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和親
賜婚的聖旨在五月末,隨著戎狄與大周簽訂的休戰協議,一起昭告下。
曆時一年多的艱難談判與博弈,大周與戎狄的和談終於結束了。而戎狄公主斛律迎歡與大周榮康郡王的聯姻,則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兩國和平的象征。
嗯,沒錯,兩國。
鷹部的可汗在開春之後,收複了兩個部族,勢力擴張了一些,因此他很迫不及待地正式建國了,選了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國號“鎔”。斛律為鎔國的王姓,因此戎狄公主斛律迎歡,現在已經是鎔國公主斛律迎歡了。
隻不過除了在正式簽訂的國書上,還沒人習慣“鎔國”這個稱謂,不僅是大周人私下裏還習慣將北境以北的廣袤草原稱為戎狄,甚至連“鎔國”人自己,也都沒有習慣這個奇妙的新稱謂,他們依舊像大周人一樣,將自己的家鄉稱為戎狄草原,將自己稱為戎狄人。
因此鎔國,至少在大周範圍內,成了一個隻會出現在官方文書中的奇妙存在,但不管怎樣,這算是個大周的新盟國,不稱臣,但是納貢的那種。
因為鎔國不肯低頭稱臣,因此納貢當然在官方文書裏頭,有了個好聽的名目,叫做營建資。
這個所謂的營建資,名目上是付給北境的,條款寫得很清楚,戎狄出錢,資助北境邊關擴建城市,為以後開關通商做準備。然而實際上,不管是大周人還是戎狄人都清楚,和平是暫時的,兩國遲早還得打起來,所謂開關通商,那就是個笑話。
鎔國花錢買暫時的和平,騰出精力來統一草原,而大周則趁機養精蓄銳,為將來的大戰做準備。
表麵上看,是戎狄人吃虧了,每年需要給大周交錢,才能換來和平。然而實際上,緄戎王對於這最後的和平條款還挺滿意的。
原因很簡單,其一,其實包括緄戎王在內的所有戎狄人都很有自信,他們認為,大汗一定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統一草原。等統一之後,停戰協議自然就沒有什麽存在必要了,戎狄鐵蹄必會踏平大周。因此他們花錢買和平,其實也買不了幾年。
其二,大周想要趁著和平養精蓄銳,那是不可能的!停戰協議的確是簽了,可北境的戰事卻沒有休止。那些不肯歸順的部族要去襲擾大周邊界,可不關他們鎔國的事。
對於戎狄饒想法,大周這邊自然也是心知肚明。這哪裏瞞得住。鎮守在北境的安國公早就發現了,這一年北境邊關甚至比往年更不安穩,跨越邊界的戎狄騎兵源源不絕,和談成功之後,北境邊關的壓力又陡然增大了。
這是因為鎔國軍隊正在有意識地將不肯歸順的部族,驅趕到大周邊境附近,並不斷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一旦他們越境,鎔國就能逼迫大周守軍與他們合作,對這些不肯順服的反叛者形成兩麵夾擊的態勢。
這是實打實的陽謀,安國公心知肚明,卻不得不依照鎔國可汗的心意,在戰場上幫助鎔國軍隊。他是鎮守北境的將軍,無論如何,他都不能讓戎狄人越境。
因此大周和鎔國的停戰協議雖然已經簽署,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北境的和平依然遙遙無期。
安國公每隔幾日就有一封奏疏送到京城,皇上自然對北境形勢十分明晰。他的處置也很果斷,與鎔國的國書簽訂之後,皇上第二日就下了旨,要求將每年鎔國納貢的金銀物資,全部交由北境經略使府調度,充作北境軍資,不必上繳國庫。
皇上下旨之前並沒有提前與幾位忠臣商議,因此聖旨一下,滿朝嘩然,戶部尚書何文茂臉都快青了,謝相、李相、顧大學士還有王大饒臉色雖不算太難看,但也好不到哪去。
隻有兵部孫尚書和幽州將軍穆承信看起來挺高興,每年多了一筆錢,兵部和北境的壓力都有所減輕,穆承信立刻盤算著,再返回北境之前爭取再上一道申請增兵的詔書。
有棗沒棗,先打一杆子,錢多零,自然可以再養些兵。
不過誰也沒想到,穆承信走得急,這道奏疏,最終也沒來得及上。
穆承信為了與戎狄饒和談,在京中滯留一年多,眼下北境壓力頗重,他其實早就盤算著盡快趕回去,好減輕一些兄弟和子侄們身上的壓力了。
因此穆承信原本都計劃好了,五月末國書簽訂,再在京中呆半個月,六月中旬返回北境。因為六月十三日是個大日子,他唯一的侄女穆紅裳要及笄了,這可是個大日子,因此穆三老爺想留在京中,參加侄女的及笄禮。
然而誰也沒想到,北境經略使穆承芳的病,在此時惡化了。
穆承芳已經纏綿病榻將近三個月,原本經過禦醫和安國公府派去的老大夫的照顧,已經大有起色,在燕州守著弟弟三個月的安國公因此放了些心。
然而此時,在關外巡防的斥候營發現,有戎狄騎兵正在幽州附近集結,數目極大,這些騎兵居然還帶著攻城用的衝車和雲梯,看樣子像是要攻城。安國公不放心獨自鎮守幽州的穆鐵衣和穆馳衣,又瞧著二弟的身體漸漸好轉,因此出發去了幽州組織布防,準備迎擔
然而沒想到,這一次其實是兩個不肯歸順鎔國的部族聯合起來越境侵略大周邊境,他們在燕門關附近,也埋伏了不少兵馬。
每一座邊關重鎮都遊走著不少外族暗探,包括燕門關也是一樣。情報戰,從來都是戰爭中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安國公剛剛離開燕門關,燕州的戎狄暗探就想盡辦法將消息傳了出去,埋伏在燕門關附近的戎狄人,算好了時機開始攻打燕門關。
而差不多同一時間,幽州附近的集結戎狄人,也開始攻打幽州城,隻不過他們是佯攻,陣仗搞得極大,但卻未盡全力,他們的目的隻是要牽製住幽州守軍,更重要的是牽製住安國公,不讓他回燕門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