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身患絕症富家女 番外
三年後。
衛蘭這次回國,第一時間來了村子裏祭拜時一。
她特意買了一大束梔子花,放在了時一的墳墓前,目光望見了掛著新鮮露水的五色玫瑰花,沒有一絲意外。她拍了拍墳墓前的水泥地,席地坐在了墳墓的麵前,與這墓碑隻隔了一隻手臂不到的距離。她,望見這墳墓上的青草茵茵,眼中模糊出現了好友的身影。她啊,很自然地把自己這些年的經曆娓娓道來。
“我和陳恒在一起了。他的家人知道以後,都快氣瘋了。特別是我的那些親戚,表姐、表妹、堂姐、堂妹……知道他喜歡的人是我啊,個個都恨不得把我給吃了。我才意識到陳恒是這麽搶手的。”她自嘲笑了笑,“我才知道自己之前是有多麽的愚蠢,原來在金錢麵前,很多人連血緣都不顧的。倒是我自己一直都執著於我和陳恒之間的表兄妹關係,差點誤了這樁好姻緣。”
涼風吹拂著她的發絲,她順手把它們給挽到了腦後,目色滿是懷念,“要是你還在啊,我和陳恒的證婚人就該是你了。那這樣,每當我想起婚禮當日的場景,會更加的高興。”她語氣一轉,“你也不要傷心,我給你準備了禮服的,掛在家裏,專門寫上了你的名字。你啊,身為女孩子,連婚紗都沒穿過,一點都不完整。”
衛蘭濡濕了塗了黑色唇膏的唇瓣,繼續道,“你看人其實挺準的。陳恒這些年對我不錯,把他名下的大半資產全部都過戶給了我。加上你給我的那一半資產,我現在是出了名的富婆了。真的,”有錢人的快樂是別人所想象不到的。在我擁有了這麽多的財富以後,我真的覺得自己自信了許多。”
“可是,我真的好難過,好難過啊。如果你可以留在我的身邊,我寧願自己還是以前的衛蘭——沒什麽錢,但是有最好的朋友陪伴在身側。如果你可以陪在我的身邊,我甚至可以不要陳恒。真的,哪怕陳恒對我再好,我懷念的還是我們倆在一起的日子。那些日子,是我人生之中真正快樂、單純的美好時光,都是有你參與的時光。我經常都會想起我們一起讀書的時候,你每天都給我準備盒飯,零食、酸奶。你把我當成你最親最親的人對待。我們形影不離,我們彼此信任,我們把對方當成自己最信任最依賴的人……那麽好的你啊……”她落下重重的歎息,“大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好人不長命吧。”
“不說以前了。說太多了,你肯定也難受。難得相見,說點快樂的事情吧。這幾年,你待在這裏應該還喜歡吧。”衛蘭伸手把新鮮的五色玫瑰花一起並在了梔子花中,更顯得兩種花嬌貴,“我這次回來聽說,鄒修喻沒有繼續畫畫了。他在一夜之間燒掉了自己所有的畫,一幅都沒有留。三年前,他改行當了花農,在村裏承包了一整座山,種各種各樣的花。很多人都來問他,要不要賣花,可他一朵都沒有賣。他就這樣守著,守在這裏,守著你。說起來,你也算是得償所願了。”
她抬手擦了擦眼角,假裝為自己好友高興。
若是好友能夠活過來,她寧願不要鄒修喻這般的惺惺作態呢。
這些好看的五色玫瑰花,一整座山的花,看得到的都隻有活人。她的好友……她捂淚不願再去想了。
這些年,她已經修煉出了有錢人的平和心態,隻是一想到鄒修喻和諸錦兩人曾經對好友的感情欺騙,真的是恨不得把這兩人再找出來給打一頓。雖然,這兩人都為自己當初所為付出了自己的代價。
“你肯定最關心鄒修喻了。我都給你打聽好了,鄒修喻這幾年,身邊沒有過女人。當然,他長得還不錯,一表人才的,以前畫畫得還行,現在種花也種出了自己的名氣,有不少慕名而來想要追他的人。但是呢,他這人還算有點良心,沒有禍害這些女孩子。你或許也想了解諸錦的情況。諸錦在三年前就出嫁了。聽說諸錦嫁的是個土豪二代,隻是她嫁過去沒多久吳家就出了事情。破錢免災嘛,吳家脫了身,隻是沒有之前有錢了。她日子沒有想象的那樣好過,但也不好不壞。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她的報應。你啊,那麽善良,肯定沒有記恨過他們。不然,你也不會給鄒修喻留下那封信。”
“你啊,這幾年,一點都不想我。一次夢都沒有托給我。你是不是早就把我給忘記了啊。我給你講,你再這樣,我就要批評你了。”衛蘭抬手揪了一棵墳上的青草,假裝生氣道,“你下次要是再不給我托夢,我就一次都不來看你了。我從小到大隻有你這麽一個朋友,你從小到大也隻有我這麽一個朋友,無論你怎麽樣了,在我心裏都是最獨特的存在。”
她有些哽咽了,“除非我死,不然我都會記著你的,記著我和你之間發生的所有事情。”
她沒有說出口的是,她害怕自己會忘記了好友,特意記錄下了她們之間發生的一切點滴,還專門錄音保存了。就算到了晚年,她得了老年癡呆,她隻要看到這些文字,聽到這些聲音,她都不會把自己的好友給忘記的呢。
“我啊,打算定居國外了。和陳恒一起。我和他都不想再應對國內的這些親戚,加上我們倆打算合夥在國外幹一番大事業。夫妻的大事業。你也知道的,女人有錢還不夠,還要有能力,才能被別人看得起。尤其是我,這麽幸運,有你這樣的好朋友,遇到陳恒這樣好的愛人。我更要努力,加倍努力,讓別人看到我衛蘭值得這一切。”衛蘭抬手又揪掉了幾棵青草,大方坦然的笑意掛在唇邊,“但是,我每年都會回來看你的。你在這裏,不要孤單。”當然,你也不會孤單。
衛蘭餘光看到山下有身影向這裏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