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傲天龍門> 第一百七十章 遊ZX(上)

第一百七十章 遊ZX(上)

  龍傲天辦事情的效率就是高,到ZX一個星期,把該處理的時候都處理完了,就打算回去。但是林浩然家裏出現了一點意外,他爸爸病了,雖然不是很嚴重,但是林浩然是個孝順的孩子,想在陪爸爸幾天,等病情好轉了再回去。


  這是人之常情,龍傲天也不能拒絕,另外高洋想帶著王文娟在ZX玩一玩,畢竟好不容易來一次。這樣一說,也勾起了龍傲天的興趣。龍傲天說:“老高,要出去玩,咱們一塊,你放心,我絕對不當電燈泡,到了景區你們玩你們的,我玩我的。”


  他們首先要去的是明顯陵,這是ZX最著名的景點,有長壽鄉之稱。


  明顯陵位於HB省ZX市城東北5公裏的純德山上,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於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曆時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獻皇帝朱祐杬、母親慈孝獻皇後的合葬墓。[1]

  明顯陵由王墓改造而來,是中國中南六省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占地麵積大,達183.13公頃,是明代帝陵中單體麵積最大的皇陵;其規劃布局和建築手法獨特,在明代帝陵規則製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兩塚”的陵寢結構為曆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七,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子朱祐杬薨逝。明武宗朱厚燳賜諡為“獻”,在鬆林山選定吉地,按親王規製墳園,翌年四月初三安葬;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朱厚熜被迎往北京入繼大統,是為明世宗。朱厚熜即帝位後,自立統嗣體係,不顧朝臣反對,追尊生父朱祐杬為皇帝;同年六月,推尊朱祐杬為“興獻帝”。


  明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又加尊為“獻皇帝”,七月獻皇帝神主奉安於奉先殿東室觀德殿,上尊號“皇考恭穆獻皇帝”。


  明嘉靖五年(1526年)九月,“奉安恭穆獻皇帝神主於世廟“;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則追尊廟號為“睿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恭迎獻皇帝神主供入太廟。朱祐杬被追尊為皇帝後,原有興獻王墳也相應按帝陵規製升級改建。


  明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興獻王墳原覆黑瓦換為黃琉璃瓦,並修築


  明顯陵風光(11張)

  神路橋等。


  明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王墳正式更名為顯陵。


  明嘉靖四年(1525年)翌年正月,工部左侍郎顧麟等受命督工,按朱厚熜欽定“圖式”興建新的玄宮,並用一座稱為“瑤台”的高大磚石平台,將新舊寶城串聯起來,形成了明代帝陵中前所未有的特殊格局。


  明嘉靖六年(1527年)十二月,朱厚熜“命修顯陵如天壽山七陵之製”,修葺寶城、寶頂並重建享殿,增建方城明樓、睿功聖德碑樓、大紅門,並在龍鳳門前的神路兩側建置瞭望柱和12對石像生等,開始大規模的改建。


  明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朱厚熜又將鬆林山敕封為“純德山”,立碑建亭。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朱厚熜的生母章聖皇太後病逝,朱厚熜親赴北京昌平天壽山,在長陵西南的大峪山下卜定吉壤,準備將顯陵北遷,並下命武定侯郭勳和工部尚書蔣瑤等督工建造新陵,並“欲迎皇考梓宮遷於此”。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朱厚熜南巡後返京,四月視察大峪山陵寢,並與顯陵風水形勢進行比較後,認定“峪地空淒,豈如純德山完美”;決用前議,“奉慈駕南袝”。同年五月,世宗派京山侯崔元護送母後靈柩南袝,七月同朱祐杬合葬在顯陵新玄宮內。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改荊州左衛為顯陵衛,以正軍李貌

  才等1200餘人充之。九月,命修顯陵祾恩殿,遣內宮監太監黃錦,同巡撫湖廣右侍郎陸傑提督工程。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又下命改建享殿即祾恩殿“如景陵製”,以工部右侍郎盧勳兼都察院右薟都禦史提督工程。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七月,詔修顯陵二紅門左角門、便路及禦橋、牆等。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顯陵擴建工程最後完竣。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又遣工部左侍郎張守直重修祾恩殿,顯陵的建造才最終告一段落。


  明末,顯陵遭到破壞,據談遷《國榷》記載,祟禎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李自成至承天,…攻顯陵,焚享殿”,地麵建築木構部分毀壞。


