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那伽菩薩
她也很歡喜做我的傀儡,經常肯定我控製她,我問她為什麽,她說她喜歡這種感覺,而且也是報恩,因為我把她變成我的化身後,隻要我成佛了,她就是菩薩,不用她自己去苦修。
我無語,她還真是懶。不過這也沒什麽,我也知道要是她沒有成為我的化身,那麽她離修成正果可以說的遙遙無期,成了我的化身,她才看到修成正果的希望,所以這樣來討好我,也在情理之中。
就這樣,我們來到目本國的寶幢城。據說供養大目寺的寶幢,就是這裏生產的,所以得名寶幢城。這裏的人不必去做其他工作,隻要專心生產寶幢,朝廷就會發高薪給他們,所以這裏的物價很高,很多外地人都來這裏做生意。
我們在這裏補給了一些幹糧,也捐建了一座寶幢,雖然我知道,其實佛祖不缺這個,但是作為世人來說,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畢竟我也是人類,要活在人世的。
她還額外捐建一個寶幢,我問她為什麽,她說:“菩薩,我已經脫了本殼,可是這世上還有那麽多老鼠沒有脫離本殼呢,而它們又都不討人喜歡,日子過得艱辛,所以我幫它們供養一下佛祖,種一點福田,希望它們日子過得好一點。”
我說:“你倒是有心。”不過我覺得這樣意義不大,畢竟修行靠自己嘛。再說,要是這樣有用,那麽觀音大士、地藏王菩薩等諸佛,還不幫我們這些眾生去供奉佛祖,讓我們都得到解脫嗎?
所以,這隻能算是一種心意,一種鞭策自己修行的動力,促使自己努力修行,早日修成正果而已,而對他人來說,基本上是沒有什麽幫助的。
不過這種心意,也是難能可貴的,這叫法供養,是佛祖他讚歎的,畢竟隻有這樣,才可能精進修行。所以佛祖要的是世人的法供養,而不是財供養。
隻是世人不理解這個意思,大部分認為佛祖貪財,死要錢,所以要那麽多貢品。當然,這也與某些佛門弟子有關,他們總是把信徒當提款機,卻不知道怎麽教信徒修行解脫,大搞財供養,卻從來沒有法供養。
這才給佛祖抹黑了。佛祖這個黑鍋也背定了。畢竟這可不是外人損毀佛門形象,而是佛門弟子自己幹的。世人總是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佛門的上梁,自然就是佛祖了。
捐建完了寶幢,我忽然想到,寶幢就是摩尼幢佛的三昧耶形,這一念轉過來,領悟到了原來摩尼幢菩薩修行的,就是以寶幢布施供養眾生諸佛之道,難怪他成佛後佛號寶幢如來。看來生活處處可以開悟,修行不必看經學佛嘛。
寶幢城外有一座寶幢寺,我沒有在這裏掛單,隻是來這裏拜了一下寶幢菩薩,然後就離去了。
過了寶幢寺,是一片黑鬆林,這裏有個獨狼怪,要過來吃我,結果沒幾下就被地中精給降伏了,拿來給我當了坐騎。我騎著狼,順利過了這篇黑鬆林,不過我可不敢騎著它去有人的地方,就把它給放了。
但是又擔心它傷人,所以就讓地中精給它施了一個法術,一旦它危害人類,就會遭受反噬。它也要生活,我不能強製不讓它吃其他動物,但是我的人類,我得保護人類不受它的傷害。
過了黑鬆林,前麵是一條大河,水流湍急,又沒有渡船,地中精說她背我過去,結果一背起來就說不行,說什麽背凡人重如山丘,根本飛不起來。
於是我們隻好去找渡船,沿著河岸走了幾十裏,也找不到渡船,卻聽到哪裏有鍾聲。這就意味著附近有人,於是我們就向鍾聲的方向走去,走了幾裏路,果然有人,是一個村莊呢。
我們來到這個村莊,這裏有一戶大戶人家正在做道場,等我們走到他家門口的時候,裏麵的僧道正好出門離去,守門的人對我說:“哎呀,師父,你來晚了,這法事都做完了,齋飯也沒有了。”
我說:“貧僧不是來趕經懺的,是來投宿的。”
他說:“那我去通報。”進去沒多久,出來說,“師父,老爺請你們進去。”
我們進去後,見到一個員外,他自稱姓柳,說這裏的柳家莊,問我們是從哪裏來的。
我說:“貧僧本是大虞國人士,從枯鬆國來前往菩提道場拜佛的,路過貴地,借宿一宿,來日就行。”
他說:“走不了,走不了。”
我問:“怎麽走不了?”
他問:“師父可看到剛才我莊上出去的僧道?”
我說:“看見。”
他說:“我們這裏,前麵那條河裏,有個妖怪,每年要吃一個人,今年輪到我家了,有心不給他吃,又怕他怪罪,隻好請人做個道場,把那人給送過去給他吃。”
我問:“那是什麽妖怪?”
他說:“不知,都叫他那伽菩薩。”
我說:“哦,那敢情現在那人已經送去祭他了?”
他說:“正是。”
我大怒,問:“是在哪裏祭祀?”
他說:“就是上遊頭三裏不到,有一座菩薩廟。”
我問:“送過去的人,已經死了?”
他說:“不不不,那妖怪不吃死物,隻要吃活人,所以隻是五花大綁了去的。”
我叫地中精:“走,我們看看去。”
她說:“好的,菩薩。”跟我一起出了柳家莊,往東走了兩裏多,到了那什麽菩薩廟,一看,偌大的廟堂裏沒有別人,隻有一個大活人被堵著嘴,五花大綁放在一個大台盤上。
我叫她:“你去放了他。”
她說:“是。”就去把他解下來。
他過來給我磕頭說:“多謝大師救命之恩。”
我問:“那妖怪一般什麽時候來?”
他說:“有膽大看過,天黑了就來。”
話還沒說完,柳員外他們趕來了,攔著我不讓我放那人離去,說:“尼菩薩啊,這萬一你要是降不住那妖怪,他沒吃到人,我們地方那可是要遭殃的,你可不要害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