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吃喝不窮
治平:趙大哥的孩子幹的啥工作啊?
老趙:我女兒就是一般家庭婦女,到東瀛打工三年,這不剛回來嘛!我兒子曾經是給無州鋼鐵藝術館搞維修的,還能掙點錢,後來無州劃歸齊州之後,領導被調走了,我兒子在那裏的活兒也不好幹了。這幾年跟他的一個朋友在安州包了個修路的工程。
治平:修路?這個就厲害了呀!現在都是承包商墊資先修,修好了政*府驗收完了才給錢啊!這說明你兒子這些年混了不少錢啊!
老趙:工程不算多大,就包了5公裏。
治平:哎喲,5公裏就不少啊!也得投資幾百萬吧!
老趙:還多。得上千萬。他和他的朋友平攤的。不僅是材料花錢,人工費也很厲害。現在的工人幾乎都是當天就得發工資的,要不人家不肯幹。
治平:厲害啊!你兒子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很有商業頭腦啊!
老趙:嗨,厲害啥?他也就是拿著我給他的那點錢作蹬就是了!我幹買賣掙的錢,不都拽到他身上,搞什麽創業去了!
治平:嗬嗬,敢闖蕩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啊!就怕那種坐吃山空,啥也不會幹的孩子。
老趙:唉,一輩子不管兩輩子事,隨他去吧!
……………………
治平:你現在不在咱這裏值班的時候,回到家都幹什麽?
老趙:養養花,釣釣魚,遛遛狗唄!
治平:遛狗?你也養狗了?我家最近也養了一隻泰迪,挺好玩的。
老趙:我養了四條狗呢!我養狗可不是為了玩,是為了看家護院,看護我種的樹呢!
治平:種樹?在地裏種的樹嗎?
老趙:對啊!我還有10畝地呢!全種樹了,比種莊稼好管理。種樹就是頭幾年辛苦,需要澆水打藥除草,三年後就不用怎麽管理了,樹長起來,遮住了太陽,草就長不起來了。
治平:你種的什麽樹?
老趙:現在種的是核桃。以前是種的白楊樹,已經賣了兩茬了。
治平:賣樹也賣了不少錢吧?
老趙:唉,白楊樹不值錢,十畝地的樹,一茬才賣八九萬。後來我聽人家說,種果樹經濟效益不錯,就開始種核桃樹了。
治平:核桃成熟了的時候,還得雇人打核桃嗎?
老趙:哈哈哈!你可真是個書呆子!連這個都不懂?核桃還用得著打?成熟了自然就會落下來。我隻需要拿著袋子撿拾就行啦!
治平:奧,你養狗就是看樹,怕人偷核桃啊?
老趙:也就是核桃熟了的時候才看看。一年大部分時間用不著看的。核桃不熟的時候不好吃,沒人偷。再說,一弄一手青,染上顏色很難褪去,沒人去偷不成熟的核桃的。
……………………
治平:我還忘了問趙大哥家在哪裏住啊?
老趙:就在城西小王村。我住的離村民有點遠,因為是我買的一個廠子的地皮,在那裏蓋了個二層小樓。
治平:哎喲!趙大哥還是住的大別墅呢!
老趙:嗯,院子不小,有一畝半地。
治平:什麽?一畝半地的院子!1000平方米啊!你這不就是個土豪嗎?要是在城裏有這麽大地皮,不得值好幾千萬啊!這個地皮你是花多少錢買的?
老趙:不貴,我當時才花了一萬兩千元呢!我買得早,這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治平:我的天呐!簡直就和白拾的差不多啊!你怎麽買到這個地皮的?
老趙:當時這個廠子的老板不想幹了,就問周圍的那些廠子,有沒有人想買地。沒想到周圍的那些廠主都很苛刻,才肯出八九千塊錢。我聽說了這個消息,就托了一個認識人,跟他商量,一口價,不跟他砍價的,他想要多少錢,我就給多少錢。幾天後來了消息,說是一萬二就賣。我就一口答應了。然後我出錢辦了個酒席,找了證明人,就把這塊地買下來了。
治平:這說明老大哥太有眼光啦!你知道地皮會越來越值錢啊!
