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辦國學院
終於,有人問道:“領導,現在還沒有工廠,那工廠建成之前,我們做什麽?我們要吃飯啊!”
張謙修說道:“因為要建工廠、還有你們住的房子,到時候要工人,你們可以去工地上做工,到時候要泥瓦工、水電工、木匠,不會這些技術的,可以去做小工。”
“到時候工地會優先招你們,至少會保證你們吃飯問題。”
“住的話,可能會暫時簡陋一些,因為這邊急著開工,你們暫時要住一段時間的棚子。”
“到時候你們可以直接去工地上,看著你們的房子全部建起來。”
泥瓦工這些師傅收入不算低,小工也有五塊錢左右一天,米才六毛多一斤,一個人幹一天,夠一大家子吃一天的了,更別說農村女人也能頂半邊天。
“領導,我們家去!”一個中年人舉手說道。
“我們也去!”
有衝動的人已經開始舉手。
但也不到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頭。
就在這時,有老人站了起來:“領導,你們顧著活人挺好,但咱們也不能忘了自己的祖先,我們走了,這裏都是你們的,我們那些祖墳怎麽辦呐?”
果然,何道勳說的問題來了。
這話一出口,剛還說要搬走的人頓時也不吭聲了。
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國人都是非常在乎的,尤其是農村,對於這個問題看得更是比較重要。
張謙修說道:“老人家,官方是不好出麵解決的,就算官方出麵,肯定也是送到公墓去,我們這又沒有公墓。”
“不如我出個主意,我想辦法在望仙山上買一些地,到時候那一塊地就算是上嶺村公家的祖墳,怎麽樣?”
眾人一聽望仙山,年輕人不怎麽懂,老人們卻低頭商量起來。
有人說那個地方挺好,那裏的風水比村裏那一片祖墳的風水還好,也有人說一般的,倒是沒有人說不好的。
這個事情關係到祖宗,沒有誰敢胡亂做決定,就算張謙修問,大家也都是說要商量一下。
看這個樣子,問題應該不大,最大的問題是要有一個人先鬆口。
隻要有一個人鬆口,想搬的人自然就會跟著搬。
當然,就算所有的事情都做得麵麵俱到,總有一些人是不想搬的,就算別的地方再好,賺的錢再多,他們也舍不得自己那點故土,雖然這搬走也沒有多遠,但搬走以後,這就不屬於他們了,他們的土地也沒了。
就在張謙修想讓村裏人自己商量,然後再讓張勇他們多做工作的時候,何道勳站了起來:“我同意祖墳搬遷!”
“村裏那一塊祖墳以前也是我們家的,後來打地主,大家一起用了,但真要說起來,那一塊地最好的位置是我爺爺占了。”
“我們村最好的位置也就那一點點地方,我們家都占完了,望仙山那邊的風水不比這差,尤其是向著辰河那一麵,半山腰的地方,更是難得的好地方。”
“這要是搬過去,祖宗也有個好去處;祖宗在那裏待了那麽久,也沒有保佑幾個有出息的孩子,還了望仙山,以後說不定真就風水好了,村裏能出幾個有出息的呢!”
何道勳家以前是正兒八經的地主,村子一大半的地都是他們家的,要說風水好的地方,自然先被何家先占了。
村子裏有很多人,曾經還是何道勳家的下人,比如何小桃的祖爺爺,就是何道勳家的下人,還在世的時候,都叫何道勳“何老爺”。
要說有出息,可能也就何道勳的孫子何致遠有出息一些,畢竟讀了好大學。
賺錢的話,村子裏也有幾個人能賺錢,但沒有賺到大錢的。
何道勳在村子裏還有一些威望,畢竟曾經也是有地位的,加上他有學問,過年的時候,很多人都會來請他寫對聯。
何道勳以前還免費教大家讀書寫字,村裏有很多中年人沒讀過書,但能寫一手好字,都是何道勳教的。
何道勳一開口,立刻有人開始鬆口:“我覺得何老師說的沒錯,我爺爺在那土坡上這麽多年,我們家也就夠吃飯,孩子上學都要借錢,搬個地方再差還能差到什麽地方去?”
