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升仙峽,大膽的女生!
跟鈴木菲亞娜報備過後,李學浩從溫泉旅館裏出來。
升仙峽全名禦嶽升仙峽,屬於秩父多摩甲斐國立公園,也是公園最具代表性的名勝。位於甲府市甲府盆地北側,是富士川的支流荒川上遊的一條溪穀。
溫泉旅館距離公園很近,出門口就可以見到路上絡繹不絕的行人,雖然現在還不是旅遊的旺季,但今天因為是雙休日,很多人都是拖家帶口地來遊玩。
有脖子上掛著相機、或者手上抓著手機的遊人,自拍、抓拍,隨處可見。
李學浩一個人又空著手倒顯得有些獨特,完全看不出是來遊玩的,與拖家帶口或呼朋喚友結伴而來的遊人格格不入。
這一點他不會在意,一個人自得其樂。
在附近買了一份升仙峽景觀分布圖,李學浩準備進升仙峽。
當然,他不是漫無目的,而是有計劃為之。
答應了那對雙胞胎怨靈姐妹,帶她們回故鄉來看一眼,然而經過幾百年的演變,所謂的“故鄉”肯定早就不複如初,建築方麵更是完全大變樣。
但升仙峽不同,這是自然景觀,就算經過了幾百年的演變,有了人工斧鑿的痕跡,但肯定不會變化太大。估計如果可以令雙胞胎姐妹回憶起以前故鄉的樣子,升仙峽這裏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打開升仙峽景觀分布圖,李學浩準備找出其中的地標性景點,因為越有象征代表的地方,印象也越深刻。
景觀分布圖標記得非常細致,甚至就連停車場和廁所的位置都標了出來。
升仙峽的主要景點同樣一個不落,還標記出了最好的參觀遊玩路線,從豆腐岩、駱駝岩、登龍岩到羅漢寺,石門、覺圓峰、天狗岩和仙娥瀑布,李學浩也找到了其中的地標性景點。
覺圓峰是其中的主峰,也是升仙峽的象征,恰好在它的對麵,也是擁有30米落差的仙娥瀑布,這兩個景點都可以說代表了升仙峽。
而要同時可以參觀到這兩個景點,散步道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散步道中有位於巨石之下的石門,也包含了落差巨大的仙娥瀑布以及覺圓峰。
選定好路線,李學浩收起景觀分布圖,隨著人流朝升仙峽而去。
升仙峽的範圍從架有長潭橋天神森林起到仙娥瀑布綿延約4公裏左右,花崗岩的表麵長年累月地被荒川的激流衝刷、侵蝕,形成了光怪陸離的奇怪岩石。岩石上一簇簇的鬆樹和楓樹,間中還夾雜著一些杜鵑花,不得不令人感歎大自然的神奇。
不過現在還不是秋天,楓樹葉還是新綠的顏色,等到了秋天,新綠的楓葉變成火紅的顏色,那才是真正的美不勝收。
峽穀裏還有一個楓葉回廊,景觀分布圖裏就有秋天時楓葉回廊的照片,看到被“包裹”在火紅色世界裏的“走廊”,連李學浩都有些心動,想著秋天時是不是找個時間,帶上千葉小百合幾人再來這裏遊玩一次。
散步道裏的人流川流不息,時不時地就有拖家帶口者停留下來,然後一家人聚集在一起拍個全家福什麽的。
李學浩漫步而行,穿過巨石下的石門,已經可以聽到瀑布飛濺的聲音,等到踏上升仙橋,仙娥瀑布已經在望了。
左邊就是覺圓峰,右邊則是仙娥瀑布。
不過人來人往的,並不適合現在就放出小笠原姐妹。雖然普通人看不到她們,但李學浩也不想被當成和“空氣”說話的神經病。
要找個比較僻靜的角落才行,眼一掃,正好見到靠覺圓峰的一邊有個凹進去的地方,那裏正好沒人,因為大多數遊客都在欣賞右邊壯觀的仙娥瀑布,就算照相,也是朝著仙娥瀑布那邊。
李學浩穿過升仙橋,準備走過去,冷不丁旁邊“竄”出一個人來攔住了他的去路:“嗨,你好。”
攔住他的人是個女生,大概十八、九歲的樣子,長相普通,卻有著這個年齡段的女生所特有的青春和活力,頭上戴著頂鴨舌帽,身後背了一個中等的背包,一看就知道是趁著假期來遊玩的學生。
“你好。”伸手不打笑臉人,李學浩禮貌地回應道。
“是這樣的,你可以幫我們拍一張照片嗎?”女生搖了搖手裏的數碼相機,有指了指旁邊她的同伴。
“嗯。”隻是一個小小的要求,李學浩點頭答應下來,看了眼她旁邊的幾個同伴,都是清一色的女生,有六七個之多,年齡也都相差不多。
“謝謝你。”女生感激地道謝,一邊教他怎麽使用數碼相機。
都是傻瓜式的操作,李學浩自然沒有問題。
教會他使用之後,女生跑到同伴的中間,雙手比劃了兩個大大的剪刀手。
李學浩抬起相機,核對著焦距,覺得差不多了,這才說道:“好了,要開始了。”
鴨舌帽女生顯得很興奮,大聲叫道:“一起跟我喊,茄子~”
“茄子——”所有的女生都異口同聲地喊道,李學浩也適時地抓拍了下來。
“謝謝你。”鴨舌帽女生回到麵前拿回她的數碼相機,看了裏麵的照片之後,顯得非常滿意,“可以再幫我們多拍幾張嗎?”
李學浩略一遲疑,還是點了點頭,反正也不急在一時。
女生又把數碼相機給他,然後回到她的同伴中間,不知道說了什麽話,惹得同伴一陣大笑。
等她們笑夠了,李學浩按照著鴨舌帽女生的指示,給她們拍了大概七八張照片,這才重新獲得了“自由”。
準備離開的時候,那個鴨舌帽女生又跑過來叫住他,臉上帶著一絲興奮的潮紅:“那個……可以知道你的名字嗎?”
“嗯?”李學浩輕輕地皺了皺眉,隻是初次相識,似乎不需要通報姓名吧?
鴨舌帽女生卻不管不顧地繼續說道:“我叫市川美樹,是山梨大學生命環境學部的一年級生,她們都是我的同學。”說著,拿手指了指她的幾個同伴,“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交換電子郵件地址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