……………………
老趙:買了這塊地之後,我就在上麵蓋了大房子,上下兩層樓,得有五百多平米。以前住小房子,一直盼著住大房子,結果蓋了大房子,我兒子還不願意住,嫌打掃衛生太費事。他結婚之後,非讓我又在城裏買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說什麽覺得小房子更溫馨,唉!
治平:人就是這樣,一旦擁有了什麽,往往就不覺得這個東西好了。這山望著那山高啊!
老趙:其實我村裏拆遷的時候,也分給我了兩套樓房,我都轉手賣出去了。早知道兒子不想住大房子,就給他留著了。我女兒村裏這幾年也拆遷,分了三套樓。
治平:我的天!你女兒家也這麽富啊!
老趙:我女兒隻生了一個孩子。我勸她再生一個,她還不願意要。我說:
“這麽多房子,將來給誰住啊?”
可是怎麽說她也不聽。現在的年輕人就是隻想自己過輕鬆日子,不願意讓孩子拖累了。
治平:是啊!國家放開了二胎政策,生育率也沒有很明顯的提高。我覺得下一步很可能就要全麵放開,隨便大家生,願意生多少就生多少了。
老趙:就算那樣,也不一定有多少人願意生。現在人的生育觀念,跟幾十年前完全不一樣了。
治平:是啊,我在上海有個親戚,家裏有的是錢,也有房子,可是小兩口就是不肯要孩子,直接丁克家庭了!他父母氣得要死,可就是管不了孩子啊!
老趙:唉,我也想開了。孩子愛咋樣就咋樣吧,我也管不著女兒家的事了。自己吃好喝好就行了,眨眼一輩子就過去了。
……………………
治平:對了,趙大哥你平時怎麽來上班啊?
老趙:開車啊,門口那輛麵包車就是我的。其實我家裏也有小轎車,不過總覺得要是開著轎車,來當這個保安,還真是怕別人當奇葩笑話呢!
治平:嗬嗬,開麵包車來上班,和那個開寶馬當保安的,也有相似之處啦!不過,你這才真是想開了。他們那些騎電動車來上班的,要是路遠,風吹雨淋日曬的,可不是個滋味。不過,你開車,可就沒法喝酒了啊!
老趙:這個倒不要緊。我跟老張在家屬區值班,是這樣分工的,每個人值班是一天一夜,第二天早晨交班。所以我值班的時候,喝點酒也沒什麽,中間我又不開車出去。
治平:你一天喝一頓酒嗎?
老趙:嗬嗬,基本上一天兩頓。咱這邊又沒啥事兒,不像前邊學校大門那樣得盤查學生,喝點酒無所謂的,不耽擱正事兒。
治平:一頓大約能喝多少酒?
老趙:有時候一碗子,喝高興了就兩碗子,有時候再多點也說不定。
治平:嗬嗬,和我父親倒也差不多。我父親是一天喝三頓酒,早晨起來空著肚子,先喝上一碗子再說。
老趙:空著肚子喝酒,對身體可不好啊!
治平:沒辦法,我父親就這樣,是個幾十年的老酒鬼了。他覺得吃了飯再喝酒,酒就沒勁了。空著肚子喝酒過癮。
老趙:其實我也是啊,這一輩子不知道喝了多少酒,抽了多少煙了。光我喝的酒,抽的煙,錢加起來,也夠買一套樓房的了。可是呢,那些不抽煙不喝酒的,有很多人也沒買上樓,還不如我過得滋潤呢!我這輩子在很多人眼裏花天酒地的,浪費了很多錢。可是呢,我常對人說:
“吃不窮,喝不窮,盤算不到才受窮啊!”
