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議和
陳名夏帶著百餘騎卒從濟南出發,在天津外見了李過,得到他的十日內不會對天津城發起進攻的許諾。然後一路北上,緊急趕往京師。
李自成沒有第一時間見陳名夏,而是先見了與他一起前來京師的賀錦。後者被周顯放歸,算是對李自成的主動示好。
而陳名夏在得到李自成的同意後,攜帶祭品代周顯去祭拜了崇禎皇帝。田貴妃在兩年前病逝,貴妃墓在數月之前才完工安葬。李自成令人打開墓穴,將崇禎帝和周皇後合葬在了裏麵。墓陵是按照貴妃規格建的,比不得皇帝陵,但也算不得寒顫。
大概是周顯對李過的話起了一定的作用,李自成並沒有禁止明朝的遺臣祭拜。下葬那日,他甚至還親自前來拜了三拜。
而那些在城破之時戰死或者自殺殉國的大臣、兵將,有家屬的令家屬收斂屍首安葬,剩下的也選定了墓址安葬。
陳名夏到時,十幾個工匠正在忙碌,說是奉李自成的詔令要在上麵修建一座亭子。陳名夏擺上祭品,哭泣了一陣,將朱慈烺和朱媺娖寫的兩封信在墓前點燃。逝者已去,活著的人表達相思,也隻有這點意義了。
就這些看,李自成給那些逝者足夠的尊重。
但有些還活著的王侯公卿和朝內大臣卻沒有那麽幸運了。
李岩曾建議李自成禁止兵將入城,但當時李自成沒有同意。而那些將軍們剛進京城,便四處搶奪那些王侯的家宅當自己的私宅,其中因反抗被殺者、家中婦女被奸淫者數不勝數。
而李自成雖然氣悶,但又不能直接趕他們出去。而令他更氣悶的是,府庫裏麵,米糧隻有兩萬多石,銀子隻有幾千兩,他許諾給諸將的賞銀一點都拿不出來。
劉宗敏在這個時候提出“大明諸官皆貪,可以對他們拷掠索餉”,李自成雖然對此心存疑慮,但最後還是同意了。劉宗敏令人趕製了五千副夾棍,用來逼迫明朝的官員們交銀子。數日之間,便有上百人被拷掠至死。
最後銀子是得到了,但也徹底得罪了所有的官員和士人。
陳名夏從墓地回來,聽聞李自成召見他。他連忙收拾了行裝,令人抬著一個箱子隨傳令太監向紫禁城方向走去。
李自成在武英殿接見了他,在場的除了有牛金星、劉宗敏、李岩、宋獻策四人外,還有羅虎和李雙喜兩個小將。
陳名夏立在殿內,躬身拜道:“小民見過闖王。”
牛金星朗聲道:“在你眼前的是大順的皇帝,你應該稱陛下或者是聖上,並且要下跪上稟。”
陳名夏道:“牛丞相說的不對。若是大順將來能一統天下,或是小民現在是闖王治下的臣子,那自應該稱陛下,但現在顯然不是。況且小民這次前來,是作為周督帥的使者前來。是來麵見闖軍商議大事,而不是跪地納降的。如果牛丞相非要強迫小民這麽做,小民照辦就是,但這樣損的可是闖王的名聲,外人會覺得闖王待客無禮。”
李自成笑道:“好一個伶牙利嘴的白麵書生,這次就免了吧!說吧!周顯這次遣你前來,是為了什麽?”姐姐文學網
陳名夏道:“議和,周督帥想和闖王議和。五年之內,兩軍互不相攻。”
劉宗敏哂笑著站起來道:“憑什麽?你告訴我,周顯有什麽資格和我軍議和?我數十萬大軍可以踏平一切。周顯要麽降,要麽戰,隻有這兩條路可選。”
陳名夏道:“這位是劉將軍吧!周督帥向小民提過您,你們曾交手過,土城那幾十顆炮就是周督帥下令放的。”
劉宗敏臉色微變,“那又如何,他雖然炸毀了我的十幾門火炮,但最後還是我攻下了京城,而周顯他卻率部逃了。”
陳名夏點了點頭道:“劉將軍說的是。但京師之內隻有不到五萬的無用禁軍,山東之兵可不會那麽無用。而在遼南、朝鮮、舟山,督帥可控之兵高達十五萬以上。若是盡調其兵返回山東與闖軍相戰,勝負之數難道真像劉將軍所說的那麽容易嗎?”
李岩站起來道:“你字百史,對吧!”
陳名夏道:“小民見過李將軍,督帥也提起過您。他說您送給他的棗木槍在滕縣外被李定國折斷,讓我代他向您致歉。”
李岩扭頭看了李自成一眼,發現他臉色並沒有變化,於是笑道:“沒關係,闖王定會送忘筌一柄更好的。”
李自成笑道:“林泉說的是。隻要周將軍要,再好的槍朕都能給他找來。”
陳名夏拱手致謝,沒說要也沒說不要。
李岩轉向他繼續問道:“使者懂行軍打仗嗎?”
陳名夏回道:“非吾所長,隻略知一二。”
李岩點了點頭道:“那就好。山東的地形是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山丘起伏。這樣的地形,導致西南、西北基本上無險可守。即使周顯擁兵眾多,士卒善戰,恐怕也非我軍的對手。即使我軍短期內不能取勝,但擾亂山東,讓周顯不得安生卻可以做到。在這種情況下,就像劉哨總剛才問他,我們為何要接受周顯的議和提議?這能給我大順帶來什麽樣的好處?”
陳名夏心中一凜,暗想怪不得離開之時,周顯特意給他交待要注意李岩,幾句話直接問中了要害。
劉宗敏看李岩問住了陳名夏,哈哈大笑。“林泉說的是。給地主打莊稼還得給點銀子呢!周顯想要議和,能給我們什麽?”
陳名夏淡淡一笑,向李自成道:“闖王,您應該在濟南有暗樁吧!也應該知道周督帥剛宣布了什麽吧!”
李自成點了點頭,“耳聞了一些事,周顯把朱慈烺送去了南京,卻宣布自己脫明自立,你說的應該是這個吧!”
陳名夏道:“那闖王自應該知道周督帥現在不必再遵守什麽規則了吧!若是闖王逼迫過緊,周督帥說他大可以選擇和隆武帝合作,共抗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