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春耕之始
似乎是一夜之間,春天就來了。
山間的枝頭上,爭先恐後的綻放出丁丁點點的嫩綠。
陽光映在朔州的城頭上,顯得格外的溫暖。
這也是趙權最喜歡北方春天的原因,四季分明,每一個季節的來臨都讓人清楚明白。也讓人可以及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情。
比如,在這樣的三月,春光爛漫的時候,趙權便一身輕裘,懷著踏青的小喜悅,領著幾個人一起在山間田地中逡巡。
朔州城前原先的戰場上,已經密密碼碼的建成了一排排的棚屋,棚屋全為木質結構,每個屋內配有一個煤爐,燒的全是蜂窩煤。
對於一到冬天就得忍受酷寒的高麗山民來說,這些溫暖的棚屋,幾乎便是他們的天堂。
入冬之後,越來越多的山民從山間扶老攜幼的過來投靠朔州城的東真軍。
這些山民成分極為複雜,有些是在金國滅亡之後,流落於遼東與高麗半島的女真人;有些是東北諸族之後,有契丹的、有奚族的、有鮮卑的、有渤海的,語言也是龐雜無比;還有一些從遼西、遼東遷移至半島的漢人。
而自稱高麗人的,絕大多數是逃離主家的賤民。
高麗的賤民在整個高麗國內人數不少,有公賤與私賤兩種。無論哪種,地位都是極低,父母之中隻要有一人為賤民,則子孫依然為賤。基本沒有脫離賤籍的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逃離主家。
趙權站在城外的一個小山坡之上,視線所及,堆積在朔州城外的山民與百姓,已足有五千餘戶,近一萬五千人口。
其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半島北部的任何一座城池。
趙權將所有的人發動起來,將朔州城外與山間的田地重新整修一番。
高麗北部並非沒有適合種植的田地,隻是缺乏大片的平地。關鍵是這裏不缺水,隻要在山穀之間開些水渠,溝溝壑壑之間,便可以種上麥子,或是粟、豆。
在一些地形合適的地方,趙權還讓人從山頂引水,將山坡的層層田地改造成為梯田,這樣便可直接種上水稻。
趙權還完成了一項壯舉,將山民移置朔州之始,他便嚴令禁止這些山民肆意排泄,為此挖了幾十個大坑,專門用以存放這些絕佳的肥料。當地平整之好,便進行堆肥。
如今,春光爛漫之中,朔州城外一片生機漸起,看著一群群山民,正在山間進行春播前的最後準備,趙權不由的生出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有這樣的一片土地,還有一群聽話而勤勞的山民,多好啊!
站在山坡之上的趙權,心滿意足地上上下下掃視著這些田地。
視線掃過對麵山凹的一個角落時,趙權怔了一下。
那裏有一塊半畝多的田地,一個婦人正在彎著腰幹活,偶爾立起身時,眼睛總是盯著在田邊的一個男子身上。
那男子瘦小身材,麵色白皙,兩眼似乎很茫然地望向前方,嘴裏不停地在念著什麽。
耕種的田地,是所有人一起出力平整的。在分田時,趙權以五戶為一組進行劃分,讓他們彼此之間可以相互有個照應,就是怕有些人家裏隻有孤寡,缺乏勞動力而進行的平衡。
趙權用手指著那個在田間勞作的婦人,側著臉向邊上的人問道:“你看下,那邊有個自己一個人在幹活的,知道是怎麽回事嗎?”
跟在趙權身邊,有兩個人。
一個是馬德鎧,一臉憨厚,這是大烏泰指派過來,給趙權充任侍衛長,並領五百東真兵的千夫長。
一個是高麗人名叫李元,年愈四十,精短身材。他原是朔州以東長靜縣的太守,東真兵一到,便率先投降。
算下來,東真軍破了有三四十座的北高麗小城池,投降的大小官員也有數十人,但挑了半天,真正能用的隻有兩個。另一個趙玄習,是個武將,被趙權任為警務長,專門在城外負責治安的維持。
這個李元,對高麗的情況相當了解,關鍵是願意跟趙權說,而且毫不藏私。
趙權便將他留在身邊,相處時間一長,倒是發現此人相當的好用,無論是處理高麗山民各種各樣的糾紛,還是組織農事生產、準備春耕,隻要是趙權吩咐下來的事情,他總是能辦的妥妥貼貼。
要說有毛病,就是膽子太小,一看到滿副武裝的東真兵,腿腳就會禁不住的打哆嗦。
李元跟在趙權身後,躬身回答道:“此戶家中隻有這母子兩人,因為兒子有些殘疾無法勞作,其他人便不太願意與其結為互助組。不過這婦人也有些硬氣,不肯低聲求人,於是便自己一人操持這塊田地。
當時為了照顧她,還把臨近的幾小塊田全劃給了他們家,總的,應該有三畝多吧。”
趙權心裏不由生出些許敬意,一個女人,拉扯著一個孩子,自己還要下地勞作,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那孩子,怎麽了?”
“好像是眼睛有點問題。”
趙權點了點頭,難怪那孩子雙眼似乎總是望著天,目無焦距模樣。
“走,過去看看!”趙權突然就對這母子倆產生了一些興趣。
見到趙權與李元過來,那婦人拋掉手上農具,趴倒在田邊長跪不起。
趙權隨口說了聲:“起來吧!”眼睛卻看著立在田邊的男孩。
這男孩麵色蒼白,年齡似乎跟自己差不多,比自己矮了半個頭。
“小子見過趙將軍!”男孩對著趙權躬身行禮,說的一口字腔正圓的漢語。
趙權驚訝地問:“你看得見我?”
男孩搖了搖頭,直起身,眼珠黑白分明,卻是一片迷白,黯然無光。對於趙權向他輕輕揮動的手掌,視若無睹。
“你看不見我,怎麽知道是我?”趙權越發好奇了。
男孩猶豫了下,躬身答道:“我是聽出來了。”
“聽出來的?”
“十天之前,你在城前給我們說話的時候,我聽過你的聲音。”
趙權詫異之心更甚,十天之前,他讓李元召集了住在朔州城前的高麗山民,為春耕的開始做了一次訓話。當時聚集的人有四五千人,大部分人應該都聽不到自己在說什麽。沒想到這男孩在那種環境下,竟然能記得住自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