  清代,顯陵在地方官員的幹預下,得到了一定的保護。顯陵現存一通鹹豐年間的石碑記載著地方官員要求鄉裏保護顯陵的告示。


  民國時期,顯陵陵區荒蕪成為耕地,附近山民聽信石像夜間複活吃莊稼的謠言,將部分石像砸壞。


  抗日戰爭時期,日寇侵占ZX,竊走顯陵部分石刻文物


  這是龍傲天最喜歡去的地方,傳統氣息濃鬱,高洋和王文娟看著這建築挺壯觀,但是不懂這裏的故事,都是龍傲天給他們講的,龍傲天如果不混地下世界,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導遊。


  參觀完明顯陵,王文娟想去雲台觀,她想去燒香,保佑高興周和二嬸平安。這不是迷信,而是孝順的一種體驗。


  雲台觀是華夏明清時期的道教聖地之一,曆史上有名的“三教論衡”、“釋道之爭”就發生於此。風景遊覽主要包括:以鷹子洞、柳門口為代表的瀑布景觀,以烏龍洞、白鹿池為代表的洞溪景觀,以金錢豹、水獺為代表的17種獸類組成的動物景觀,以水杉“一線天”、竹海為代表的森林植物景觀,以嵩門寺、雲台觀為代表的宗教聖地景觀和碑林石刻景觀,以楚王放鷹台、找鷹台為代表的古跡名勝景觀,以旭日金龜、長城崖、天星眼為代表的遊樂、探險自然景觀,以牧羊山、月樂湖為代表的山水風光景觀。


  關於雲台觀還有不少的傳說。相傳,諸葛亮在此巧設“七星燈”,記者來到這座曆史文化蘊涵異常豐富的道觀後,首先在聖母山後側觀看了傳聞中諸葛亮巧設“七星燈”的地方,在這塊不大的土坪上有7個不太顯眼的洞眼,周圍冷冷清清。據當地流傳下來的說法,在三國時期,蜀國劉備軍隊進入潼川府(今三台縣)駐紮妻王城(今妻江鎮),諸葛亮在附近選址準備建都。一日登聖母山(雲台山)觀其周圍山勢,發現其乃“九龍捧聖”之寶地。遂中意此地,乃布玄陣於山頂並擺設“七星燈”,為建都提供條件。忽一日聽聞人語對談之聲於印台之頂,故大功未成。此事是真是假?無從得知。


  另外還有一個傳說,玄天宮大門音鳴之奇,玄天宮乃雲台觀的正殿,建築恢宏華麗,殿門前滾龍纏柱,金童係紅綾騎於其上。其大門相傳為戰國時魯班所造,甚為奇特,開關門時有奇特音鳴,自古流傳這樣一句諺語:“左手開門金雞叫,右手關門鳳凰鳴。”據殿內傅道長講,此門過去聲傳數裏,音若洪鍾,在“文革”年間大門曾遭拆除,現在音律受損,音韻欠佳。記者當場試驗,輕推大門,慢慢傳來吱吱的響聲,之後隱約聽出鳥鳴一樣的叫聲,左邊的門音處女地較強,能聽出很明顯的鳥鳴聲。記者細觀其大門下方,發現大門底端與門檻間留有一定縫隙,並不是門板摩擦所致,再觀大門上端,亦不摩擦。把耳朵貼於大門中縫處,發現有震動的聲音自門中端慢慢延伸,聽起來似鳥鳴聲。隨後傅道長告訴記者,左右大門中縫處皆有個洞,重新安裝後聲音減少。是什麽原因造成此大門“失聲”呢?此門是否真為魯班所造?大門發出音鳴奧秘何在?


  這個一個傳說更加神奇,百年來大殿纖塵不染,在聖母殿,記者發現殿內極為潔淨,不見一點塵埃。據傅道長介紹,此殿長期以來甚少打掃,但灰塵卻很少看到,簷下多年來沒有一絲蛛網,其殿色彩仍華麗醒目,自己當主持數十年來,一直探究仍不得其因。傳說此殿乃“避塵珠”所致。大殿天花板上遊龍出海圖案耀眼奪目,另有3條立體雕刻的蟠龍,口含“避塵珠”效力非凡,在解放後被盜。傅道長稱,此珠雖然被盜,效力卻仍顯於世,雖然我們不相信這種傳說,但看到明亮潔淨的大殿,角落真正無絲毫塵埃積存,卻不得不在心中稱奇。


  看完雲台觀,王文娟也燒了香,還請回去了一尊神像,當然價值也不菲,這都不是關鍵,關鍵事王文娟的這一份孝心。


  現在高興周無兒無女,沒有什麽依靠了,所指望的也就是高洋他們了。原來高興周對高洋他們恩情很大,現在也是他們報恩的機會。高洋是一個粗人,王文娟心細,什麽事情都能夠想到,這也讓龍傲天對他稱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