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令人沮喪
田書源說道:“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想想,或許還是有一定希望的。”
“反過來?”張謙修立刻反應過來,田書源的意思是把國外的教授和專家請回來教書。
大概一想,好像沒有問題,但仔細一想,這比起送人出國留學的難度絲毫不低。
張謙修送人出去留學是那些大學?牛津、哈佛、斯坦福、耶魯、劍橋這樣的大學。
這些大學為什麽厲害?教育資源好,有各行各業世界上最頂尖的老師,他們有很好的福利留住這些老師。
這些老師在學校不僅僅是教書的,他們還有科研,這些大學能提供很好的科研場所和研究設備,很多老師選學校的時候,不僅僅是看收入,還會看在這個學校,自己能得到什麽樣的科研資源,就好像袁鵬池,他為什麽願意去張謙修那裏?因為張謙修給科研經費啊!
其他學校的頂尖老師也是這樣,福利是一方麵,他們還需要科研資源。
而國內根本就提供不了很好的科研場地和資源,單單依靠高福利,是沒有辦法留住頂尖教授的。
張謙修苦笑著說道:“田教授,清大和上京大學,比我有優勢吧?”
張謙修上一世,看過一張國外高校科研經費,世界上一流的大學,一年投入的研究經費基本在10億米元左右。
現在這些大學有多少研發資金,張謙修不知道,就算縮水十倍,也有一億米金,四五億華元啊!
現在國內身價過億的人都沒幾個,說句不客氣的話,就張謙修現在手裏的錢,足夠他排進全國前五十了。
1992年,牟其中自稱有20億,就被稱作內地首富了。
2000年左右,國內首富的總資產沒有超過一百億,基本在八十億左右。
2001年,首富不過八十五億,排名第一百的總資產五億。
到了2020年,首富的身家已經四千三百多億,第一百名三百三十五億。
張謙修不知道現在國內首富有多少,但估計也不會超過二十億。
當然,有一些人的財富是計算不到的,比如一些有官方背景的,這種人根本就不好算,也沒有誰敢去算。
但就現在國內的經濟情況,每年要支付幾個億的華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田書源自然也是知道這中間的苦難程度,說道:“張先生,現實情況就是這樣,要是好做的話,早就有人去做了。”
張謙修知道,田書源說的也是沒有錯的:“田教授,說真的,我來上京之前,壯誌滿滿,覺得我想做的事情,肯定手到擒來。”
“來了以後,發現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田書源說道:“要是張先生這樣的人多一點,那我們國家的教育和科研,肯定會迎來大爆發啊!”
張謙修謙虛的說道:“田教授過獎了。”
兩個人閑聊的時候,教育部門的人來了,一男一女,都是四五十歲的樣子。
田書源給張謙修做了介紹,其中一人是專門負責公派留學事宜的,叫胡雪怡;另外一個人的級別更高,是教育部門的二把手,叫謝東剛。
雙方打過招呼,客套了幾句,謝東剛說道:“張先生,我們聽說,你想成立一個基金,專門送人出國留學,而且這個基金的規模還不小,前期就有兩千萬,後麵還要長期投資?”
張謙修說道:“是有這個打算,但這裏麵有很多的困難,具體要怎麽操作,還不知道。”
胡雪怡開口說道:“張先生,不是我潑你的涼水,這根本是不可行。”
“國家也在大力扶持,支出我們的人才出國留學的,但現在取得的成果,相對是比較有限的,至少沒有達到我們心裏的預期。”
“出去的人太多不回來了,這導致我們國家有大量的人才流失。”
“國家送出去的人尚且如此,且不說,送出去留學的花銷有多少,就算你送出去了,一百個人,回來不到十個,流失了九十多個,根本就不劃算,成本太高了。”
“這不僅僅是花的錢成本高,損失人才的成本也太高了。”
“我們國內本身人才就不夠,我聽田教授說,你要送出去的人,基本集中在芯片需要的幾個領域,這會導致我們國家這方麵的人才更加缺乏。”
雖然胡雪怡的話不好聽,但這卻是事實。
張謙修說道:“我現在也隻是有這麽一個想法,具體還是要商量的,我既然想要送人出去留學,那我的目的就是為國家培養更多,更高端的人才,是不是?”
胡雪怡見張謙修說話不卑不亢,而且也確實是如張謙修所說,他的出發點是好的。
胡雪怡的語氣緩和下來,說道:“張先生,其實你的想法是好的,但可行性不高。”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目前你需要的這幾個領域,我們國家每年本科畢業的人數也是不多的。”
“就好像清大,集成電路相關的學生,不過幾十百來人,範圍擴大一點,有一點相關性的,也不過兩百多人。”
“你不能把我們國家排名前二十的高校,跟芯片相關的應屆畢業人才全部送出去啊!”
