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登基(中)
兩輛馬車進了皇宮之後,沒走幾步路就在一個分叉口分開了,張源的馬車直走,這是往萬賢殿的方向走去,孫玉清的馬車朝東走去,這是往東宮的方向。
今天是孫玉清登基的日子,孫玉清從王府出來的時候卻穿著常服,那是因為孫玉清的皇服和儀仗隊都在東宮呢,所以孫玉清得往東宮走一趟。
張海被抱出和抱進馬車這一段時間,張海看見宮門外大街上站滿了禁軍,可謂是戒備森嚴,張海光是看著宮門外的這一角,就能想象到今天全皇城,絕對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當馬車走進皇宮之後,張海趴在車窗處,開始觀察起今天的皇宮來,這一觀察張海發現,今天的皇宮守衛比宮外守衛的還嚴格,可以說是禦林軍已經人挨人,在那裏站崗了,並且還是四周無死角的觀察,絕對是一隻蚊子都不放過。
馬車來到萬賢殿廣場前的台階下的時候,張海看到廣場前的台階上都站滿了大臣,隻是在中間留一個通道進出,看到這個情況,張海已經能想象出,廣場上站滿大臣的場景。
馬車停了之後,張源就抱著張海下了馬車,當張源抱著張海走上台階的時候,台階兩旁的大臣,都帶著敬畏的眼神看著張源和張海,這也不怨他們有這樣的心裏,因為張源和張海都是華夏帝國最頂級的王爺,自然張源和張海穿的王服,也都是王服中的最頂級的,甚至於張源的王服已經超出王服的範疇,已經有皇服的特征了。
當張源抱著張海走過他們身邊之後,他們就開始議論紛紛,張源和張海是誰了,台階兩旁的大臣都是七品、八品、九品的官員,他們都是來自九州的府、縣,這次特意來朝,就是參加孫玉清登基大典的,他們不是府、縣的一把手,就是因為一把手走不開,特意派來二把手,他們雖然聽過張源和張海的大名,不過因為沒有見過張源和張海,所以在議論和打聽張源和張海是誰。
當張源抱著張海來到大殿前廣場上的時候,張海往廣場一看,心中立刻出現了一句話、果然如此,隻見廣場上也擠滿了大臣,不過這些大臣的品級,比台階上的大臣高多了,他們中有一品大臣、二品大臣、三品大臣、四品大臣、五品大臣、六品大臣,到了六品就是他們中的最低階官員了。
在廣場上的大臣除了六部和禦史台的官員之外,都是九州的州級和郡級的官員了,其中九州的刺史都來了,他們都是二品封疆大吏。
華夏帝國的官員品級劃分是,左右宰相和禦史大夫是正一品,六部尚書、左右禦史是正二品,九州的九個刺史是從二品,其他州官最高的是從三品,六部的左右侍郎、禦史台的左右禦史是正三品,各郡的郡長都是正四品,其他郡官都是從四品或者從四品之下,各府的知府正六品、其他府官都是從六品或者從六品之下,各縣的縣令都是正八品,其他縣官都是從八品或者從八品之下。
當張源抱著張海走到萬賢殿門口的時候,張海才看見軍方的人,原來被拿下的五個禁軍大將軍,現在已經被補齊,這新晉的禁軍五大將軍,是孫玉清從西軍中調來親信。
現在站在一起的軍方之人,除了禁軍二十個大將軍之外,又多了九個大將軍,他們就是地方軍的九大將軍,他們九個一個人駐紮一州。
至於為什麽九州官場來這麽多官員,九州軍方卻隻來九大將軍,當然是因為華夏帝國軍方的實力,都在四邊和禁軍身上,四邊的軍隊又因為時刻要防備著四邊異族,不能有一刻鬆懈,所以就沒有派人來參加孫玉清的登基大典。
張源抱著張海進了萬賢殿之後,一眼就看到大殿中的高台上,放了三把龍椅,高台正中間一把龍椅之外,兩邊往後邊一點各放了一把龍椅,現在孫善民正坐在中間那一把龍椅上。
“賢弟,還請稍等一會,馬上大典就會開始,”看著張源走上高台之後,孫善民伸出一隻手,對著自己左邊的龍椅道。
“皇兄,你不用這樣,在怎麽說你也比我大,怎麽倫也倫不到我坐這個龍椅,”看了看孫善民叫自己的坐的左邊龍椅,張源直接對著孫善民說道,說完之後,直接朝著右邊的龍椅走去,走到右邊龍椅麵前之後,直接坐在了右邊龍椅上。
“唉,賢弟呀,我們的關係還要在乎這個嗎?更何況以後清兒還要你照顧,你坐在左邊也是應該的,”孫玉清以女人身份登上皇位,以後確實需要張源全力支持,孫善民已經是看到自己生命盡頭的人了,當然不在乎一點座位之爭了,所以孫善民都是誠心誠意的。
