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賜姓為朱
黃道周看著鄭森年輕的臉,突然笑了笑道:“錢謙益人不行,但教出的你這個弟子卻還不錯。好了,不說這個老鬼了。蒼水給老夫來了一封信,說了你此行的目的,說要老夫幫你。老夫現在問你,你打算如何說服你父親?”
鄭森沉默了片刻,突然歎氣道:“學生回來之前,滿以為隻要向父親言明其中的利害,他自會答應。但現在看來,事情似乎並沒有那麽容易。”
黃道周點了點頭,說道:“老夫倒是想聽你說說這其中的利害。”
鄭森看了黃道周一眼,沉默了片刻,決定實言以告。“我父親靠著海貿賺取了海量財富,但這些財富卻沒有惠及福建百姓。甚至因為手下兵將的盤剝,百姓過的比以前更加困苦。現在周顯在福建招兵,每一個給二十兩銀子的安家費,每個月給的餉銀是福建水卒的兩倍。如此下去,福建恐將不戰而落入周顯手中。”
黃道周眉頭緊蹙,“有這麽嚴重嗎?”
鄭森麵帶苦笑道:“我曾勸說父親,讓其派人與台灣島上的移民取得聯係,以謀取台灣。但父親並未放在心上,現在的結果是侯方域在基隆設府,全然取代了鄭氏在台灣的影響。當時福建大災,是父親每個給予三兩銀子,移數萬漳州之民前往台灣,當時的不少人還曾在父親手下效力。父親施恩讓其活命,他們卻在做選擇之時沒有絲毫猶豫,何況沒有得鄭氏絲毫恩惠的福建百姓?”
說到這裏,鄭森長歎了一口氣,語氣沉重。“說到底,父親海盜出身,曆來便受人輕視。而其雖為大明總兵,卻又不完全聽令於大明朝廷,占據福建名不正而言不順。現在被朝廷封為南安伯,終於可以一清之前的汙名,卻是天下大亂之時。百姓人心各異,未必完全站在大明這邊。父親聚攬財富,不斷擴兵,卻忽略民心,終有一天會被其反噬。”
黃道周輕輕的點了點頭,眉頭緊蹙。
他乃當朝大儒,深知爭天下爭的便是民心。而他來閩日久,也知道鄭芝龍在此並不得民心,更不得士人之心。周顯以重金在閩地招募兵卒,這不僅是因為他需要水卒去對抗荷夷。恐怕還想借此分化閩民,為他將來從海上侵入閩浙做準備。
狼子野心,謀劃深遠。
鄭森看黃道周不言,抱拳道:“石齋先生,請助我說服父親,萬不能讓周顯繼續在福建招募兵卒。”
黃道周搖了搖頭,歎氣道:“難也!大木,你可知道你父親為何準許此事?”
鄭森啞然,“請石齋先生指教。”
黃道周道:“因為周顯許他,每在福建招募一個兵卒,給兵卒二十兩銀子的安家費,卻給你父親三十兩銀子的辛苦費。在此事上,恐怕你父親比那些百姓還有積極。”
鄭森臉色頓變,“真有此事?”
黃道周點了點頭,“陳名夏乃江蘇常州人士,曾在老夫門下拜學。這次他奉周顯之令來閩,順道來拜見老夫,這件事便是他告知的。我曾令人打探過,此事確定為真,而主事者便是你那義弟鄭彩。”
鄭森臉上殺氣騰騰,“這個鄭彩,為了錢財而害我鄭氏,我絕不饒他。”
黃道周看著鄭森,“大木,老夫且問你。若天下有變,汝父背棄大明,你會怎麽做?”
鄭森愣在當地,過了好半晌才終於下定決心,沉聲道:“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若真到了那時,大木願意為朝廷清除叛逆。隻求朝廷看在我父曾助大明穩固海防的功勞上,饒其性命,讓其當個富家翁。”
黃道周鼓掌笑道:“聖上果真沒有看錯你。”
說到這裏,黃道周突然厲聲道:鄭森,跪下接旨。”
鄭森有點不知所措,慌忙跪下。
黃道周沉聲道:“聖上口諭,鄭森忠淳孝直、性情良善,乃大明良佐。特賜姓朱,賜名成功,寓意成功中興大明。”
黃道周扶起愣在當場的鄭森,“大木,聖旨不久之後便會下發到閩地,正式傳喻天下。聖上對你期待可是甚高啊!望你莫負所托。”
鄭森臉色激動,他雖年輕,也知道賜姓為朱意味著什麽?
這等榮耀,多少忠臣良將苦其一生都不能得,而自己卻隻是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大明皇帝如此不吝賞賜,必是有所期待,需要他拿出自己的一切做回報。
鄭森重新跪下,向著西北方磕了三個頭,雙目滿是熱淚。“陛下之恩,大明之恩,鄭森萬死難報。”
待其站起來,臉色凝重,抱拳向黃道周道:“石齋先生,陛下有什麽要鄭森去做的,請您明言。”
黃道周點了點頭,看著他道:“限於周顯在閩地招兵已難以阻擋,蒼水建議你也不必再因此而觸怒安平伯。周顯招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等著其招兵日益增多,使你父親感到威脅,此事自然就會禁止。”
鄭森皺眉道:“張煌言如此說?”
黃道周點了點頭道:“他寫信來說,荷夷竊據台灣,在南洋屠戮我華夏之民,是可忍孰不可忍。況且南洋諸國還有不少是我大明屬國,若我們對此無動於衷,大明的威信何在?周顯招募水卒,目的就在對抗荷夷。若我軍阻止,與理由虧,於義不通。最重要的是南洋海貿,我方得利甚多。這次是荷夷阻斷海貿,那下次若是周顯呢!我軍又該如何應對?”
鄭森輕輕的點了點頭,沒有言語。
黃道周繼續道:“所以蒼水覺得,為將來慮,大明必須重建水師。而現在朝廷要應對闖軍、隆武軍和其他各方反叛勢力,軍費緊張,拿不出更多的錢財來。因而,這重托便落到了你的身上。”
看鄭森麵露不解,黃道周道:“這次荷夷之事,朝廷打算與周顯合作對外,收複台島。你父親對此並不上心,隻派了施福為將,派船隊進駐金門。既然如此,你何不自請出外領兵,以在金門的水師為基礎創建大明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