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舍 得
就在東南商道橫鎖之際,東北方宇國和東梁之間海航開運,大量的食鹽和物資通過一段海路到達了東梁膠東衡灣,那裏已經建立了臨時的倉儲地和交易中轉站。
孟浩然臨危受命,從巡查地直接調到衡灣,主持建設鹽都,首選了衡灣海港內一處高地,臨時搭建了敞篷,迅速修了碼頭和道路,供出入貨物使用。
敞篷的構思得益於大棚種植,短時間建大型房屋殿宇經費和人力都是開支很大,現今朝廷能給的經費很少,又急於解決鹽道,隻能先用最小的支出,解決最大的功用。
先把地皮清理幹勁,夯實,做一尺高的木板地台,防止貨物受潮。延四周建一堵牆,架了柱子,房頂用油傘的油布崩起來,采光好,看著擋風雨就可。
調撥的一萬軍人皆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分組修建交易所、道路、碼頭等幾處。
正是七七八八的時候,第一批貨物就到港了,除了鹽還有不少海產,還未及上岸就立即被接應的商船運走。隨之而來的東宇客商也順手接應了一匹蔬菜、布料、皮草、瓷器等本國急需的物資返回。
玉冰鹽場交接後,除了留下的五十人,其他人當即撤出。由東梁的人員接手,首先是開庫運鹽。庫存的三千石食鹽立即運往了燕京鹽庫,下撥到地方去。
東梁海運由此打開,解決的鹽荒的困境,也陸續接待了各國的商品貿易,一時間商品貿易和運輸由衡灣開始,向全國各處輻射。也在這個饑荒的時候,帶來貨物交換和流通,解決了不少人吃飯就業問題。
偶有小股的流匪截貨,卻被押船的軍人打擊的落荒而逃,沒有得手。漸漸的帆船運輸也就沒有人下手了。
而東宇自得了帆船技術後,立即改造的軍船和商運船,朝堂裏發出《討逆檄文》,各地駐軍奉旨討伐謀逆威慶王宇文津,在陸路上四處圍剿。
改造的軍船,借著帆船的快速,追擊海上匪寇,加上宇國民眾深受困擾不堪,響應著朝廷的號召,國內外一時間討伐逆賊聲勢浩大。
東梁的武鳴山脈國界線已經對東宇國關閉。威慶王宇文津在麾下十五萬人陸續被俘虜或戰死後,走投無路,惶惶如喪家之犬,帶著近身侍衛三百多人搶了一艘軍船出海,不知何往。
東宇自此安定下來,重建商道,溝通他國,交換貨物。對於靖國將軍宇文杜,帶回的帆船技術和《兩國條約》,朝堂上下分析一遍,俱是覺得沒問題。
畢竟宇國為臨海國家,出海需要更好的船運條件。有了帆船技術,意味著海運即將代替陸路運輸,且不受國界限製,有利大於弊。
小小半島國,也沒有稱霸世界的野心,百年和平條約一定程度上是保護宇國的安定。
最激憤的莫過於姬長風,自己安守東南國界,以為是把住了東宇的咽喉要道,讓武德帝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誰知他迅速舍棄了東南交通,建立海航商道,借機拿下了鹽道,而自己地盤上的三大家之一—李家就虧大了!也是自己虧大發了!