“皇兄,這可是你大意了,你不在乎,不代表天下的人不在乎,我坐在那裏,天下還不知道怎麽想呢,這不是多惹出很多事端嗎?皇兄不要為這一點小事在爭了,你現在多養養精神,過一會還有一場大仗要打呢,”張源要是坐在左邊,張源怕別人說戰神教已經控製了帝國皇室,這樣不是憑空生出很多事端嗎?當張源和孫善民解釋的時候,突然看到孫善民蒼白的臉色,就叫孫善民不要說話了,畢竟過一會的禪讓大典,還有很多儀式要完成的,張源生怕孫善民倒在禪讓大典上,那樣就不吉利了。
聽到張源的話之後,孫善民也感覺到身體一陣發虛,就對著張源點了點頭後,就轉過頭、麵對著大典,閉上眼睛、閉目養神起來了,靜等著大典開始。
當太陽初升的光芒照進大殿的同時,遠處皇城城樓上響起了悠遠的鍾聲,這樣的鍾聲響了九十五聲才停了下來,這初晨的九十五聲鍾聲,象征著華夏帝國新的九五至尊誕生了。
當九十五聲鍾聲停止之後,孫玉清著皇袍帶著百官走進了大殿,當孫玉清在高台的台階前停下來的時候,寬廣的萬賢殿終於被填滿了,同時外麵廣場上和廣場前的台階上,也都站滿了大臣。
當然這個滿是在大殿中間留了一條路,同時路的兩邊各站四個大臣,而大臣前後左右都隔不近,這樣有序而整齊的滿,不然滿是威嚴的萬賢殿,弄的跟菜市場一樣雜亂,那皇家那還有一點威嚴存在,那還不天下大亂了呀。
“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當滿朝大臣都站好之後,在孫玉清的帶領之下,一起朝著孫善民朝拜道。
“眾卿平身,”看著跪拜的眾臣,孫善民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上朝了,平常隻覺得很累的上朝,突然有一點不舍,就想自己最重要的東西要失去一樣,就這樣孫善民看著跪拜的眾臣楞住了,在一旁站著李公公,看到孫善民楞了一會還沒回過神,李公公就咳咳了一聲,孫善民聽到咳咳聲這才回過神來,這才叫跪拜的眾臣起來。
“謝,陛下,”聽到孫善民叫起來之後,眾臣一邊站起來,一邊揉著膝蓋。
“眾臣,接旨,”看著孫善民對自己使的眼神,李公公知道什麽意思,就拿起孫善民麵前的一道聖旨,展開之後對著朝臣道。
“臣,接旨,”剛剛站起來眾臣,還有點腿軟的,就又都大禮參拜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已是知天命,知道自已不久於人世,今念民生之多艱,特下遺命、自己歸天之後,不得鋪張浪費,節省下來的錢財,全部資助貧困者,有違此命者,欺君之罪也,欽旨,”展開聖旨之後,李公公照著上麵念完之後,就走下台階,把聖旨遞到了跪在最前麵的孫玉清手中。
“兒臣,遵旨,”孫玉清接過聖旨道。
“臣,遵旨,”眾臣接著道。
“眾卿平身,”看著接旨後的眾臣,孫善民叫他們起身道。
“謝,陛下,”有點腿軟的眾臣,柱著膝蓋起身道。
“玉清太子,接旨,”看到孫善民又使了一個眼色後,李公公拿起孫善民麵前桌子另一道聖旨,展開對著孫玉清道。
“兒臣、接旨,”孫玉清才站起來,就又大禮參拜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孫玉清能文能武,今特禪讓皇位於玉清太子,接旨,”李公公照著上麵的內容念完之後,又走到孫玉清麵前,把聖旨遞給了孫玉清。
“兒臣,接旨,”接過這道聖旨之後,孫玉清感覺到了萬鈞重擔壓到了自己肩膀之上。
“清兒,上來吧,”看著孫玉清接過聖旨之後,孫善民招招手叫孫玉清上來道。
“父皇,”孫玉清上來之後,剛要雙膝跪在孫善民麵前,被孫善民用手擋住了一隻膝蓋,最孫玉清就單膝跪在孫善民麵前。
“清兒,從今之後,你就是這天下的主宰了,一定要善待民眾阿,”看到跪在自己麵前孫玉清,孫善民拿起李公公端在自己麵前的帝冕,戴在了孫玉清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