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觀溪一夢> 第二百一十二章 亂搞亂髮財

第二百一十二章 亂搞亂髮財

  眾臣本來是來看笑話的,而此際望著公子動身,此軍經公子手訓練不到十日,其氣勢之威嚴,終生未見,皆長嘆,各懷心思。

  帝觀之,是為嘆,吾朝有此能人,何愁天下不服?

  公子心中喜歡,得了兩千精兵,又得了如此多的牧力物資,有長沙一郡之地盤,終於可以緩口氣了。

  公子行走才數日,那張虎便著人帶著大量牛馬朝漢昌進發,路上遇一縣令阻之,索要過路稅。

  張虎仗著有天子撐腰,將其斬之,帶其屍體和縣城一干人等回京面聖。

  那皇帝龍顏大怒,乃滅了縣令三族,從此無人敢攔唐王之路。

  公子一路向巴郡行來,倒也相安無事,只是走不動呀,一沒有包茂高速、二沒有達陝高速。

  要是有達渝高速、渝鄰高速或渝宜高速,再給我一台車,我幾小時便到了。

  哎,雖是全員騎兵,可這一路山徑水路,倒是苦了張安,帶兩個營開路,也經二月余方到。

  到此,公子便著張安調查造反的原因,原來是稅賦過重,官逼民反。

  如是讓張安、張豹各帶一營,將所有縣的縣令縣差全捉了起來。

  發榜讓人揭發他們的過錯,對無惡不作者,開公審大會,斬七個縣令,殺官差一百五十餘人。

  又按律法,進行稅賦調整,保證永不加稅。

  將郡內兵馬糧草清點,重新編製。

  自此,民心眾歸。不到三月,江州、宕渠、朐忍、閬中、魚復、臨江、枳、涪陵、墊江、安漢、平都、充國、漢昌全數回歸正常。

  公子一面命小歐哥進京口頭上表,一面發八百里加急報與帝。

  表柳劭睿為巴郡太守,封長亭候,張信為長沙國司馬,封高亭侯,黃忠為征蜀將軍、張安為平南將軍,張虎為建威將軍,劇俊臣為建武將軍,金東為振威將軍,陳功為振武將軍,常鎮為奮威將軍。

  從長沙調十三名縣令,實行軍政分開管制。

  又表此處少數民族多,若官兵有所鬆懈,就有可能再生事端,按聖上意思開發南邊,遂移民二萬戶到長沙、巴丘、零陵等地。

  再從關中調五萬戶到此,萬望莫惜錢糧,以保萬世無憂。

  帝見唐王上表,閱之龍顏面大悅,為屬下要的又是小官,便准其湊,並調周邊數郡錢糧以資。

  並托小歐哥問策於公子,有宦官曹節,字漢豐,南陽新野人。

  光和二年,司隸校尉陽球劾奏王甫及其黨羽太尉段潁,王、段等人皆下獄死。

  陽球擬奏舉曹節,曹節懼怕,向帝進讒言。

  帝誤信其讒言,將陽球調離司隸校尉,曹節勢力如初,不久,又領尚書令,權勢更盛。

  現如今曹節權傾朝野,帝後悔莫及,該如何處置?

  公子暗思,建寧元年,率中黃門、虎賁、羽林等千餘人至河間迎靈帝至京師即位,以功封長安鄉侯,食邑六百戶。

  不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誅曹節等宦官,曹節與王甫等人假傳靈帝詔令,率兵誅殺陳蕃,竇武兵敗自殺。

