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費盡心機也枉然
很多時候,有些事情,就是很難說的。
「劉邦」費盡心機,可時候到了,漢朝該滅的時候,還是要滅。
隻要一個親賢臣,遠小人,和一個親小人,遠賢臣的區別,就可以毀掉一個大漢王朝。
這點諸葛武侯說的是一點沒錯。
況「呂雉」費勁心機,除掉那麽多人想要保住的東西,她一死,就是滿門皆滅。
這前腳剛走,造下的因果緊接著就來了,想來呂氏落得一個夷滅三族的下場,應該是她最不願意看到的。
她生前不擇手段想要保住的東西,到底還是沒保住。
人走茶涼,樹倒猢猻立刻就散,這種例子其實就很多了。就連和她相類似,文成武德,英明神武的另一個女人,實際上,在她還沒走的時候,問題就已經出現了。
當然,也是因為她最後放手,其實武家的結局,可能比前者要稍微的好一些。
從這點上來說,其實要說「劉邦」夫婦都不是好人,基本是這樣。
而結合這個前因後果,要引出的也就是這個“君臣之誼”。
變不了的東西,人機關算盡也是枉然,這是不可逆的。
因此,不一樣的人雖然有不一樣的做事情的辦法,可很多時候,若能為善,又何必,非要為惡?
這裏看,「韓信」死的就很沒意義。
辦事情的方法同樣有很多種,還真的就看人怎麽去做。
那這個時候,刃心之所以和這樣的大漢離心,其實也就在這裏了。
他當初和玲綺約定好的是“匡扶漢室”,這是沒錯。
可是一個怎麽樣的漢室,這還是有說法的吧。
「劉邦」是個小人,但小人能得天下。
卻是大人者,諸如刃心所執著的,也就是那樣的一種“士”的精神,其實本身在「韓信」這裏體現的已經很明顯了。
功高無二,國士無雙。
還有嗎?除此之外就是沒了。
因而,這樣的大人,就隻有兩種結果。
要麽如同「張良」一般急流勇退,明哲保身,要麽就如同「韓信」一樣,被算計到死。
其實能看出,「韓信」還是從心裏麵將「劉邦」當做君主來看待的。
要不然當初他就應該反,他有那麽多次置「劉邦」於死地的機會都放棄了,最終卻死在了對方的手裏。
這就是小人和大人,還不算是婦人之仁。
小人和大人的區別還是很大的。
士有自己的原則,小人卻不會有。
尤其是,當君主是小人時,就會有麻煩了。
從「韓信」第一次中計被囚回洛陽,從“楚王”被貶為“淮陰侯”,到第二次中計,直接被殺,最後甚至於夷滅三族。
就從這個角度來說,「韓信」依然相信著「劉邦」,可對方卻是不一樣。
並且以不僅身死,而且還夷滅三族的結果來說,「韓信」的下場過於太慘了,甚至於這是完全不必要的一種行為,因為人明明都已經死了,為什麽還要將事情做絕?
在這個時候,刃心推崇的就自然不可能是「劉邦」了,反倒是周文王更加合他的一種理念。
當然以另外一種人的看法來說,這毒手都已經下了,如果不壞事做絕,那才是會遺患無窮,那是會睡不著覺的。
可這樣的事情,無意義。
這如果也是從個人的角度,算是各逞一詞。
卻也因此,當把事情做的這麽絕之後,其實還是沒把事情做成時。
這就是刃心,打從心裏其實還不是很待見對麵戰場上「劉邦」的原因了。
要說刃心曾經名義上效忠的是漢獻帝,那和「劉邦」沒什麽關係,這個區別就更大了。
獻帝是獻帝,高帝是高帝,皇帝都不一樣,那不是說一個祖宗就完事的事情。
殊不知,兄弟之間,諸如孫策和孫權,父子之間,諸如玄宗和肅宗,差別懸殊都是如此之大,換算下來,獻帝和高帝也是同樣的。
那是一個宗廟社稷裏麵,可卻不是一朝之臣。
這裏麵要說,有利益的成分,可要是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按照刃心的看法,這個劉姓的江山啊,還真的是該滅的。
這「劉邦」和「呂雉」不說是壞事做盡,也算是寒了天下士人的心。
漢朝的沒落,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已經埋下了根基。
那麽多人,每個人口中念著的都是大漢大漢,可實際上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會去匡扶這個漢室?
仔細想來的話,難道不是和這個有關係?
當對方喊出“非劉姓而王,當天下共擊之”的口號時,其實就有點,想要讓馬兒跑,而不想讓馬兒吃草的意思。
這樣的一種做法,本身就是一種自絕後路的做法。
而這種征兆,其實「劉邦」在早期早就已經在他人格體現出來中,這種卑劣的部分,隻不過當時他還沒有功成,那個時候「張良」那樣的人還能勸得住他,而等到後期,其實已經不會再有人說他了。
包括「張良」這樣的人都閉嘴的話,足以說明,那個時候的「劉邦」早就已經不是當初的「劉邦」。
那時的「劉邦」,是個真正的小人才對。
如此,在那之後的「張良」不會說話,那麽現在存在於戰場上的「張良」,難道就會說話了嗎?
在刃心看來,他依然不會開口。
因為他該做的事情,老早就已經做完了,他要為「劉邦」付出的東西,應該輔助的智慧和謀略其實也早就已經盡了。
換而言之的話,他現在出手出力,為什麽,又圖什麽?
這個可就不止是針對「張良」一個人,而是包括了「韓信」,以及「蕭何」這樣的人在內。
以前是為了成就一番王圖霸業,打下一個屬於大漢的天下和江山。
那麽現在?
現在是為了幹掉後來的,真正想要匡扶漢室的人,自絕後路?
其實這種東西,一般是不會輕易這麽去想的,但真正這麽思考的時候,其實就是這麽回事了。
這一場,其實刃心不一定就非要戰勝魏高和姬烏卡組中的所有精靈,而其實,他隻要能勝過魏高和姬烏就行了。
而勝過魏高和姬烏,恰恰不是看這一場對決的結果,而正是看,這之中的過程的。
也就是說,其實到這裏,結果差不多就真的已經出來了,無論對麵的兩個男人,有沒有察覺到。
可魏高自己,至少是被自己給玩在裏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