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徐公明意外之喜
賈詡基本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隻要他選擇做的,一切結果他都會考慮到,他出的計謀,很少有無用失效的。
他選擇來見徐晃,就是有很大的把握說服徐晃。
賈詡對徐晃,有比較清晰的了解。
他很清楚,徐晃同樣也是一個誌向遠大的人。
絕對不甘平庸。
可以說,徐晃之前每天的生活,就是為了從軍,就是為了能夠當上將軍。就是為了能夠率領大軍去打戰。
他練武,他熟讀兵法,學習如何治軍。
也是因為看到徐晃的這些,賈詡才會多注意到徐晃,並且認可了徐晃的能力。
“公明,以你的能力,就甘心在楊奉手裏,當個小小騎都尉嗎?”賈詡道。
“以楊奉李傕他們的性格,不可能成事。跟著他們,不過是白白浪費時間而已。”
“幽州牧,從一介黃巾兵,如今雄霸幽並二州,乃不可多得的雄主,如今其與袁紹交鋒。正是用人之際,以公明之才,若是投奔幽州牧,必可大展拳腳。”
很簡單的話,但是賈詡在西涼軍中的地位,本就高於徐晃。
在加上徐晃對賈詡的敬佩。而他自己也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
張燕之前去勸說徐晃的頂頭上司楊奉,可是楊奉寧願守著注定要衰敗的西涼軍,也不願意跟張燕去幽州。
賈詡說的這些,徐晃心裏都明白。
隻是他是河東人,之前就算是想投靠別人,也沒有門入。
徐晃也是成為楊奉的手下後,才對楊奉有所了解。
連賈詡這個西涼人,現在都要放棄西涼軍了,他一個河東人,又有什麽原因,一直留在這裏。
唯一讓徐晃顧慮的是,去了幽州之後,到底能不能得到重用。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徐晃和賈詡的共同點,在於都想憑借自己的本事,做出一番事業來。
但是兩人也有不同的地方。
賈詡對於自己頻繁跟換主公,並不在意。
他考慮的是自己的利益。
而徐晃,並不喜歡不斷的換主公。
雖然楊奉不怎麽樣,但是現在楊奉也沒有對不起他的地方。
徐晃並不想為自己的前途,就拋棄楊奉,讓他有種背叛楊奉的感覺,他很不喜歡這種感覺。
徐晃不是一個愚忠的人。
但是忠君的意識很強。
賈詡道:“楊奉絕非明主,他不過是一個小人,一路投機取巧,才有今日成就,不出三年,此人必敗被殺。公明何不先投明主,以免誤了終身。”
徐晃確實不想跟隨楊奉。雖然他才來不久,就被升為騎都尉,可是西涼軍從上到下,真的都沒有一點,能讓徐晃看到希望。
“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與楊奉李傕,本就不是一類人。跟著他們,我們什麽都得不到。這不是忠不忠的問題,也不是背叛。”賈詡道。
徐晃隻是感覺有點不好,畢竟現在雖然有點不滿楊奉,但還是在他的容忍範圍。
很多人都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到沒有退路的時候,就不會去想著改變。
明明已經是在慢性死亡,可是心中還非要抱著期望。
總是認為,在忍一下,過一段時間一定會變好。
但實際上,隻會變得更壞。
一艘船破了,沒人去修,不想被淹死,就隻能提前靠岸,換另外一艘船。
賈詡這類人,隻要看到船進水了,馬上就會去尋找新的船。
而更多的人,是船要沉沒的時候,才開始行動,而那個時候,隻要少數的人能能獲救,大部分人都要跟著船,一起沉沒。
“公明,你可得想清楚了,機會是要自己去爭取,失去了,可能就再也沒有了。”
“賈公。”徐晃吐出一口氣,道:“晃願一同前行。”
徐晃選擇相信賈詡的目光。
“我家主公,一定會非常願意見到徐騎都。”張燕道。
他看人的目光,雖然不如郭嘉賈詡這些妖孽。
但他也是帶過幾十萬人,就徐晃此刻站在這裏的氣度,就將當初他帶的那幾十萬人,全都比下去了。
而且這兩年,張燕接觸的人中,有趙徽趙雲典韋等人。
看到徐晃的那一刻,張燕就不自覺的將徐晃和趙徽等人相比了。
張燕知道,他自己絕對不是徐晃的對手。
這又是一個各方麵都超越他的牛人。
對於自己這一趟長安之行,張燕感覺很值。
徐晃的加入,真的是意外之喜。
趙徽隻點了賈詡,他又多帶回一個猛將。
雖然徐晃的加入,其實和他沒有什麽關係。全靠賈詡。
但這不重要,隻要這兩人都是他帶回去就行了。
這個功勞,誰也抹不掉。
而他今後在趙徽的帳下也不在是孤身一人。
隻要他自己不作死,未來賈詡和徐晃高深之後,肯定也會願意幫他一把。
這一趟長安之行雖然奔波數千裏,但是張燕認為很值。
機會就是要自己去爭取,如果他不主動提出來,現在這些就和他完全無關。
他在趙徽心中的地位不會變。
以後最多就是做一些不重要的事情。
很多時候,張燕心中都在想,要是當初他早一點投奔趙徽,又會是什麽結果。
或許他現在已經是一郡太守了。
當初的他,就像是現在的楊奉。
徐晃已經決定了,就非常幹脆,將騎都尉的印章留下,直接就和賈詡張燕走了。
在回幽州的路上,張燕對徐晃的能力,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武力上,徐晃是不如典韋趙徽但是在一些軍爭理論上,張燕認為,徐晃足夠擔任他的老師。
雖然徐晃隻是一個騎都尉,之前手裏也不過就管著五千人。和張燕之前的幾十萬黑山軍,差了幾十倍。
但是張燕手裏的黑山軍,終究還是烏合之眾,和之前的黃巾軍差不多少。
所以一路上,隻要有時間,張燕就會向徐晃請教。他也是有了很大的收獲。
賈詡雖然是個謀士,但是他也是有練過武藝。
身為涼州人,就沒有真正的書生。
大漢的讀書人,大多對自己的身體都很重視。
基本上每個人都會在腰間掛一把佩劍。
文武兼修的人,非常多。
普通的三五個盜匪,都不會是他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