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1章

  第二局考棋藝,參局者就比較多了,幾乎所有在場的小姐――除開趙敏兒和蘇蓮清都參加了。

  先兩人一組決出勝者,勝者再任意組隊,如此決殺後,最終對決的雙方分別是京兆府尹嫡女穆依雲和翰林博士幺女柳宛南。

  “這對決換個法子,穆小姐和柳小姐誰能解得出這珍瓏棋局,便是勝者。”

  珍瓏棋局,特點在於構思奇巧,大抵利用盤征、死活、手筋、殺氣等方麵技巧,波及全局,引人入勝。棋局中劫中有劫,既有共活,又有長生,或反撲或收氣,花五聚六,複雜無比。

  穆依雲在棋局前苦思了兩柱香的時間,在腦中臆想了十餘種落棋法,皆行不通。“回賢妃娘娘,小女解不了這局!”

  柳宛南畢竟是翰林學士之女,棋藝自然高於常人,又因從小便癡棋,對曆來圍棋大師留下的死局頗有興趣,也曾嚐試著解局,所以冥思了一盞茶的功夫後,落下一子於真眼處,自損了大片棋子,看似失勢,卻解放了全局。解開死局後,再解這珍瓏棋局便不成問題。

  “得便是失,失便是得。若想破此局,愛心太重、不肯棄子,不能;權欲太重、不肯失勢,不能。”蘇蓮清看了柳宛南的解局之法後,感歎道。與其說這是一盤棋,倒不如是人生,而這破局之法,便是人生所遵之道理。

  第二局,柳宛南勝!

  第三局,茶藝。

  “茶藝是我夏兆朝獨有的文化,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所以這點茶是女子必學的課程之一,是以今日也作為比試五局之一。”

  所有人被分為五組,每組三人將現場點好之茶盛於賢妃,由賢妃品後擇出最優者。

  宮人將十五套點茶所用的工具擺上殿中:工具也有不同供選擇,金銀陶瓷不同材質,而茶也不盡相同。

  十五人也開始跪坐於小幾案前點茶。

  賢妃走下台來,便於看它們點茶的手法,令她最滿意的是李嫣然:她選的是點茶法中最為複雜的鬥茶法,所用器皿乃江西吉州窯的黑釉盞,蔡襄《茶錄》上言:“茶色白,宜黑盞。”選用雅致清奇的梅花紋,於這時節甚是搭配。而“碾茶”“羅茶”“候湯”“熁盞”“鬥茶”的手法都異常嫻熟連貫,優雅至極,這鬥茶手法不禁讓人賞心悅目。

  故而飲李嫣然之茶時,賢妃如此評價:“觀其點茶之手法:嫻熟優雅,所選茶具清奇雅致,沫餑呈乳白色,飲後,水腳晚露而不散,茶乳交合,為“咬盞”可見其點茶手藝之高超。而以金桂入茶,添了幾分香甜,足見心細。所以這第三局李嫣然勝。”

  【鬥茶:先將餅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燒水,微沸初漾時即衝點入碗。但茶末與水亦同樣需要交融一體。於是發明一種工具,稱為“茶筅”。茶筅是打 茶的工具 ,有金、銀、鐵製,大部分用竹製,文人美其名“攪茶公子”。水衝入 茶碗 中,需以茶筅拚命用力打擊,就會慢慢出現泡沫。茶的優劣,以沫餑出現是否快,水紋露出是否慢來評定。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因茶乳融合,水質濃稠,飲下去盞中膠著不幹,稱為“咬盞”。】


  李嫣然已然勝了兩局,若再贏一局便可奪得這側妃之位,一時間備受關注。

  “撤下茶具,第四局:畫。名人作畫,多用詩句為題作畫,今日以《古今詞話》中

  昔時曾從漢梁王,濯錦江邊醉幾場。

  拂石坐來衫袖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當初酒賤寧辭醉,今日愁來不易當。

  暗想舊遊渾似夢,芙蓉城下水茫茫。

  這首詩中的‘踏花歸來馬蹄香’為題作畫,時間兩柱香,由於時間甚短,之要求畫出意味即可。”

  宮人將十五扇畫布,硯墨筆擺好後,便開始了。小姐們個個都麵麵相覷一籌莫展。過了一會兒,便先後動起筆來。有的絞盡了腦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畫麵上畫了許許多多的花瓣兒,一個人騎著馬在花瓣兒上行走,表現出遊春的意思;有的煞費苦心在“馬”字上下功夫,畫麵上的主體是一位躍馬揚鞭的少年,在黃昏的疾速歸來;有的運思獨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畫麵上畫了一隻大大的馬蹄子,十分醒目。

  唯獨柳宛南獨具匠心,她不是單純著眼於詩句中的個別詞,而是在全麵體會詩句含義的基礎上著重表現詩句末尾的“香”字。她的畫麵是:在一個夏天的落日近黃昏的時刻,一個遊玩了一天的官人騎著馬回歸鄉裏,馬兒疾馳,馬蹄高舉,幾隻蝴蝶追逐著馬蹄蹁躚飛舞。

  台上的蘇蓮清看著柳宛南所作之畫,道:“在這句詩題裏,“踏花”、“歸去”、“馬蹄”都是具體之事物,可直接通過畫麵展現;而唯獨這“香”字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可嗅之而不可狀之。作畫乃是讓賞畫之人以眼觀之,而非以鼻嗅之,所以難於表現。柳姑娘的畫中,蝴蝶追逐馬蹄,使人立即聯想到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而引來蝴蝶將其誤作花,如此畫境實屬難得,想來這勝者應當是她了。”

  果然,第四局柳宛南勝出,而這第五局,因著這兩人都是已勝出兩局,所以便隻有這二人參加。

  “第五局,參與者隻有李嫣然,柳宛南兩人,所以這舞由兩人自行挑選。”

  賢妃詢問過兩人後,複又道:“李嫣然所選驚鴻舞,柳宛南所選白紵舞。”

  李嫣然進了內室換了套衣裙,身穿長袖舞衣,長裙曳地,肩披長巾。

  隨著大殿四周響起驚鴻舞的曲子,而歌妓也獨唱: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李嫣然之姿如鴻雁般輕盈、飄逸、柔美、自如,當真是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翩如蘭苕翠,婉如遊龍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