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權宋天下> 第六百五十章 會子

第六百五十章 會子

  “不是官府收稅?”趙權詫異地問道。


  “我們這船,其實不用繳稅的。”伍及略一猶豫後說道:“泉州市舶司,對進出客商的管理,並非直接抽稅,而是以抽解與和買方式。”


  趙權點了點頭,這兩種都是實物稅的一種形式。


  “我們這船,隸屬於皇商,其實大部分商品都是不用交稅的。因此市舶司在我們這,撈不到什麽油水。


  但是,蒲家現在收的錢,卻不是貨物稅收,而是船隻停泊費用,直接按人頭或是按船隻大小來收取。”


  趙權微微一怔,這蒲家什麽來頭,竟然連賈妃的羊毛都敢直接薅,而且還似乎不太給麵子,以船上有外人為由,薅了兩倍。


  趙權突然心裏一動。


  “蒲家?蒲——壽庚?”


  伍及點了點頭,說道:“是的,權爺日後要是碰上此人,當得多加小心。”


  何止得小心,趙權心裏微微一歎。


  撤到福建的南宋末主,之所以被趕出福建,最後慘敗於廣東,此人的功勞占了一大半。


  “蒲家,其實也隻是一個稱呼。這裏還有泉州府、南宗正司以及各個商會的勢力都包含於其中。否則,一年數百萬緡的停泊費,他一家也吞不下。”


  趙權心裏暗暗吃驚,光停泊費一年都能收到數百萬,那泉州一年的商品交易額也太可怕了吧。


  “這蒲家,勢力比泉州官府還厲害嗎?”


  “泉州明麵上有三大勢力,一是市舶司與泉州府,第二是宗正司,第三便是蒲家了。


  自元佑二年正式在泉州設立市舶司以來,其提舉基本都由泉州知府兼任,因此兩者可以算是一家。


  高宗南渡之後,大宗正司也跟著南遷,其中西外宗正司入福州,南外宗正司入泉州。近百年以來,泉州城內趙氏皇族已有數千人,自成一體。”


  數千人?看來泉州倒是一個好生養的地方。


  “蒲壽庚自號海雲,祖上為色目人,其父從廣州移居至此。據聞其先輩為占成的西域海商,長年經營香料貿易。


  現南洋至泉州的香料生意也完全被蒲家把控。”


  香料,南洋,海外貿易——


  趙權心裏感到了一陣陣的悸動。


  這才是真正的高利潤貿易,相比而言,他們現在遼東所經營的皮貨、石忽酒、藥材,真的隻能算是小家子生意了。


  “蒲家利用香料生意賺來的巨額利潤,已經收服了福建外海上的大部分水匪。這才是他的立身之本,也是他最讓人忌憚的所在。”


  “有海盜,官府不去剿滅或收服?”李勇誠忍不住插嘴問道。


  伍及搖了搖頭,歎了口氣。


  這些東西勢力交錯,糾纏不清,即使他有所看法,也不能去輕易評價。


  福建山多地少,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水穿插其間,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可耕種田地嚴重不足。


  宋室南遷之後,北方人口大量湧入福建,又加劇了人地的矛盾。


  這些新遷進的人,大多帶著席卷而至的財富或是權勢。一方麵確實推動了福建商業的發展,另一方麵這些人也能輕鬆地兼並福建原本就不多的土地。


  經濟是發展了,但平民百姓的生活卻愈加困苦。以致民間已經出現將多餘的剛出生女嬰直接溺死的情況,稱之為“生女不舉”。


  而男孩子長大之後,最好的出路便是出海討生。


  成為漁夫太苦,經商需要本錢也需要運氣,當海盜則是一個相對不錯的選擇。


  下海為盜,上岸為民。


  每一個海盜,其實都與岸上的居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而且此時的水匪,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並不是推劫海上商船,而是以非官方的身份,控製航道,打擊其他商船,以維護自己對商路的壟斷地位。


  海商與海盜,在這個時候,竟然已經形成了一種穩定的生態平衡。


  見伍及不願多談此事,趙權便轉移了話題,指著他手中的會鈔,問道:“我能看下嗎?”


  “當然了!”


  趙權接過會鈔,細細端詳。


  這紙鈔比他小時候見過的金國發行的會鈔,印刷上精致了許多。


  長方豎形,上半印著賞格“敕偽造會子犯人處斬,賞錢一千貫,如不願支賞,與補進義校尉,若徒中及窩藏之家,能自告者,特與免罪,亦支上件賞錢,或願補前項各目者聽。”


  中間一些難看至極的圖案,插著幾個單色小花。


  下半右邊為票麵金額“大壹貫文省”。左邊記著一些序號。


  底下一行大字:“行在會子庫”。


  行在,指的便是臨安,這的確是大宋官府發行的正式會子。


  整個版麵顯然是雕版所印,單色,沒套印。


  趙權緊盯的雙眼不住閃動——這玩意,仿製應該不難吧!

  每一張會子上麵,最重要的位置,留給了對偽造的警告與處罰,但假鈔印製是連後世都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


  看來有機會,得認真了解一下這個行業的規則。


  “十八屆會子,這指的是?”趙權問道。


  “宋國會子起於民間,後由戶部承辦,可納稅和交易。


  官交子分界發行,三年一換,界滿以新交子收回舊交子。每界發行限額為一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緡,此為最高限額。


  當然,偶爾也會有超發情況。


  今上登位之後,隻發行了兩屆會子。端平元年時發行了十七屆會子,六年之後於嘉熙四年才發行了十八屆會子。”


  既然要與南京府進行長期的交易,就一定會涉及到結算問題。雖然知道南京府不太可能接受宋國的會子,伍及對此還是講解得相當詳細。


  “十八屆,發行了多少?”趙權順口問道。


  “呃,大概五萬萬緡……”


  五萬萬?就是五億緡,最少值五億兩銀。


  這也夠狠的!限額一百多萬,這個皇上竟然直接發行了五個億!


  “剛才那哥們,為什麽不收會子?”


  伍及臉上現出一些尷尬之色,斟酌著回答道:


  “新會發行後,舊會回收需要一些折耗,因此以往一貫三百可以換到新會一貫。”


  “那這十八屆會子呢?”


  “十八屆會子一貫,可抵十七屆五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