治平:對對對,這句話很經典。老話說,富不過三代,吃喝不窮,因為有能力來錢就行;可是算計不到的事情太多了,就白搭了。很多人說富的時候要節約,不要浪費。但實際上錢根本就不是省出來的,而是賺來的。
……………………
——作者注:
恰好我剛看了一篇講述家風家訓的文章,講述人叫張秀榮,也提到了這個“吃喝不窮”的道理,本文轉載給書友們看看吧!
張家的家訓:
吃不窮,喝不窮,打算不到就受窮。
要想出類拔萃,必定背後受罪。
勤儉持家,與人為善,遠離賭博,小心謹慎,不沾別人的光。
——張秀榮今年73歲,老家在大東關村。她1961年高中畢業到縣醫院婦產科、兒科工作。1985年張秀榮來石莊,在石藥集團的門診工作,50多歲時辦理退休手續,2010年前後讀老年大學醫學班、文學班。
爺爺張邦義說“吃不窮、喝不窮,打算不到就受窮”,他提倡省吃儉用,但對受窮的鄉親不吝嗇,遇到饑荒年常常“開鍋放飯”,施舍他人;父親張中元一輩子大公無私,更讓後輩欽佩,尤其他教育子女“要想出類拔萃,必定背後受罪”,讓張秀榮受益終生。如今提及爺爺、父親留下的家訓,張秀榮的心依然溫暖無比。
……………………
(一)爺爺說
“吃不窮,喝不窮,打算不到就受窮。”
我的爺爺叫張邦義,大東關村人,他是舊社會師範畢業,教私塾三十多年,後因曾祖母經常有病,爺爺就回家種田照顧老人。
在我剛記事時,爺爺跟我說:
“孩子你長大以後,無論跟誰合夥做買賣賺了錢,掙三分錢給人家二分,你要一分,為什麽?這樣都願意和你打交道,幹在前邊,吃在後邊,人家會喜歡你。”
爺爺一心向善:每逢過年,提前一個月準備好筆墨,為全村人、鄰村人免費寫對聯一個月。誰家過“紅事”請爺爺當管家,一旦為彩禮、陪嫁有爭執,他就出麵調解;誰家分家、打架、吵嘴,有難事都找爺爺去辦,爺爺給他們講“以和為貴”,一個朋友一條路,一個仇人一堵牆,批評那些死不講理的人,最後兩家都心服口服。
爺爺勤儉持家,他吃平常飯、穿平常衣,家住城關鎮集市中心最熱鬧處,為方便路人,他建了一個大廁所,打掃得幹幹淨淨。
爺爺幹農活也很在行,種的茄子長得像大海碗,冬瓜像水桶,大白菜心硬得一個人踏上去沒事。菜吃不完送親戚、送朋友、送鄰居……
我記事時,家有十二三口人,吃飯時我離爺爺近,看他吃飯碗上一個小米粒也不丟,吃飯時碗上沾點油,他會用餅子、饅頭擦得幹幹淨淨,我全學會了。小妹說我是爺爺的好徒弟,到現在六十多年了,都保持這習慣。
每年秋收,爺爺都把幾家貧窮的親戚叫來,給我家隨便幫幾天忙,走時就給他們很多糧食、錢、衣服等。
舊社會經常遇到饑荒年,人們到處流浪,老爺爺和爺爺就就施粥,做一大鍋燜飯,熬一大鍋菜給饑餓的人吃。
爺爺說,要遠離賭博,賭博不能發家致富,好吃懶做臭一條街沒人理,耽誤後代成家立業。
爺爺還說,過日子要打算,吃不窮,喝不窮,打算不到就受窮。
早前,爺爺的好名聲在外,被選為縣政協委員,縣裏的供銷社是爺爺幫助成立的,農村信用社也是爺爺幫助成立的。
……………………
(二)父親說
“要想出類拔萃,必定背後受罪。”
父親張中元,他是一位離休幹部。1917年出生,1997年病逝。
