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第十二章 問政(三)
「侯爺,宮內兩位王總管聯袂前來。」正在餐廳用膳的謝岩,突然聽到門口守衛來報,趕緊起身道:「速速有請!」同時轉首對一旁賀蘭敏月道:「夫人,勞煩知會廚房,弄些酒菜,送去書房。」「夫君速去,妾身自會安排妥當。」謝岩點了一下頭,快步而出,於半道遇見王伏勝他們,率先行禮道:「二位公公大駕光臨,某有失遠迎,恕罪恕罪。」彼此之間都太熟悉了,客套話一語帶過。謝岩親自引路,走進書房。待請二位王總管落座,方才坐下道:「某已命人備下酒菜,還請稍候片刻。」「有勞謝侯爺費心。」王伏勝道:「咱家此番前來,實為奉陛下口諭,詢問馮侯奏疏詳情。」說著,取出馮寶奏疏,放於案幾之上。謝岩不敢怠慢,起身前去,意欲取過奏疏。然就在手指觸及奏疏之際,他忽然發現王伏勝沖自己眨了眨眼。動作幅度很小,一旁王福來完全察覺不到。謝岩不動神色,恍若未覺,拿起奏疏回到座位上,展開閱看。馮寶奏疏內容,謝岩實際通過房元昭、王禧二人知道大半,所以不需要看那麼仔細,他真正動腦筋想的是王伏勝那個舉動,有什麼用意呢?謝岩比較了解王伏勝,對皇帝極為忠心,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只要不涉及皇權和皇帝利益,他還是很不錯,基本上都能考慮到方方面面,那麼,他剛才的小動作,必然是一個提示,也就是說,皇帝派他們來,至少不是表面上簡單。倉促間,謝岩很難分析出李治想法,好在羅蘭及時出現,領僕役送來酒菜。「兩位公公來得匆忙,只能略備薄酒,還請見諒。」謝岩放下奏疏,客套地道。「侯爺客氣了。」王伏勝道:「貴府那是出了名的吃食與眾不同,應當是咱家有福才是。」「那裡那裡,二位請。」謝岩舉杯言道:「某先敬兩位公公一杯。」「飲勝。」王伏勝道。「飲勝。」三人同飲一杯酒。一旁伺候的羅蘭,趕緊給他們續酒……「下去吧。」謝岩待羅蘭給自己斟酒時,吩咐了一句。「請教公公,陛下欲知奏疏詳情,可知何處?」謝岩眼見羅蘭退出,方才問道。王伏勝垂首夾菜進食,似乎沒聽見。謝岩只好移動目光看向王福來。王福來見王伏勝不想說,只得接過來道:「咱家亦不知奏疏內情,謝侯爺大可暢所欲言。」謝岩明白了,皇帝在這件事上,只怕並沒有想好,派他們來,大約是諮詢的意思。只不過,在謝岩想來,無論是順著馮寶的意思說,還是提出反對,可能都不合適。因為皇帝都沒有拿定主意的事情,實際上不需要有人替皇帝做主。心中既然大致有了計較,謝岩於是說道:「馮侯所奏,言『新設一鄉』,某以為,此舉利弊各半,甚難說清。」「利弊如何?還請謝侯盡言詳細。」王福來道。謝岩道:「利者,自是本朝多一富庶之鄉,有益於朝廷,利於百姓,無需細說;弊端卻有兩處,其一,馮侯之連通南北構想,雖有大利,然耗費不低,朝廷如今用兵『遼東』,並無餘錢,短期內,亦如此也。其二,『衛崗鄉』之地,陛下有秉承先帝之意,唯改名爾,今馮侯所提,跨越兩地,此例若開,某以為,甚是不妥。」無論王福來或是王伏勝,都明白謝岩意思,簡單來說,朝廷沒錢這件事,大家都知道,算不得什麼,可第二個理由就很重要了。當年設立「衛崗鄉」,是因為那塊地,先帝李世民已決定划給「新安縣」,李治登基后,只是改了一個名字而已,所以在朝堂上並沒有遇到什麼抵觸,可馮寶提出的那塊地就不同了,剛好在兩個縣的交界處,如果單獨劃出來設「鄉」,操作上很麻煩,當然,最主要是朝堂上的反對聲。因為,這些年來,隨著大唐外部威脅逐年減少,朝堂上文官話語權越來越大,而文官們,本身是規則的制定者,所以他們最為忌諱的就是破壞規則,從而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分配,所以,讓兩個縣各自讓出一塊地設「鄉」,此舉,必定遭遇來自各方的阻撓,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如果反對聲太大,皇帝也不可能獨斷專行。