“對啊!而且很多人都說望仙山那邊風水好,我們搬過去說不定就發了。”
“望仙村的人可比我們過得好。”
望仙山那上麵住的人就是望仙村的,村子以山為名。
他們那邊過得好,那是因為離縣城近,走路十分鍾左右就能到縣城,這你開車都要十幾分鍾。
這個口子一打開,同意的人就越來越多。
不過最終答應的人也不到一半,很多人還是想要商量一下。
張謙修也沒有追得太緊,讓村裏人好好考慮一下,要是搬答應搬的話,地裏的東西能收的就收走,不能收的到時候會全部推掉,當然這個是會補錢給村民的,也就是青苗費。
征收他們的用地也會有相應的補償。
這次村民集體會議結束後,張謙修又把何道勳送了回去,何道勳身體不好,也走不了。
回縣城的路上,蘇雨薇說道:“謙修,你那學校,要不開個國學類的課程吧!”
張謙修苦笑:“我們招生都是用來做科研的,學國學對他們來說也沒有什麽用啊!”
蘇雨薇說道:“可以單獨列出來做一個學院,或者直接當成興趣,不計入畢業考試。”
“其實這個東西,學學也可以,當興趣愛好。”
田書源說道:“棋琴書畫當興趣學學還可以,可以做成社團的模式,但不適合鑽研,國學這東西,真要鑽研起來,足夠鑽研一輩子的。”
張謙修問田書源:“田老,你覺得國學這東西怎麽樣?”
田書源說道:“我是學技術的,對國學這東西了解的不多,但這些年,我們的文化確實流失的很厲害。”
“我的意見是,如果成立國學院單獨招生可以,就是花錢。”
“如果讓我們理科的學生去學國學不合適,就像我剛說的,做興趣愛好了解一下可以。”
“但是多開一個學院,這個費用可要多很多啊!”
蘇雨薇說道:“國學花不了什麽錢,筆墨紙硯、琴棋書畫而已。”
“這個費用我來出。”
張謙修愣了一下:“媳婦,你哪來這麽多錢?一個學院不是幾萬或者十幾萬就能搞定的。”
“我想辦法去賺啊!”蘇雨薇說的倒是很輕鬆:“你那邊的資源給我用一下就好,到時候我自己鼓搗幾個生意。”
跟蘇雨薇相處久了,張謙修也看出來了,蘇雨薇在做生意方麵相比她學東西,生意天賦不算很強,她強的是戰略眼光,簡單的說就是看得遠,敢想!
而且蘇雨薇對於管理也比較懶,要是一群普通人跟著她,肯定出不了效率,要是一群聰明人跟著她,效率就能成倍增加。
但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那麽多反應快,智商高的聰明人。
真正厲害的管理者應該能發揮聰明人的長處,也能激起普通人的潛力,蘇雨薇隻有前者,沒有後者。
現在蘇雨薇如果做生意,張謙修已經有足夠的資源,蘇雨薇他父親在官方又有關係,做起來自然是如魚得水。
張謙修苦笑:“媳婦,你就別去折騰了,這個學院建吧!除了教學樓和宿舍這些必要設施,到時候我給這個學院投兩百萬。”
這個國學院在張謙修這裏,還真就是後娘養的,給田書源動不動就是三五千萬,到了國學院這裏就隻有兩百萬,十分之一都不到。
蘇雨薇卻說道:“你出錢了我還是得想辦法去弄個小生意做做。”
“跟周莉姐做了這個雜誌社太花錢了,寫書賺的錢不夠花了,我這小生意要是賺了錢,到時候就給國學院,還有的多,就給其他學院。”
張謙修也懶得管:“行吧!隨便你。”
“你得給我五百萬做啟動資金。”蘇雨薇又說道。
張謙修點頭:“可以!你國學院的老師怎麽辦?”