“你這一年送幾千人出去,連續送五年,我們國家這相關領域的人才就會出現五年的真空期,其他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有限,根本彌補不了這個缺失。”
“我們國家,在集成電路領域的人才本來就比較少,發展的也比較慢,你這麽一送,我們整個行業都有可能會被帶偏的。”
謝東剛說道:“張先生,胡主任說話有些危言聳聽了,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幾千高材生就這樣全部被送出去,且不說有多少能回來的,就算有能回來的,也都在你的公司上班,那我們國家集成電路行業的其他公司,基本就沒有人才可用了。”
“張先生,您是要做芯片的,芯片我不怎麽懂,但大概也知道一些,那隻是集成電路裏的一種,就算芯片也分很多種芯片。”
“我們國家也不能為了發展電腦芯片,把其他所有芯片行業,所有集成電路都給賠上,你說是不是?”
“經過我們研究、考慮,我們覺得,你把人送出去,還不如把教授請回來。”
“把這些教授放到各個高校,你再給所有學校一些資助,這些學校,每年在你需要的領域,擴招生源,培養出來的人才,你可以簽訂一些合同之類的,畢業後去你公司上班。”
“如此一來,能照顧到張先生你的用人計劃,也能保證我們國家集成電路行業的用人問題。”
張謙修聽到這話,心裏忍不住萌生出一個猜測,這到底是不是他們這些人故意折騰出來,就是想讓自己給各大高校錢。
現在給各個大學一兩百萬都不是小數目,要讓學校擴招幾個生源,學校還是非常樂意的。
不過,這個念頭也隻是一閃而過,國內現在的大學生隻有這麽多,分到集成電路這的領域的,絕對就沒有多少了,尤其是每個學校。
謝東剛拿出一份資料,遞給張謙修:“張先生,你看看這些資料,我們的人才是不夠的。”
張謙修接過,這是一份每年大學招收學生的統計表。
1985年,176萬人報考大學,錄取62萬人,這一年,學集成電路的,僅僅一千多人,集成電路,還好一些,芯片領域在國內是冷門中的冷門,因為根本就沒有什麽相關的工作,隻有幾個國家研究所在折騰。
1986年,191萬人報考,錄取57萬人。
1987年,228萬報考,錄取62萬人。
1988年,272萬人報考,錄取67萬人。
1989年,266萬人報考,錄取40萬人。
到1990年,錄取60萬人。
這招生的人數看著多,但實際上,專業也很多。
我國一般分十二個大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
在這十二個大類之下,又分了八九十個小類比如經濟學,有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等,其中金融學又分金融工程、保險學、精算學、投資學等等。
小的分類足足六百多種,平均算下來,一個專業,也就是一千個學生左右,有一些比較熱門,學生自然就多,而且有一些學校根本就沒有集成電路的專業。
在最後,能統計到的,目前我們國內,芯片領域的人才,不超過一萬人,集成電路領域的人才也不超過五萬。
這些人,有可能最後還沒有從事他們專業對口的工作,因為國內芯片方麵,本就沒有什麽工作機會;集成電路還好一點,至少有電視機、收音機、錄音機這些。
張謙修看到這些數據,心都是涼的。
就這樣的情況,怎麽搞芯片?就靠著幾個專家帶著幾十人,幾百人去研究?怎麽比得過人家幾千人甚至幾萬人的團隊?
可笑的是,就算把全國這一領域的人才全部集中到一起,也未必有人家的人多,人家的人才還更專業,因為人家有最先進的技術和最新的科研數據,我們什麽都沒有。
張謙修就算要送人出去留學,那也找不到這麽多學生,謝東剛和胡雪怡說的沒有錯,除非他每年都把相關領域的學生全部送出去。
但那樣一來,國內電視機這樣的產業還要不要發展了?這些產業都是要集成電路人才的,電視機等產業,擴張就要招人,現在市場上的人剛剛夠用,甚至是缺少的,等企業招人,沒有新的人才進入市場,就會哄搶人才,一些效益不好的企業開不出高工資,人才就會走光,工廠就隻能等著倒閉。
就算張謙修想繼續大量送人出去留學,估計一開始,國家就會給他一巴掌,他不在乎國內的其他集成電路產業的死活,國家在乎啊!國家不會任由張謙修這樣折騰的。
張謙修頓時有一種挫敗感,但他同時也不甘心,這都還沒有開始,就被國內的現實情況給擊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