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賈詡計董卓入京
黑夜中,張讓帶著劉辯,段珪拉著劉協,跟著這支禁軍,一路驚慌逃竄,不辨東西南北。
“後麵好像有追兵。”
“跑快點,在快點,不能讓他們追上。”
洛陽城內的袁紹,終於得知張讓已經帶著小皇帝跑出了洛陽城。帶著兵馬瘋狂追趕。
張讓必須死,小皇帝一定要帶回來。
“陛下,前麵沒路了,是黃河。”
雖然黑夜中,還沒能看見河水,但是奔流的河水,仿佛在發出一聲聲的咆哮。
“天要亡我?”張讓還沒有意識到,正是這些禁軍,有意將他們帶上絕路。
張讓段珪這些宦官,終究都是要死的,之所以沒有在皇城內殺掉他們,不過是在為董卓爭取時間。
董卓當然沒有這樣的計謀,但是董卓如今的幕僚隊伍中,有一個人對大漢影響深遠,在三國無數謀臣中,也能排在最前列的賈詡賈文和。
董卓被勒令停在洛陽城西三百裏處的時候,就已經讓賈詡先進入洛陽,和奉車都尉董旻聯絡上。
而後麵董旻的一係列手段,都是出自賈詡之手。
而袁紹苦心謀劃的一切,都被賈詡一手給推翻了。
如果沒有賈詡,袁紹現在已經在洛陽皇城內,接受小皇帝劉辯的封賞,成為新的大將軍。
可惜賈詡的出現,完全打破了袁紹的計劃,讓劉辯劉協兄弟二人被宦官帶出洛陽。
“繼續前進,或許河邊有船。”張讓還是不想放棄,隻要逃走,皇帝在他身邊,他們可以去長安。
很快一行人就出現在了黃河邊上,但是這裏並非是渡口,沿著黃河走了許久,也不見有一艘船隻。
“陛下,追兵就快追上來了。”
雖然是向劉辯稟報,但實際就是說給張讓段珪聽的。
劉辯現在隻是一個木偶,他沒有主見,臉色發白,時不時發出一聲抽泣。
反而是站在他身邊的劉協,自始至終雖然也都是被段珪牽著,但是臉上卻沒有驚慌,顯的很是平靜。
“看來今日我等是十死無生了,陛下,老奴對不住您。”張讓終於抱著劉辯哭道。
“今日我等一死,將天下大亂矣。”
可惜劉辯並沒有這個意識,看到張讓痛哭,劉辯的淚水比張讓更多。
聽著遠處傳來的馬蹄聲,張讓和段珪等宦官,都下定了決心。
落到袁紹手中,他們會生不如死,不如就死在這黃河上,讓自己的屍身葬在這黃河河底。
“陛下,老奴走了,以後陛下自己多小心,不要被那些奸佞加害了。”張讓說罷,鬆開劉辯,跳入洶湧的黃河中。
段珪等宦官也都跟著跳入黃河,他們的身體一瞬間就被奔流洶湧的河水淹沒,卷入到河底。
可能被泥沙覆蓋,永遠沉入在河底,也可能被衝刷到岸邊。
踏踏踏踏……
天邊已經出現了一抹亮白,馬蹄聲越來越近。
趙徽四人一直跟在後麵,此刻就藏身在邊上的叢林中。
不過因為距離較遠,天色又暗,趙徽他們並不能看到前麵的情況。
一路跟過來,趙徽都在尋思著,要不要將劉辯給搶走。將劉辯帶走,或許日後可以給自己帶來一個後手。
但是趙徽他們現在隻有四個人,想從這上千禁軍中,將劉辯帶走,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且董卓馬上就要來了。
最終趙徽沒有選擇動手,就算他現在帶走了劉辯,對於趙徽來講,不見得有什麽好處。
身為黃巾,難道他日後還要打著大漢正統的旗號?
而且趙徽現在帶走劉辯,也不可能馬上就打出天子的旗號。
因為現在打出旗號,不管是董卓還是袁紹,都會選擇來攻打趙徽。袁紹董卓他們將會打著天子被黃巾賊寇脅迫的名號,派出各路大軍來剿滅趙徽。
而等幾年十幾年後,誰還會承認他手中的劉辯是天子?
打消劫走劉辯的念頭後,趙徽就準備撤離了。
但是董卓的三千精銳已經趕到,趙徽又等了一會。
“前方何人?”遠遠的,董卓就讓人大聲喊道:“前將軍董卓在此。”
董卓的三千精銳,比袁紹的人早來了一步。
“前將軍,陛下在此,速來護衛。”禁軍將領喊道,他奉董旻之命,將劉辯送到這裏,就是等著董卓到來。
“陛下,到底發生什麽事情了?為何皇城內火光衝天。”董卓快馬來到劉辯身前,翻身下馬問道。
劉辯哪裏知道前將軍董卓是何人,是要來殺自己還是要來保護自己?
隻看到麵前突然出現一個麵容粗獷,看起來很是凶惡的人,頓時眼淚又忍不住往下滴。腦子裏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董卓都問了什麽。
反而是更小的劉協,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將這一天一夜的事情,說的有條有理,麵對董卓的時候,心中無半點懼意,當下就讓董卓刮目相看了。
相比大幾歲的皇帝,眼前這個年歲更小的陳留王,似乎更有帝王之氣。
“陛下,王爺,莫要害怕,微臣親自護送陛下返回皇宮。”
董卓和賈詡弄出了這麽一出戲,最重要的就是要讓董卓能夠名正言順的進入洛陽。隻有董卓進入洛陽,他才能展開拳腳,為自己賺取更多的利益。
“有勞董卿家了。”劉協說道,和劉辯一起上了董卓拉來的牛車。
董卓帶著劉辯劉協走了,趙徽和張雪四人也悄悄離開了。
這一趟趙徽雖然沒有得到什麽,但是他可以確定,在他沒有過多幹預的情況下,這類大事記還是會按照原本的軌跡,而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董卓去洛陽的半路上,就遇到了袁紹。
當袁紹看到董卓親自護衛在劉辯劉協身邊,心中咯噔一聲,但是臉上卻是毫無變化,來到劉辯的牛車前跪下請罪道:“閹黨禍亂朝政,謀殺大將軍,臣領兵鎮壓,讓陛下受驚了。”
而後袁紹又看向董卓,道:“董將軍,陛下由我護送回京即可,將軍身為外臣,還是退回駐地吧。”
“皇城出此大亂,以至陛下受驚,我雖為外臣,卻也謹記皇恩,此危急時刻,怎能棄陛下不顧,不能看到陛下回到宮廷,我心難安。”董卓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