有陛下站在您身後,但終究陛下回護您之前,還有大局需顧及。”
“父王的話我明白,昨晚便說過了,不過還是勞煩您老走一趟,替我謝父王操心提點,這會兒我便不往他院子裏再跑一趟了。”雍黎道。
秦老管家離開不久,雍黎的茶續了第二盞之後,便有侍從來報說府外有人持陛下口諭來府。第二盞茶將將喝完,那十來人已經等在了院子裏了,也自報了家門說是禦史台的。
雍黎將窗簾子微微挑出了一個縫隙,將院子裏眾人看了一圈,十來個人沒一個認識的,就連為首那個她也不認識。
而早早守在院子裏的覓鐸卻直接道,“勞煩諸位稍等,殿下方起來,還在洗漱。”
大約一炷香之後,禦史台來人又催請,覓鐸幹巴巴地讓他們等著,自己進來裝模作樣地請示,繞了一圈又出去,“勞煩諸位再稍等片刻,殿下方在用早膳。”
這群人中大部分都是早班當值的侍衛,其中一兩個在禦史台有官職大約是從大朝會上下來的,幾乎都是大清早沒來得及吃上半點熱乎的,乍一聽聞雍黎這會兒還在慢悠悠吃早飯,卻讓他們等著,大多心裏不大舒服了。
為首那人也不管,高聲道,“吾等奉陛下之命,因一件要事需請宣陽公主往大朝會一趟,陛下與群臣還在等著,還請公主殿下莫要再拖延,也莫要讓吾等為難。殿下若要用早膳,委屈殿下簡單帶著車上略用些便罷了,一應車馬已經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