  此後,曹節勢力大盛,遷長樂衛尉,封育陽侯,增邑三千戶,遷車騎將軍,轉大長秋。

  后又增封邑戶,共達七千六百戶。其父子兄弟出任公卿列校、牧守令長,遍布朝廷內外,貪贓枉法,殘暴胡為。

  這人若按史書所載,應該就在今年要死的。

  便著小歐哥上表,不必理會,曹節乃大耗星君臨凡,也該聖上命中有此一劫,如今他大限已至。

  死後捕其主要黨羽便可,但也不要枉開殺戒。

  不久,曹節病死,帝命中常侍趙忠代領大長秋,從此對公子更是深信不疑。

  公子在巴郡,一面按漢昌之先例行事,一面走房民間,征討山賊,懲治強行鄉里的豪強劣士,嚴明軍紀,整治史治,設鳴冤鼓於大堂之前。

  如此一來,便很快樹立起百姓對太平生活的信心,對官家的信任也暫時達到一個小高-潮來。

  公子又規劃大興水利,開墾荒田,並無息官借物資,以資眾姓恢復生產工作,並組織建設兵團實行屯田,以減輕百姓負擔。

  公子也不瞞朝廷,將這些措施全數上表,省得才開始便讓人饒舌根子,帝觀之自是高興。

  那些文武大臣,妒意再重也沒辦法,此地離京城千里之遙。

  更何況唐王不找朝廷要東要西,自己便沒事,若是唐王有表要調撥,那自己也少不得麻煩不斷。

  如此一來,公子在百姓中的威望大增,便乘勢將能征善戰的各族兒女中,擇優征六萬人,訓練三月,擇優選兵三萬,編三萬建設兵。

  公子又四處招工匠藝人,趕製軍用裝備,忙得也不亦樂乎。

  轉眼已是秋天,黃忠帶本部及二百特種馬兵,與柳劭睿到此。

  柳劭睿問:「王爺,下一步該如何辦呢?」

  柳劭睿和黃忠到了,有兩個主事的來了,這下公子便能放開手腳幹了。

  仗著這逍遙劍在手,目前還能用,便借這點權力,從鄰州鄰縣調來大批糧食、鐵、炭、煤。

  按漢昌的模式全部鋪開,一切井井有條。

  當年冬天,人口普查上來,公子著人分批將軍戶、婦女兒童遷到漢昌、羅縣、洞庭湖邊。

  巴郡長期戰亂,男子死者巨多,共遷女子七萬人,尚有五萬待遷,遷軍戶兩萬人。

  車寧卻說暫時遷不了了,錢糧壓力過大。又將各郡中精壯戶頭,遷了七八萬戶過去,對外稱是五萬戶。

  帝又托小歐哥轉述:「張奐字然明,敦煌淵泉人,年中病死,享年七十八歲,曾對策列為第一,拜為議郎,帝念其功,其後人如何安置?」

  公子聽其言,大喜。便又上表:「聖上曾有言,要教化南蠻之民,可命其三個兒子到唐國當先生,幫我教化世人。」

  帝下旨命張芝、張昶、張猛到唐王帳下聽令。

  公子得此三人,心中大喜,便著車寧安排三人到學校讀書,將來留校教書。欲問此三人能讓唐王大喜,到底是何許人也?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

  張芝,字伯英,東漢著名書法家,有「草聖」之譽。

  張昶,字文舒,書法家,擅草書,有「亞聖」之譽。

  那可是為公子將大唐建成詩的國度,立下汗馬功勞的人物。

  張猛,字叔威,能力稍弱,可也是能守土之才。

  公子在巴郡大功告成,帝聞公子所表,心思昔日曆時數十年,一直叛亂不斷。

  今讓公子連平兩郡,並且有長治久安之策,便調動天下糧草錢財以資。

  帝調天下之錢財以資巴郡,各州縣地方,中央之官員,無不貪其財,到公子手上,僅有十之二三。

  即便如此,兩條線路運糧草物資,一運巴郡,一運漢昌,路上車馬不絕,為一時之甚。

  時有官員眼紅,進言唐王的不是自然是少不了的,張讓得公子許多好處,十常侍在聖上耳邊時常講公子好話。

  帝在宮中,無從得知事之真假,自是不聽那班朝臣的,因此讓很多朝臣都針對公子,甚至有人記恨著這新封的唐王。

  小歐哥讓這消息報來,唐王很生氣,後果當然很嚴重,你們貪我的錢財,還要講我壞話,那還有公道可言?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又讓張讓向當今進言,道是一眾官員貪污腐化。

  帝聞言大怒,命張讓、趙忠去查那些經手之人。

  張讓一查一個準,也不全數上報,查十報一,帝觀之尚是龍顏面大怒,斬首數百之眾。

  這公子得十之二三也得了那多,讓漢昌與巴郡兩地用度不完,那張讓得了那十之六七,其數額之巨大非是常人敢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