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北朝求生實錄> 第235章 秘密武器

第235章 秘密武器

  “伯逸啊,此番孤軍深入,你可有對策?”


  船艙裏,“義父”宋子仙憂心忡忡的問道。此行高伯逸帶著的人不過數十人而已,離開艾縣向東,已經快要到贛江邊上了。


  自古豫章郡以南的地方,就是以窮山惡水出刁民而聞名,空口白牙的仁義道德什麽的,那邊不流行。


  所以自漢代以來,這裏一直就有朝廷的重兵鎮壓!


  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就在豫章郡囤積重兵。


  三國中後期,豫章郡不管誰在那裏當都督,都會時不時南下擄掠那些豪酋山寨裏的人口,以擴充自身政權實力,打壓豪酋勢力。(這是另一個故事,與本文無關不再盡述)

  因此這裏的豪酋對外來人都是普遍帶有警惕和敵意的。遠的不說,就說近在咫尺的侯瑱,不管是“熊孩子”熊曇朗也好,豪酋裏力量最強的餘孝頃也好,其實槍口都是對著侯瑱的。


  尤其是餘孝頃,現在已經跟侯瑱明火執仗的對峙了大半年,侯瑱雖然兵多將廣,但卻奈何不得餘孝頃。


  宋子仙曾經是領兵一方的大將,說不擔心那是假的。


  “南下就是侯瑱的防區(豫章城),不過我們扮做商隊,來來往往的船那麽多,侯瑱除非是吃飽了沒事做,否則我們不會有什麽事情的。”


  坐在船頭,高伯逸懶洋洋的說道,他們很快就要到彭蠡澤(鄱陽湖)了,一進彭蠡澤,馬上就能看到贛江的入口。


  嗯,鄱陽湖一到冬天岸邊就結冰,戰船都被凍住,也都懶得出來巡視。


  高伯逸猜得沒錯,前幾天侯瑱剛剛領兵出征,攻打退守新吳的餘孝頃(並非浙江新吳,而是在今江西省奉新縣)。


  那裏三麵環山,乃是一個C字型穀地。背後還有易眼嶺、仙女寨、騾子石、坪子領等連綿不絕的大山,可進可退,易守難攻。


  之前侯瑱焦頭爛額都沒能把餘孝頃怎麽樣,這次除了讓焦僧度鎮守湓城(今瑞昌市,在九江西麵,北臨長江),防止陳霸先沿江突襲豫章外,幾乎傾巢出動。


  他哪裏有時間去管豫章城外的贛江上路過幾艘平淡無奇的客船啊!


  現在是侯瑱堂弟侯奫(yun第一聲)在鎮守豫章城,這家夥的才能很平庸,而且仗著是侯瑱的堂弟,平日裏頗有些飛揚跋扈,侯瑱麾下部將對他都頗有怨言。


  那麽餘孝頃為什麽要跟侯瑱過不去,或者說侯瑱為什麽誰都不收拾,首先就要來收拾餘孝頃呢?說白了還是為了所謂的“名分大義”和實際利益。


  “侯景之亂”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49年,湘東王蕭繹任命為餘孝頃為豫章太守。


  也就是說,豫章郡原來是餘孝頃的。


  看清楚了,蕭繹這個人後來也是陳霸先,王僧辯,王琳、侯瑱等人的“主公”,算是共主。


  但是很不巧的是,西魏進攻荊州,王僧辯派侯瑱為前軍,赴援荊州,還沒有趕到,荊州就已陷落,蕭繹死翹翹了。


  侯瑱“隻好”去九江,護衛晉安王蕭方智回都城,承皇帝旨意以侯瑱為侍中,使持節,都督江州、晉州、吳州、齊州四州諸軍事,江州刺史。


  一句話,主公死了,趁著別人還沒緩過來,趕緊占地盤要緊,其他的都是表麵功夫!

  說白了,侯瑱這是先斬後奏,鳩占鵲巢!

  那誰是那個倒黴的鵲呢?

  除了餘孝頃以外,還能是誰呢?

  所以侯瑱來了以後,餘孝頃並不服氣,哪裏肯跟侯瑱低頭?


  所以他就直接反了!

  當然,連主公都沒有了,也不存在反不反的,總之兩家都是杠上了。餘孝頃兵力遠遠比不上侯瑱,打不過侯瑱,所以不得已退回家鄉新吳,在大山裏當起了烏龜。


  現在老虎等著烏龜出頭的遊戲還在繼續呢。


  “那個,主公啊,我們此番,要去找誰呢,是去找熊曇朗麽?”


  侯平小心翼翼的問道。


  他覺得高伯逸這種玩法,實在是跟作死沒有太大區別。


  “不,我們去找陳定。”


  鄱陽湖已經到了,大冬天裏果然沒什麽船,湖麵上到處是冰,不過靠近贛江那頭是活水,冰不多。


  “陳定是誰?”


  “曾經被熊曇朗欺負過的一個倒黴蛋,我覺得,如果我們要收拾熊曇朗,他肯定很樂意效勞。”


  真是這樣?你說真的?

  侯平滿臉不信。熊曇朗這個豪酋裏的“熊孩子”,到今天都沒被人打死,很顯然是因為他的手腕高超,而且能打。


  “侯平,我問你。你說這豫章郡南麵的土包子們,到底缺什麽東西呢?”


  缺什麽?當然是什麽都缺了!


  缺錢糧,缺美女,缺兵器,缺馬匹,要什麽缺什麽!侯平覺得高伯逸問了一句廢話。


  “末將覺得,他們什麽東西都想要,沒有一樣東西是富餘的。”


  聽到這話,高伯逸就知道侯平小看那些豪酋了。


  “糧食,可以從百姓那邊弄。兵器,也可以靠繳獲得來。馬也好弄,齊國從塞外弄了好些馬,一直都在往南麵走私。再說這山地馬匹也施展不開。


  其實他們缺一樣最緊要的東西。”


  高伯逸從懷裏掏出一個油紙包,一打開,裏麵都是白花花的雪鹽!

  “俗語道:兩淮鹽,天下鹹。現在兩淮被齊國奪走了,商路斷絕。你說那些豪酋們家裏缺什麽?”


  除了鹽,還能缺什麽呢?


  這玩意是個必需品,人人都需要,沒了就要死!

  “陛下發詔書,問我要什麽,說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我就給宰輔楊愔寫了封信,讓他們火速送些兩淮鹽過來。恩威並施,我想巴山那些土包子們,應該對兩淮鹽還是有些興趣的吧?”


  中華大一統後為什麽人口就能飛速增長,生活水平就能迅速提高?其中有兩樣東西,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史書裏麵少有提及。


  第一樣東西就是江南稻,當然,後來江南米產量下降,變成了湖廣稻,江南絲。


  有了這裏的東西,其他地方不怕沒吃的。有吃的,自然有更好的生活。


  第二樣東西就是這兩淮鹽!


  而且這第二樣的作用,有時候還排在第一樣之前!

  唐朝的貞觀之治,減去的賦稅從哪裏補的?就是靠收的兩淮鹽稅!

  高伯逸就想問一問那些土鱉們,兩淮的鹽,還有鹽池的收入,你們想不想分一杯羹呢?如果想的話,知道要怎麽做了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