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朝求生實錄> 第473章 基建狂魔

第473章 基建狂魔

  竇毅不顧懷孕幾個月的妻子,領兵出征,強化北義陽郡的防禦。


  到了地方以後,竇大將軍觀察了一下北義陽郡四麵漏風的地形,得到了一個結論。


  這是上次襄陽戰役的時候,高伯逸能夠拿下但是故意不拿下的據點!就是用來釣魚的!

  至於是釣誰,當時高伯逸可能沒想好,也可能有養寇自重的心思。


  別的不說,北義陽郡南麵的隨縣(今隨州),侯瑱的三萬鎮南軍虎視眈眈的盯著北義陽郡,隨時可能北上!


  那為什麽不北上呢?

  因為侯瑱等人並非是真心投靠高洋當臣子,而是處於一種暫時依附,可以作為藩籬,拱衛北齊南方邊境領土的核心郢州(今武漢武昌區)。


  如果北周打郢州,侯瑱就會自動反擊。但是侯瑱會不會無聊到主動攻擊北義陽郡呢?


  答案是不會!

  因為打仗就要死人,損耗實力。得到的領土是高洋的,死的人是自己的,這生意做得麽?


  所以說北義陽郡看似危如累卵,實際上則是達到了一個恐怖平衡。


  也就是說,襄陽的王琳也好,隨縣的侯瑱也好,都是在發展自己,和北齊是一種不聽調,也不聽宣的狀態。


  隻不過北周打北齊,他們會阻塞北周南下的通道,北周軍隊要是從他們的占領區通過,那他們就會出兵反擊。


  否則就會在一邊看著坐山觀虎鬥。


  想明白這些之後,竇大將軍居然還利用閑暇時間給妻子襄陽公主寫了封情意綿綿的信,似乎也不怎麽慌張了。


  以前認為北義陽郡不穩,現在看來,隻要防住北齊軍主力,身邊這些心懷鬼胎的人,都不會動彈。


  甚至還會暗助!


  心中大定的竇毅,開始瘋狂的征發徭役,今年的,明年的,後年的,幾乎是軍民齊上陣,在北義陽郡靠近齊國邊界的地方築小城!


  連續建設了華陽,伏龍,平齊,旭日等十六座小城!


  勉強形成了一條密不透風的防線,各小城之間互為犄角,便於互相支援和預警,每座城設烽火台,日常駐鎮軍兩百人,最多可容納兵卒三千!


  由於竇毅罔顧民生,利用秋收後的農閑全民徭役,北義陽郡地方官員的彈劾信件入雪片般飛往中樞,但都被宇文邕留中不發,根本就不拿到朝廷裏討論。


  並再次為竇毅加封“開府儀同三司”的大佬之證,顯然是對竇毅積極防禦布局的舉措感到滿意。


  北義陽郡被淮河一分為二,南麵是北齊,北麵是北周(走向不完全是正向,有曲折),這些小城池就建在離淮河不遠的地方,選址獨特,配合淮河防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高洋命北齊名將皮景和率晉陽禁軍一部及鎮軍若幹共萬餘人為先鋒軍,南下前往北義陽郡打探北周邊境虛實。


  皮景和來到淮河邊上,看到老竇的防線,直接上書高洋,稱北義陽郡防守嚴密,若是不能調動襄陽和隨縣的軍隊,那麽非重兵不可破之。


  皮景和在信中詳細跟高洋“講道理”,北義陽郡地區的淮河很特別,冬日最冷的時候也基本不會結冰!


  這是向當地人打聽多次得到的確定結論。


  因此指望嚴冬渡河攻城,也是一件很不現實的事情。


  皮景和建議讓侯瑱與王琳配合攻打北義陽郡,那兩麵竇毅基本不設防,隻要那兩位不聽調也不聽宣的家夥肯稍微配合,取北義陽郡跟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信送出去以後,用兵老辣的皮景和,照抄竇毅的“作業”,沿著淮河修築了十多座小城,數量還在北周之上。


  北齊人力資源豐富,今年又是豐收年,為了配合皮景和的軍事行動,楊愔下政令用“以工代賑”的方式招募受淮河水災的邊民用勞力換吃食,輕鬆在嚴冬之前完成了築城工作。


  可以說此時北齊對北周的經濟優勢被完全發揮了出來。


  北齊名將皮景和,此番戰陣應對極為妥當,可以說是打了一套漂亮的北齊軍政組合拳,無愧於名將稱號。


  不是說打得贏才叫名將,有些人審時度勢,知道何時能打,何時不能打,不能打的時候應該做什麽準備工作,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將之風。


  當竇毅得知淮河對岸的舉動後,立刻就心急火燎的向獨孤信和高伯逸寫了求援信,讓他們加緊落實增兵南陽的行動。務必帶府兵主力南下南陽,策應北義陽郡!

  互為犄角讓北義陽郡不會成為死地!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看到皮景和的舉動,竇毅壓力山大,知道這次遇見大神了。


  如果皮景和一直在北義陽郡,那麽高伯逸的計劃將會被打亂,也許他就真的會侍奉宇文邕,直到這個皇帝死去再做打算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的是,十天後北齊邊境就得到了中樞傳來的聖旨,高洋在聖旨中痛斥皮景和消極避戰,在前線不知所謂的築城,白白耗費民力和財力。


  即刻起解除其兵權,回鄴城述職,等候發落。


  先鋒軍新任將領,由北齊宗室,年輕小將高長恭擔任。


  等躊躇滿誌的高長恭到任後,飽讀兵書的這位大帥哥王爺立刻就明白了前任皮景和的困境。


  一向都涵養極好的他,私下裏痛罵高洋急功近利,胡亂指揮,苛待功臣!對於此戰的前景極為憂慮。


  而且他還陽奉陰違的繼續築城。


  看到十幾天高長恭都不動彈,高洋派遣一千裝具騎兵精銳,供其野戰驅使,強調務必要試探北周軍虛實!

  不得已,高長恭隻得趁著夜色,浮橋渡河,企圖一戰而下伏龍小城,作為橋頭堡打入對岸作為楔子。


  哪知道伏龍城一被攻擊,立刻燃起狼煙烽火,片刻後竇毅就帶著四千府兵主力趕到,與北齊軍激戰。


  鎮軍守城,府兵野戰,有戰線也有機動兵力,還有淮河作為第一道屏障。


  高長恭首次出戰就遇到了狠角色。


  想襄陽公主何許人也,不把他竇毅文武雙全,滿腹韜略的事情調查清楚,會不顧女兒家臉麵主動邀約見麵嗎?


  沒人是傻子的。


  如果竇毅的本事隻有邀名賣直,梗得動不動就罷官,不聽他的就不玩了,襄陽公主又怎麽會那麽快就投懷送抱?


  由於猝不及防,北齊軍大敗,狂奔浮橋退回南岸,死傷甚重。


  就連浮橋也被竇毅派人燒毀。


  這廝就像是烏龜一樣,你過來他就伸出頭咬你一口,退回去就不玩了,絕不冒進。


  恨得在河對岸埋伏了一千精騎的高長恭牙癢癢又無可奈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