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一個讀作大將軍寫作社會人的江湖大佬(下)
(接前文)
古人有個習慣,活著的時候不對一個人下結論,等一個人死了,對他的評價就來了,此乃棺蓋定論。
北齊最終給王琳的待遇是:
追贈王琳為都督十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侍中、特進、開府、錄尚書事,諡號“忠武”,以轀輬車下葬。
這就是給他的評價。
可以說極盡哀榮。
什麽叫轀(wen溫)輬(liang涼)車呢?顧名思義,就是能調節溫度(一定範圍)的車。(不得不佩服祖宗的造字水平)
《史記》中記載,始皇崩於巡遊途中,趙高與李斯謀劃秘不發喪。
“置始皇居轀輬車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秦始皇陵挖掘出土的器物中就有轀輬車的原型。
轀輬車為當時的皇家高級用車,它擁有雙層推拉式設計的車窗,外麵一層車窗的窗板上遍布著微小的孔洞,內層車窗則能開閉自如,這樣的設計使車內溫度能得到一定範圍的調控。而說它是軟臥是因為車內鋪滿了軟墊,可坐可臥,不僅舒適而且製作精美。
後來轀輬車變成了喪車,死去的人平躺在車裏,送葬。是一種規格極為高大的送葬禮節。
然後再說點題外話,古代諡號是對一個人的評價分文諡、武諡,還有一種叫通諡。
文臣,文字開頭,一般後跟正、貞、成、忠、端、定、簡、懿、肅、毅、憲、莊、等字;
武將,武字開頭,一般後跟寧、毅、敏、惠、襄、順、肅、靖、等字。
而通諡則文武大臣皆可用,以忠開頭,後跟文、武、定、烈、簡、肅、毅、敬等字。
注意,關鍵部分來了。
忠武,是通諡的最高榮譽。
講究的是“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克定禍亂曰武。”
我就舉例說下曆史上諡號忠武的有哪些人吧。
曆朝曆代,諡號“忠武”,比較著名的有諸葛亮、王猛、段韶、高昂、高長恭、尉遲恭、郭子儀、韓世忠、嶽飛、常遇春、張玉,等等等等。
看看這是些什麽人,無一不是曆史評價正麵的大腕人物。
好了,言歸正傳,從身後事這方麵來說,王琳也算是“死得其所”,那麽他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呢。
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是複雜的,多麵的,立體的。
比如說上期說道的韋孝寬,除了是個極為優秀的戰略家外,還是個超級大嘴巴,鍵盤俠,皇帝不急太監急的騷包貨。
王琳也是一樣。
南北朝那個時候,是世家的時代,貴族的時代,就說武川鎮的那些窮鬼們,混到後來也成貴族,壟斷了上層的一切資源。
王琳據說讀書不多,又是兵家出身,他能走的路是不多的。
當兵隻能是炮灰。
還會被上司打壓,南朝軍隊裏風氣很差,招兵靠繩子去鄉下捆,哪裏有出頭之日?
最後他走了條什麽路呢?
枕頭風路。
他有個漂亮姐姐被蕭繹納為妾氏。
這既是王琳的幸運,又是他的極大不幸。
幸運的是他終於找到個攀登的階梯,可以青雲直上,不幸的是,他必須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再也沒有改換門庭的可能。
所以說王琳的“忠”與其說是他的堅持,還不如說是背叛毀掉人設所承受的代價讓他無法接受。
這點從王琳手下陸納反叛的事情上可以看得很明白,王琳絕非愚忠,危難時刻知道留後手,該退該妥協的時候,也舍得放下身段。
這種人的“忠心”,很多時候隻不過是中年人無奈的妥協罷了,不說還好,說了就是一把淚。
王琳的風格就是個人魅力,他就是一個平日裏講究忠義,身體力行的人。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王琳這一套,隻有底層人民才吃,那些謀士是不吃的。所以王琳身邊一直沒有出色的幕僚,他也與南朝那些所謂詩書傳家的世家沒什麽交往。
這是他的命,簡單說就是,成在底層,敗在兄弟。
王琳肯跟士兵和部下們深交,所以那些人願意為他賣死命。
所以他能戰必克攻必取,全靠下麵的兄弟們撐著。
但在關鍵時刻,需要軍紀約束的時刻,他手下那些兄弟們一旦蠢蠢欲動起來,就會脫離自己的掌控。
比如洗劫建康,比如臨戰瞎放火燒自己船等等。
王琳的成功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王琳的失敗看似天意,實則命中注定如此。
什麽樣的人走什麽樣的路,社會人就走社會路。王琳表麵上是個將軍其實不過是個義氣深重的社團大佬罷了。
他能玩得風生水起,但永遠無法成就霸業。
那麽有幾個問題。
第一,為什麽蕭繹死的時候,王琳既然打出替蕭繹報仇的口號,最後卻放著最大的仇人西魏和西梁蕭詧不管,去死磕南陳的陳霸先呢?
