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皆諱白蓮之名,實演白蓮之教
若是蘇超聽到了這無為教三個字,他又要惱火了。
作為白蓮教最大的一個分支之一,無為教跟彌勒教算是白蓮教的兩個最大的分支了,同時也是最熱衷於造反的兩個分支之一。
無為教創建於明正德年間,興盛於嘉靖年間。
無為教的宗旨近於禪宗南派,不立文字,否定佛像、寺廟,故亦稱悟空教。
又以絕對、永恒的真空作為宇宙之根本,而創‘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八字真訣。其思想基於金剛般若經,主張無為解脫,三教歸一,注重內丹修煉以及規範化的儀式等。
它的出現,改變了中國民間宗教的格局,從此中國民間宗教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在無為教的影響下,眾多民間宗教家或者從無為教中吸取養分,或者借重無為教的名號,紛紛創教立宗,形成大明時期蔚為大觀的民間宗教氣象。
蘇超在於堯那裏對無為教了解了很多,隻是他不知道就在他進入開封城的時候,居然就牽動了無為教的神經。
“白和尚,你覺得咱們現在應該怎麽辦?”那個道士對那個和尚說道。
白和尚之所以叫白和尚,還真的就是因為他的皮膚很白,甚至白得沒有血色的那種白,要是蘇超見到了,會認為這個白和尚一定有西方白人的血統。
“怎麽辦?還能怎麽辦?”白和尚說道:“現在咱們就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即刻分散了離開開封府,逃避錦衣衛的抓捕。
一個是提前發動,今晚就在城中起事,攻打城衛軍軍營,同時攻打周王府。
你們覺得怎麽辦好?咱們要盡快下決定,不能拖延下去,否則錦衣衛一旦大動起來,咱們想逃都來不及了。
混道士,這次咱們起事是你倡議的,你覺得應該怎麽辦?”
那個道士並沒有直接回答白和尚的話,而是轉頭看向那個儒生說道:“無虞兄,你怎麽看?”
那個叫無虞的儒生說道:“我覺得咱們還是按照原定計劃走比較好,隻是提前起事就是了。
咱們可是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才將教眾們聚集到開封城來,要是就這麽散了,不知道什麽時候還能將他們聚集起來。
錦衣衛這次不過就是來了五百餘人而已,就算是錦衣衛指揮使來了又如何?
城衛軍就是一個擺設,咱們隻要迅速的拿下城衛軍大營,然後就是數千人對付幾百個錦衣衛而已,五六個人殺他們一個,還怕幹不掉他們?
而且咱們隻要擒獲了周王,那周圍城池村鎮還不是景從而來?
我覺得咱們不能放棄這個機會。”
混道士點了點頭,說道:“我的意思跟無虞兄一樣,你們認為呢?”
他說著,便看向白和尚。
白和尚沉吟了一下,說道:“好,那咱們就今晚起事,即刻通知各個堂口,今晚還是以煙花為訊號,見到煙花起便攻打城衛軍大營,同時攻打周王府。
隻要這次咱們能成功了,咱們無為教的名號就能響徹天下了,以後必然後興盛至極。
同時咱們也讓羅主看看,咱們才是無為教的中堅,不是那些隻會吹牛拍馬的家夥可以比擬的。”
白和尚口中所說的羅主,便是無為教的當代教主羅哲。
這羅哲是無為教創始人羅清的嫡孫。
無為教的創立者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退伍軍人——羅清
羅清原籍山東萊州府即墨縣人。幼小失怙和艱辛的軍旅生涯,使羅清飽嚐了人間的苦難,時常思考著人生苦難之謎,極需精神上的慰藉。
為了尋找答案,他退伍後,開始了參師訪道、自創教派的艱難曆程。
他自修習佛教淨土與南禪始,進而糅雜道教清淨無為和宋明理學思想,經過十三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成化十八年“悟道明心”,參悟出“無為法”,並據此創立了無為教。
羅清創教後,便在密雲、京城傳教度人,後被捕入獄。
羈入“天牢”期間,他決心將自己悟道所得寫成經卷。
是時,恰有太監張永皈依了無為教,羅清便命張永差人趕赴五台山,把他的兩個徒弟福恩、福報接到牢中,“書寫五部經文”。
這就是由羅清口述,福恩、福報筆錄整理的《五部六冊》。
其後,經門徒奔走,通過張永、黨尚書等權勢協助,羅清才得以出獄。
羅清獲釋後,仍在密雲一帶傳教。
後來,又回到老家傳教收徒,其信徒成分,也由最初的下層軍丁、水手擴展到社會各個階層,其中既有權勢太監,也有著名僧人;
既有生員,也有官吏;當然下層民眾、手工藝者占其大多數。
明嘉靖六年正月二十九日,羅清“坐化歸天”,享年八十五歲,安葬在北京檀州附近。
羅清及其無為教的出現,對明中葉以後的民間宗教的啟迪作用是巨大的。
在羅清宗教思想的熏陶與形塑下,以無為教為藍本的各種教派如黃天道、東大乘教、西大乘教、弘陽教等教派相繼湧現。
從而形成了一場空前的下層民眾宗教運動,有時又轉化為一場場農民起義運動,對大明時期的社會經濟、政治,尤其是信仰世界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羅清的宗教思想集中體現在《五部六冊》,後又經過其異姓傳人與僧侶弟子的繼承與發展,到明嘉靖年間,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無為教教義思想體係:
以無生老母為最高崇拜,以真空家鄉為理想境界,以龍華三會與未來佛即彌勒佛為信仰核心,主張三教歸一,注重內丹修煉,以及規範化的儀式等。
羅清在世時,無為教已在北直、山東、河南擁有眾多信徒,並通過漕運水手將無為教信仰傳到南方。
羅清故後,其子孫、傳人又將無為教傳播到更為廣闊的地域。
特別是羅清傳人對無為教教義思想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更贏得了下層民眾的狂熱信奉,引起了正統佛教的震驚。
正統佛教界因此對其進行了長期的口誅筆伐,稱無為教為“此其教雖非白蓮,而為害殆有甚於白蓮者”,並將其斥為邪教;
無為教的迅速發展,也引起了明朝統治階級的恐慌,大明朝廷對無為教等民間宗教教派給予了“皆諱白蓮之名,實演白蓮之教”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