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周宋> 第58章 兼容並蓄

第58章 兼容並蓄

  文武即濟,方成王道。


  武將這一版塊,算是有了明確的個人軍階定位,但職務還沒正式明確,正好在這寒冬臘月,雙方都不會再出兵的情況下,進行整軍。


  虎牙軍出征時是滿打滿的三萬人馬,數番大戰,減員兩成,除去沿途要寨險關及重要州城的防禦,如今虎牙嫡係不過一萬七千人。


  廣捷軍並過來一萬二,成州及周邊幾個寨子一守,在前線的也隻有八千步兵,一千馬兵,武定軍帶來五千精銳,步騎各半,王景的雄武軍本有萬五,老人家好人做到底,裁撤了五千老弱,給秦越留下了一萬青壯,其中馬兵足有三千。


  緣何諸鎮兵馬有多有少,那韓令坤都有兵三萬?


  因為同為節鎮,有大有,利州隻有四軍的編製,興元府、梓州府為大鎮,有六軍,秦州乃邊疆重鎮,雖是六軍編製,但戰兵所占比重卻比別鎮要多,朝廷撥付的軍備也豐厚的多。


  因為有軍額,並不一定便有足額的軍備。


  一般的鎮,四個軍,可能朝廷撥付的甲擘刀槍,隻能裝備一個軍,弩弓更是以營為單位。


  之所以如此,一來朝廷財政吃緊,又要嚴防節鎮坐大。二來方鎮吃空餉本是常態,內地很多節鎮,能保持一個軍有戰力便很不錯了,因為內地這兩年沒有戰事,吏治在加強,節度之權日漸萎縮,可撈的偏門越來越少。


  沒錢,如何養兵。


  如韓令坤,坐鎮蜀中第二富裕之地,也要被錢財所縛,他雖然率著三萬大軍攻打益州,但真正的精銳也不過二個軍,勉強有五千人,另外的,皆是才放下鋤頭新征之鄉兵,所以,他才會在城下通過以戰練兵的法子,催育成長。


  秦越要不是去年大撈快錢,又兼之銅礦的開采,自鑄銅元,哪能養的起五萬兵來,饒是如此,也要分批招,卡著點,算著帳,緊著用。


  但他運氣好,利州兵不孬,興元兵不差,秦州的兵也是精銳,這三股兵馬一合,氣勢就不一樣了。


  眼下的勤王大軍,共有四萬一千人,其中步兵三萬,馬兵一萬,尤其馬兵的規模,有些嚇人了,李儋珪不止一次,要是這一萬馬兵齊上陣,誰能爭鋒?

  不過他這是誇大之詞,真實戰力沒這麽牛。


  虎牙自己的三千馬兵尚分上中下三個層次呢,最強的當然是黑虎騎,勞命傷財的擴,也隻擴到了五百騎。其次飛虎騎,堪夠三個營,再是刀斧騎,占了總數的近半。


  要是隻論騎射,還是曹彬手中那清一色的藩部捷豹騎強,人家是張弓便射,虎牙騎兵卻用的是騎弩。


  王景與王彥超留下的騎兵品質差不多,槍騎與弓騎都有,但都不是很強,起碼李儋珪的親衛個個麵露不屑之色,繼而又心痛起了戰馬。


  總之,限於財力、人力與馬匹資源,四鎮兵馬,皆以步兵為主,騎兵更多時候起的是威懾和突襲作用。


  整軍第一步,是合兵。


  按照秦越的設想,今後沒有虎牙、沒有廣捷、沒有武定也沒有雄武之分,統一以東征軍命名,各軍各營皆以數字編號,結果又遭到了所有饒反對。


  老虎牙的人,我虎牙下無敵,威名赫赫,這名號怎麽能丟了。


  白興霸跳出來,某就想著把旗號換成虎牙的,看著就威風,否則跟在你們馬屁股後幹啥。


  王廷睿這事是九郎你多心了,我們對軍名都不在乎,隻對營名在意,因為軍名是朝廷定的,一移鎮,這軍名便換了,不信你問王帥。


  王彥超也笑著,這才幾年呐,先是保義,再是忠武,又是鳳翔,再是武定,名隨鎮走,人人都不在意,所有大軍都叫虎牙軍,挺好。你自個不也虎牙的軍魂正在形成麽,那就進一步加強和鞏固。


  曹彬也沒意見,當年在淮南,不就一直掛著虎牙軍旗麽,起來,這禦賜的旗號,也有他一半的功勞。


  軍名定了,諸軍以數字命名還是有意見,最後不得不妥協,前綴虎牙,後綴各軍自取,然後再上報。除此外諸軍還都有權再自設一個特別的加強營的營命,以及一個親衛都的都名。


  沒辦法,時下風氣如此,旗號不響,腰杆都要矮三分,所以連將銜前麵都要冠以獸名,以為威風。


  這些議定了,再開始正式分兵合兵,把兵全打散,再重新捏,重新建製。


  先設騎兵,番號“虎牙鐵騎”。


  李儋珪眾望所歸,當上了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為王廷睿,飛虎騎的李行出任都虞侯。


