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搬遷事項
天近晌午,一行人又回祠堂廂房商量轉移安置問題。最後確定分批次轉移福地組和新來四十六個孩子,及馮家人。
第一步:規劃基礎分布
抽采收木薯的人十名,先在腹地延四周尤其水源附近扡插苧麻。苧麻是多年生的宿根性作物,栽麻一次,可多年收益。主要用於紡織的農作物,還可以固土防水土流失。以後老虎村越來越多的人生產生活,需大量的紡織物品,早期準備必不可少。
抽狩獵組建牲畜養殖棚,馴養動物。山穀腹地有很多小動物,駐紮的人群必然會和野生動物掙空間,而且,自然界不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沒有糧種,開墾土地,不必很多。可以在南河邊規劃地陸續開育苗田和種植田就可,待有了糧種菜種再開墾。
第二步:建水路通道
南河水流平緩,可以探尋。但即使現代,工具良多,對於未知空間的探尋也是慎之又慎。北河的水流湍急,出口在老虎村外,不是首選。但以後版圖擴大,可以考慮做物資的轉運。
第三步:轉移老幼婦孺及種田好手,大力發展養殖和紡織手工,自給自足甚至於為以後積累財富。
這邊商量未果,午餐時間到了。眾人轉移至食堂。午餐為苧麻粄飯,燒竹筍雞塊,一碗粥。
苧麻粄飯是用苧麻的嫩葉搗碎和著木薯粉蒸製,口感清新,色澤鮮綠,很受大家的好評。食堂現在備了木盤,分格子盛了菜和飯,留了湯碗的位置。一人一份,不夠吃的再單獨取用。各組分組取用,人多而不亂。
老虎村的原居民已經習慣起來。而馮家和小乞丐們麵對這豐富的食物激動不已。尤其是黑子帶十幾個孩子小心仔細的吃完飯,主動攬了刷盤子的活。飯後各組休息一會兒就各自勞動起來。
阮玉成帶了十幾人去林邊溝壑采了苧麻枝條,剪切成一尺半左右的扡插苗,備製了五十多筐運輸到崖下。第二日著人帶至腹地,沿規劃的範圍種植扡插。並在南河的下遊邊開了育苗地,按阮清交代的方法把珍貴的三斤稻種育了苗。
狩獵組李玉貴帶人至腹地建畜牲棚,陸續逮了幾百隻兔子、野雞、山羊圈起來養著。並在不遠處挖了坑留著處理動物糞便做育肥池子。
村長夫人薑大娘也帶了人把素布染了深淺不同的綠色給孩子們做了衣服。
下午就出了大中小號的樣子,找了幾個孩子試穿。眾人都說好,穿上很精神。就大著膽子給布匹都放樣子做了。又分了一組人用新紡織的麻布做了宿舍的床單被褥,為搬遷準備著。
麻布的量還是差的很遠,查查儲備的苧麻量也不多,報告了村長。
村長給任務不多的幾位老人分了梳麻的任務,看看村裏的老少一個個的忙著,就和村老們帶了幾位在食堂幫廚的婦女,又找馮老爹帶著驢車采麻去了。
苧麻在老虎村家前院後,林邊坡地,河邊溝坡到處可見。而且,以前也沒見有啥大用,隻是偶爾摘點葉子蒸點菜,做麻線紡織粗布。
現在大量的織布紡麻,尤其薑宏維得了阮清的點撥,改造了織布機子,紡織出細布來,雖不如棉布細膩柔和,但也光潔軟滑,不差多少了。往年閑著收的麻消耗的快,眼看就不夠用了。
其實如果問阮清,就知道苧麻的市場是相當的大。苧麻根為利尿解熱藥,並有安胎作用;葉為止血劑,治創傷出血;根、葉並用治急性淋濁、尿道炎出血等症。嫩葉可養蠶,作飼料。種子可榨油,供製肥皂和食用。
苧麻的莖皮纖維細長,強韌,潔白,可織成夏布,飛機的翼布,漁網、製人造絲、人造棉等,與羊毛、棉花混紡可製高級衣料;短纖維可為高級紙張、火藥、人造絲等的原料,又可織地毯、麻袋等。
手工夏布就是苧麻紡織而成,因其纖維長,結實,織物冬暖夏涼,“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曾被曆代列為貢品,為皇室和達官貴族喜愛。
隻是,現在百廢待興,苧麻隻能先緊著目前的情況使用了。
晚飯後,老虎村再次總結一天的成果,發現木薯的采收和晾曬遠超過平時的量,這要歸功於黑子弟兄們。這些孩子,勤勞肯幹,極有眼色。一天的相處就得了很多村民,尤其大娘們的好感。
馮家人也還好,尤其秀才主動歸到李大夫的組,幫做些抄抄寫寫,整理書籍的活。他了解了老虎村的情況後,把自己的書籍和文章交到村裏集中管理,給老虎村增添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晚上,就安排馮秀才繼續為村和孩子們啟蒙教育。可能是年輕,秀才和孩子們互動起來很親和,講了幾個小故事,使生澀的文字有趣起來,很的孩子們的歡迎。
關於時政討論,今日的主題就是馮家一家的遭遇。聽到李大安說山匪要滅門的事情,沒提搶人,怕給馮家媳婦壞了名聲。
眾人都憤怒了,尤其這樣喪盡天良的土匪距老虎村不遠,快馬一天就可的距離,眾人都有了危機感。
村長就勢宣布村裏年滿十五歲至四十五歲的男丁明天開始加入守衛組練兵。並指定村裏幾位武藝出眾的人當教頭,挑了好苗子教導。
黑子和二十幾個小乞丐都被劉鵬看中,這些孩子身上有著一種深沉的力量,好似夾著尾巴的狼,斂著氣勢,有著群體意識。尤其是祥哥。
村裏其他的孩子也要求練兵,村長和村老們交流意見後同意了,年齡放寬到十歲。並對以後的練兵時間做了調整,早晨還是卯時,上午勞作,下午少年組和守護組一起練兵。除非是領了特殊任務不得中斷。眾人都堅定的答應下來。“是!”
兒童組也很眼饞,尤其是阮林和李玉桃和玉杏幾個女孩子,也嚷嚷著練兵。李大娘接下了這些小兵們,李大娘家是獵戶出身,姑娘的時候也練過武藝,一般的男子不能近身。
關於才藝教育,今晚就由薑二爺講了製麻梳麻的技巧,薑二爺一輩子幾乎都是山裏長大,熟悉山裏一草一木,慣做梳麻紡線編製手工的。
就見他握著一束亂麻,輕輕繃起,針梳子蜻蜓點水,銀芒微閃,言語間,一陣臂影舒緩,行雲流水般,亂麻就梳的如同打了油的頭發一樣,根根銀絲,柔而不斷。這一直不受人重視的技藝,在薑二爺的手上,愣是顯示出大師的風範來。
祥哥在最後請村長為小乞丐們起名字。他帶的這四十多個孩子,有大半的沒有名字,甚至連姓都不知道。就起個小名子如,黑子、六子、小石頭、狗蛋的叫著,實在是不好記,不好聽。孩子們也都很熱切的看著村長。
村長想著阮玉成是讀書人,就把起名字的重任交給了他。阮玉成答應下來。這麽多的孩子起名可不容易。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