“國學院晚兩年成立也沒有關係,先立項嘛,規劃的時候,把國學院規劃出來就好。”蘇雨薇說道:“這個東西又不像你要做芯片那麽著急。”
田書源和萬庚時、徐才英三人聽得心裏都忍不住感歎,幾百萬在張謙修和蘇雨薇這裏感覺就好像幾十塊一樣,張謙修甚至沒有問蘇雨薇要做什麽就給錢了。
建學院本來是一個大事,任何一個學校不要說成立一個學院,就算多增加一個係都要很久,他們兩個倒是好,三言兩語就搞定了。
田書源忍不住提醒道:“謙修,張小姐,你們要成立國學院,地方是有,而且國學院最多就是幾件教室和宿舍,但國學院具體有一些什麽,都要考慮的,確定好課程,就要想辦法去找老師,再找專家寫課本。”
蘇雨薇說道:“國學真要說起來的話,可能有很多,比如國學通論、四書五經、楚辭詩經、周易、禮記、曆史、老莊、荀子、文選、說文解字、廣雅疏證、史學、文字學、音韻學、古代文體、古代經學和經典釋學、國畫、數術研究等等。”
“到時候儒道釋三家裏的儒家和道家肯定要算進去。”
張謙修聽的一個頭兩個大,國學這東西,你真要研究,隨便拿一本書都能研究大半輩子,比如《周易》《道德經》《論語》,不要說這些,就連《紅樓夢》後來都出現了很多所謂的紅學家。
“媳婦,我建議你一開始別弄大了,選幾樣先折騰一下。”張謙修說道。
蘇雨薇反而說道:“到時候讓田老幫忙管一下,再找一個學院院長,基本也沒有我什麽事吧?”
“你這是不負責任啊!”張謙修說道:“你弄一個國學院,又不管。”
蘇雨薇反問道:“你到時候要管這個學校嗎?還是讓田老管?”
張謙修頓時無言以對,他確實沒打算管,一是沒有精力,二是教育這東西,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比較好。
張謙修無奈的說道:“隨便你吧!還好是國學,隻是拿著一堆古文研究。要是你去折騰太空、宇宙、空間站,就算再砸一個芯片研究的錢進去也不夠用。”
蘇雨薇笑著說道:“你這是心疼錢還是怎麽?”
張謙修說道:“不是心疼錢,研究國學花不了多少錢,隻是這東西做好了,未必有什麽產出,估計也不會有什麽有助社會發展的成果,做不好還會被人說。”
“做好了,推廣好了,可以讓人不忘本啊!”蘇雨薇說道。
張謙修想想也是,後來很多人認識倭國的和服不認識唐朝的唐裝;認識棒子國的傳統衣服,分辨不出明朝衣服和棒子國傳統衣服的區別。
更不要說後來網上有人鬧出了各種笑話,有些網友說,辭藻堆砌李清照,不夠古風曹雪芹,難登大雅屈靈韻,冷門詩人李商隱,水平一般李太白,寫得不錯蘇東坡。
這些網友明顯就是對自己的文化不夠了解,反倒是對倭國和棒子國的東西了解的很。
而且很多人對於古代曆史也沒有一個很好的認知。
這些東西要是說起來,全部在國學範圍之內。
張謙修想到後來網上那些事,忍不住說道:“也是!不過國學這東西,不能弄得太高大上,要接地氣,成天之乎者也,沒有誰喜歡去聽的。”
“要是有可能的話,把這些東西做成小孩的讀物、電視劇、紀錄片、電影、動畫片、主題公園之類的,當成一種文化去推廣,融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裏去,而不應該是一群所謂的學者在哪研究。”
“不過這個事,媳婦你去做,我是懶得管了。”
蘇雨薇應著:“行啊!有時間我就想想看怎麽推廣,到時候要是有一點成就了,你去跟謝東剛說說,我們弄個什麽東西,把這些東西推廣下去。”
“也不用人人都會毛筆字,個個都會畫水墨畫,大家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東西就行,反正這東西也不能當飯吃,心裏知道自己的曆史和文化,不忘本,不忘祖宗就可以了。”
蘇雨薇這一點倒是和張謙修想到一起去了。
國學包含的東西太多,大家不可能在這些東西上花太多時間,讓這些東西融入大家生活,大家多多了解一些自己的曆史、文化,隻要大家不說李清照寫的詞是辭藻堆砌,說唐裝是和服就行,沒必要每個人都成為國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