  騎兵因為特殊性,編製與步兵不同,李儋珪的套路又與別軍的不同,五騎為伍,五伍為隊,五隊為營,一營戰兵才一百二十五人,另有輔兵五十人,加上營正營副虞侯等校尉長官及親衛,一營也才二百人,每營標配馬匹卻要四百。


  鐵騎第一軍,指揮使白興霸。


  鐵騎第二軍,指揮使原廣捷軍騎兵指揮使藩將黑柯。


  鐵騎第三軍,指揮使李虎臣,其原為王彥超所部,王彥超很知分寸,隻推介了三人,這員虎將善使長刀,武略與韓真仿佛。


  鐵騎第四軍,指揮使王昆乃王景老部下,本是藩部逃亡之奴,王景喜其才,收為義子。


  ……


  虎牙鐵騎的軍額是八千騎,但眼下卻隻定了四個軍,以及一個特殊的“儋珪槍營”,加一起隻有四千五百人。其它的需要後續慢慢添補。


  至於其它的騎兵,則要分散到各個野戰軍中去。


  野戰軍的番號曰“虎牙銳士”。


  鐵戰、武繼烈、趙文亮、張侗、吳奎、王山、宋群、劉強、華平、金鐸等各領一軍。


  趙山豹與葉虎盛依然分別為山越軍和射聲軍的主將,也隸屬野戰部隊。


  除此外,還有工兵營和醫護營。


  諸將都有明確分工,唯甲寅有些特殊,依舊掛著前敵先鋒使的名頭,卻暫無職務。


  開始滿不在乎,等到最後也沒聽到他的名字,頓時急了。


  秦越笑道:“我要成立一支快速反應部隊,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這支部隊人數不多,最多三千人,但必須是精銳中的精銳,這塊,你擔著。”


  甲寅這才咧嘴笑了,心想,那不就是老本行麽,原來叫衙內親兵,現在叫什麽?

  “就江…虎牙衛士吧。”


  甲寅就在腦子裏盤算開來了,五百槊騎必須全部保留,能讓李儋珪眼睛一亮的,當然不能放走,飛虎騎也得優中選優,留下一千來,弩騎又如何,真打起來,也不差那黑柯所部多少,刀斧騎就不要了,全讓出去,然後再各軍裏挑,挑出三營精銳步兵來,全要牌刀耍的好的,標槍投的好的,嗯,那個磊子不錯,就讓他來當個營指……


  兵分了,工也要分,秦越必須要先回益州了。


  他既然是統攬全局的“總督”,便需要思考更多的問題,忙碌更多的事情,而不是專門打仗。


  這麽大的疆域打下就打下了,吏治必須跟上,生產必須恢複,經濟必須發展,民心需要潤化,雖現在有了總理衙門,但甩手掌櫃可不是真的百事不管。


  再了,作為一個懂的放權的領導,在前線也是退居二線。


  所以他必須回益州。


  作戰部署的軍議開了大半夜,明確戰略目標,進入戰略防禦階段,會議決定:

  任命甲寅為鳳州都部署,韓真為副都部署,施廷敬為都監,領兵萬五,盯住鳳州道,不讓偽宋兵出大散關一步。


  任命曹彬為秦州都部署,李儋珪為副都部署,王廷睿為都監,領步兵一萬,以及虎牙鐵騎,抓緊時間整合階州、成州、秦州三州的資源,征兵練兵,搞好蕃情關係,扼守住隴山道,嚴防偽宋入侵。


  任命全師雄為漢中都部署,張建雄為副都部署,史成為都監,領兵一萬,鎮守興元,守住三路生命線。利州已成腹心,另派校尉鎮守。


  漢中境內的三條生命線,褒斜道為一路,儻駱道為一路,子午道為一路。雖然儻駱道與子午道因水源的問題商隊幾乎少走,也不利大軍行進,但萬一敵軍真的輕裝突襲,那可就真的大麻煩了。


  所以全帥雄部不僅任務最重,還最繁雜。


  三國時期,魏延為漢中太守時,不辭艱辛,實兵諸圍已禦外敵,在這三條入川的生命線上,設立大堡寨數十座,步步阻敵,步步擾敵,使魏軍不得入一卒。


  薑維坐鎮漢中時,為抽取有限的兵力北伐,上疏建言:“錯守諸圍,雖合重門之義,可禦強敵,然不獲大利,不若使聞敵至,斂兵聚穀,退保樂、漢,重關鎮守以撼之。”


  他的這一策略從當時的實際情況來,是對的,因為蜀兵少,捉襟見肋,他九伐中原,每次都要利誘羌族蠻部出兵,怎可讓有限的兵力在深山老林裏荒廢。


  然後,就被鍾會從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三路進軍,攻進了漢中,又因為棄了看似無關緊要的寨壘,而被鄧艾奇兵突進。


  所以,漢中必須最得力大將鎮守不可,在這點上,遙憶劉備之識人之能,諸葛不及也。


  秦州、鳳州、興元、夔州,自此形成四大軍區,實兵以鎮,東拒偽宋。


  軍議畢,次日一早,秦越即策馬南下,風雪兼程,往益州趕。


  與他一同回程的,有總理王著,有總參王彥超。還有一位心目中的副總參也已先一步到了益州。


  這位副總參姓韓,名通,字伯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