儘管謝岩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但他把弊端提了出來以後,實際也等於是某種程度不支持,畢竟他只提出問題,並沒有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王伏勝舉杯喝了一口酒,依然表現的平靜無波,只是心裡卻對謝岩說法深以為然。在他眼裡,只要謝岩這一次不完全站在馮寶的立場上,皇帝那頭就不會有多大疑心,反而有助於馮寶設想實現。王伏勝整日里伺候皇帝,多多少少還是對皇帝的想法有點知曉。自傳出謝、馮二人鬧翻之後,皇帝私下裡其實是有點懷疑的,一來是疑慮二人「做戲」,二來是對馮寶所說「超越衛崗鄉」生疑。要知道,大唐皇帝陛下李治,不僅在「衛崗鄉」待過些日子,而且視那一地為自己「豐功偉績」,日後可留史千年的創舉,容不得旁人詆毀。可他同時又知道,馮寶在某些地方比謝岩還要有點本事,故而很懷疑馮寶能不能做到,又怎樣去做到?正因為有這種比較矛盾的心態,所以馮寶奏疏,皇帝未置可否,以一種私下問政的方法進行。按照王伏勝估算,皇帝在此事上,頗多猶豫。即,新設一鄉,若不能成事,則易為朝臣詬病,有損「天威」;然能成事,則將在青史上大大留名,超越先帝太宗!對於帝王而言,身前身後名聲,基本同樣重要,尤其有所作為的皇帝,那是更加看重,故,王伏勝據此揣測絕對合情合理。「謝侯爺,據咱家所知,馮侯奏疏之內,並未言及朝廷出錢,汝可知何故?」王伏勝在馬車裡看過奏疏,是以問道。本質上,王伏勝是好奇,但實際上,這才是皇帝最關心的事,他也是誤打誤撞而已。「某亦不知,或馮侯心中有所成算,也未可知。」謝岩揣著明白裝糊塗地道。謝岩心裡話:「當年『衛崗鄉』一無所有,都能熬過來,如今馮寶名下資財無數,投資一鄉,毫無難處,這話問的完全沒必要。」王伏勝倒也無所謂,反正謝岩這裡沒有答案,待會兒去「馮府」,定然得知詳情。於是,王伏勝將話題岔到其他事情上,三個人邊吃邊聊,賓主盡興!酒足飯飽之後,王伏勝起身告辭。謝岩情知他們身負皇命,故未挽留,親自送出府門,目送二人進入「馮府」。王伏勝他們剛進入「謝府」,其實馮寶就已經知道了。畢竟兩家基本上門對門,哪家來什麼人,那都是一目了然。所以,當馮寶得知二位王總管進府,立刻笑嘻嘻的迎上前去,道:「難得二位公公大駕光臨,吾已備好上等茗茶,請兩位品茗。」「馮侯客氣了。」「區區小事爾。」馮寶極為熱情地招呼王伏勝他們來到書房裡。果然,熱茶已準備好了。分賓主落座,王伏勝直接道明來意,問及「奏疏」一事。馮寶道:「吾之奏疏,所言皆吾所想,其意為新設一鄉,以完成『衛崗鄉』未竟之事。」「哦?還請馮侯詳說。」王伏勝道。「想來兩位公公知曉,『衛崗鄉』自北向南分『學堂』、『百姓生活』及『作坊』三大塊,東側近『洛陽』已無地可用,西北、西南兩側雖有農田山地,卻無水路、官道,運送貨物很是不便,同理,『新安縣』亦是如此,故吾以為,新設為好。」馮寶隨即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又道:「大作坊區內,『水泥』、『冶鐵』、『煉油』等,均需要大片區域,所以,未來之『玻璃』、『造船』、『成藥』等作坊,無地可用,如若放於其他州府,又或『洛陽』城內,皆不可也,究其原因,乃諸多匠人、原料皆於『衛崗鄉』內,離之過遠,孰為不便。」王伏勝微微頷首,很顯然,他聽懂了馮寶的意思。可王福來卻問道:「『洛陽』城西,連接『衛崗鄉』一側,豈不是有大片空地,何需另尋?」「不妥。」馮寶道:「大批貨物進出『洛陽』,既擾民,亦不便利,況二位有所不知,有些作坊開工之時,煙塵過甚,於人不利,故不可太過靠近城池。」馮寶這段話,其實說的是一個環保問題,只不過他知道古人還沒有這個方面的意識,所以換了一個說法,也算是把意思表達清楚。「馮侯所言極是。」王伏勝陪同過皇帝「參觀」過「衛崗鄉」,聽謝岩說過類似之言,情知那些作坊,有很多都不適合建在人太多的地方。既然王伏勝開了口,王福來立馬閉口不言,不管怎樣,眼下的王伏勝,依然是宮中近侍第一人,保持足夠尊敬,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