李家沒奈何,隻能重新收拾攤子,由獨霸一道的鹽梟變成了小打小敲的商販。
二爺董儒賢自沿海線上考察地形,出發前,他收羅了有關鹽場的資料,但多年做學問下來,對於世道的看法已經脫離了實際,有些書生的天真。
直到他行走民間,親眼看見時下多少人掙紮在缺衣少食的生死一線上,從而想到他一家卻在算計著從老父親那裏再搜刮些錢財的自私。
他終於意識到老父親憐憫的眼神為了何故。當初意氣風發,憂國憂民也是有的,而今卻染了自私狹隘,忘記了做學問也是做天下人的學問,先天下而憂,後天下而樂。他終於踏下身子努力的做考察記錄和各個地方人訪談,思考自己此行的任務,有時可能一天也喝不上一口水,再難,也撐著。
臘月寒冬,正是最寒冷時節,多少地方飛雪飄零,甚至大雪封門,各地的賑災暖房也陸續開放。收留不少家徒四壁或是房倒屋塌的民眾有了棲身之所,他們在暖房和村裏人一起吃大鍋飯。
就是流落的乞丐也可以申請進入官府辦的救濟暖房,領一日兩餐。這冬日嚴寒,有了救濟暖房和救濟粥糧,使寒冬也有了溫度。
大棚土豆陸續的采收了,基本上產量都有近三千斤左右一畝,大鍋飯裏終於有了正經食物,加上朝堂下發各地的少量糧食和魚蝦幹、野菜幹,食鹽等物,多少缺衣少食之人擠在暖房大炕上,吃著大鍋熬煮的雜七雜八的食物,一日兩餐的湊合著,也不再有餓死人的上報了。
空出的大棚經過高溫蒸棚後,施了足量的底肥,又給種上了蔬菜瓜果豆類等易管理的短期作物,又再次綠綠蔥蘢的大棚為人們帶來生活下去的希望。
全國已經有了四十多處食為天依舊經營著,除了價位低廉的餅、粥、和幾種主打菜供應著社會底層的人士外,仍舊每日早晚施粥藥。
粥是各種糧食如大米、高粱、花生米、豆子、木薯等加上野菜幹、魚蝦幹、蘑菇幹、薑塊、茱萸甚至少量食鹽一起磨粉,粗粗黑黑的,仍是看不出什麽配方,反正熬煮的黏黏糊糊的,喝了暖暖的舒適。
藥為抵抗風寒的湯藥。不少的勞工或流浪人乞丐等衣服單薄,腹中饑餓,寒風裏容易生病,感染風寒,但凡有求,食為天都會給一碗防病治病。
雲客來在湖麵封凍後已經鮮少收到大魚了,但最近又推出了燙菜鍋子。不錯!阮清給的菜方子,用高湯吊的鍋底,各色肉食切薄片,各色菜蔬洗淨燙食,沾各色小料美味不已。
不過,不是賣菜譜,這次采用分成的方式合作,和董啟昌四六開。阮清他們四,董啟昌六成。而蔬菜供應另外算。
董相爺一派人的莊子種植了大量的大棚蔬菜,但目標太大,現今出產除了供應市場和皇家,另外就是救濟窮人。反季節種植也給了給他們帶來不錯的收入。
不過,董相他們從河灘建設上學習了‘以工代賑’,沒有把產出大量的送人,而是使用農工在種、管、收、運等環節工作,工錢使用出產物來折算工資。當然,願意要錢的給錢,願意要物的給物。菜價還是按災前水平折算。
這樣的讓利很客觀。比如,豌豆三文一斤,而現今市場五十文兩斤。一個工人一天二十文收入,折算豌豆就是六多斤。帶回家就夠一家人吃的了。
現今什麽都貴,鹽也吃不起,有些人就拿出吃不完的豌豆去換取其他的必須用物,勉強維持生活。如此也是救濟了不少人。
竇氏田莊的土豆都給了朝廷,換取了大量的河灘土地,田莊基本都是種植了蔬菜大棚,在天冷出菜了,剛好就近的供應給雲客來和自己的食為天鋪子。
董七在自己的賬房裏打著算盤,算計著四十多家的雲客來賬務,心裏樂嗬了,“還好!還好!雖然糧鋪、布店沒賺錢,燙菜鍋子多少給賺了些錢!”
帆船運輸參與了建設商道和鹽道,眼看即將獲利巨大,朝廷多少人眼紅滴血,就是自己的叔伯兄弟們也都按捺不住了。
董啟昌當機立斷,立即把準備用於運輸的船隊大約四百多條,平價折給了朝廷做鹽運。隻留了幾十條自己店鋪用。
如此大手筆的舍棄,不亞於東津王。一時間多少人瞪的眼珠子掉了一地。武德帝在朝堂上再次嘉獎董啟昌,“為商之表率,國之精英!”
自己的攤子大,賺錢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僅僅自己賺就不好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樣子事情,董啟昌還是很理解東津王鳳瑜渚的做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