這就要從王琳的考量和南朝的格局說起了。
南朝的格局,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入建康者為王!
江州那塊地方,一直是朝廷控製以外的。荊襄多為藩鎮,時不時聽調不聽宣。南朝能完全控製的,其實隻有東吳這塊地方。
但是北朝的軍事壓力實在是太大,所以南朝內部,實際上是一個入建康者為盟主,號令半壁江山的格局。
王琳那時候誰入主建康了呢?
陳霸先!
本應該入主建康的是誰?
蕭繹。
但是蕭繹死了。
那麽按道理,應該是蕭繹的兒子入主建康,而不是你陳霸先。
我王琳讓蕭繹的後人入主建康,梁國的旗幟就沒有倒下去,國家就沒有垮掉。
這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義。
隻有做到這一點,王琳才是國家的忠臣。而幫蕭詧報仇,隻不過是幫姐夫報仇而已,乃是私怨。
大義和私怨,該怎麽選擇,我想是個人都會心裏有本賬單。
王琳跟陳霸先死磕,永不妥協是必然,若是和解或者投降了,那才是令人迷惑。
第二,王琳為什麽會實質性的投靠北齊呢?
這和第一點有關,但又不完全一致。
首先,要看看王琳手下士兵是什麽類型的人。
王琳軍隊的主要構成,都是淮南淮北的漁民,水賊,流寇等等,這些人稍微訓練下就會是極為精銳的水軍。
所以除了最後一次“玩火**”外,王琳水戰真不慫,或者說特別猛。
多次打敗南陳大軍,讓陳霸先焦頭爛額。
那麽,當時的淮南淮北在哪個國家手裏呢?
在北齊手裏。
如果王琳要跟北齊作對,那麽他手下那些士兵的家眷怎麽辦?會不會被秋後算賬?
成敗都是兄弟的王琳,不得不細細思索這個問題。
從王琳多次對西魏妥協可以看出,他的目的,隻是虛以委蛇,騙回被西魏扣押的南梁皇室成員和靈柩,還有自己的老婆孩子。
事後北周翻臉,未嚐沒有對當初王琳出爾反爾,“欺騙”西魏的梁子進行報複的意思。
所以說那一段時間王琳看似對很多家稱臣納貢,實際上他投靠的隻有一家,所針對的也隻有一家。
投靠高洋,收拾陳霸先!
王琳的原則很明確,這也是他不得不走的路。
假如他不是兵家出身,不是蕭繹的“小舅子”,手下兄弟不是水賊,那些人也不來自兩淮。
那麽王琳的選擇會多得多,再怎麽不濟,投靠西魏,在西魏控製的襄陽附近慢慢混著,以後滅南陳的時候,他絕對的統兵第一人,畢竟水戰無敵啊!
但是王琳身上的枷鎖,不讓他走這條路。
他能走的,隻能是當梁國的忠臣,要為姐夫蕭繹的事業舉旗子。
王琳看似活得瀟灑,三方稱臣,投降北齊,實際上他從來都沒有什麽選擇。
將軍沒那麽好當,其實社團大哥也一樣不好當,甚至更難。
王琳,不做大哥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