抗戰年代,父親在縣一中上學,因為東瀛鬼子來了,學業被迫中斷,回到了老家。也是因為有文化,他被鬼子抓走抄寫材料,父親將材料內容記在心中,並將裏麵的情報送給黨的地下工作者。
父親為人厚道正直。1950年,新中國成立不久,人民銀行需要文化人,父親能寫會算,村幹部找到父親,讓他到銀行工作。父親每天收回兩三麻袋人民幣,總能分毫不差地上繳國庫。
父親不善言語,上班隻管幹活,所做賬目一目了然,別人都說他寫寫算算好本事。銀行同事跟他開玩笑,給他起綽號“石頭杵子”。杵子是古時候用來搗米、搗麵的工具,意思是說父親隻會幹活,沒其他心眼。可誰的賬目弄不清了或有了疑問找父親幫忙,他會一一解答。
上世紀60年代初生活困難,人們吃樹皮、野菜、蒲草根,父親下鄉幫村裏開荒種地,耕、種、犁、耬、鋤、耙樣樣會,社員們叫好:
“這個下鄉幹部幹活真潑辣。”
種的荒地豐收了,社員分得救命糧,村幹部和社員商量:
“下鄉幹部出了這麽大的力,該給他一份救命糧。”
那時父親瘦得皮包骨頭,但是他說啥也不要救命糧。他說:
“這是我的工作,應該幹的。”
村幹部有點生氣,說:
“沒見過你這樣的老實人,有點傻。不要不行,當幹部也得先要活命,才能幹好工作。”
趁父親有事不在,村幹部把五六十斤玉米放到他的住處,回去又把大隊辦公室門鎖住。父親想把玉米送回去,沒人接,隻好把玉米帶回家,全部送給爺爺奶奶保命。當時,一分錢一斤的胡蘿卜漲到五毛錢一斤。可見玉米的貴重!
上世紀70年代初,人們生活雖然好轉,但依然不得溫飽。上級為了鼓勵老百姓養豬,規定母豬生了小豬可補助280斤豬飼料。豬飼料是山藥幹和玉米,人也可以吃。有人鑽空子,找獸醫大開飼料票。有的開到一千多斤,少的也有幾百斤。獸醫們也借此機會,渾水摸魚,養家糊口。
糧食局在短期內發現一大倉庫飼料賣完了,太不正常,立即停賣,調查後對虛開票的人做了不同處分。全縣一百多名獸醫,就一人沒虛開票,受到表揚,那就是我父親。
父親對工作是兢兢業業,對兒女是男女平等。母親告訴我,我剛學會爬時,一次自己在炕上睡覺,醒來爬到桌子上,把火柴盒撕開,吃了大半盒火柴棍上的硫磺。父母發現後趕緊給我喂中藥解毒(當時沒有西藥)。
父親怕不保險,抱著我到十裏地以外找大伯的師傅李先生治療。因硫磺中毒,我頭上、臉上長滿了黃水瘡,頭發全沾在頭皮上,耳朵眼兒滿是黃水,眼睛粘在一起,簡直不像人樣了。
李先生看了直搖頭,但看在大伯的麵子上,也不好說不治。在當時,把健康的女孩子扔了的也有,甭說病得不成人樣了。父親每天抱我去上藥,風雨無阻。三四個月後,我竟奇跡般好了。
父親常對我說:要想出類拔萃,必定背後受罪。別人會的,你也會,那不行。別人不會的,你會,這樣才行。父親確實是這樣做的。我一生謹記父親教誨,感念父母之恩。
……………………
(三)講述人說
我曾給幾十個家庭義務接生。
我的父親、兩個大伯都會中醫,受他們影響我對醫學也很感興趣,高中畢業後我進入縣醫院,一邊學習醫學一邊工作,六年的時間我對產科、兒科等十分熟悉,光在產科就接生了200多個嬰兒。
我謹記父親對我的教誨,必須出類拔萃,當然在工作之餘我努力學習,確實也遭了不少罪,但這都是我喜歡做的事。當我看著一個個嬰兒從手中“誕生”,我就感覺十分快樂。
遺憾的是,我的家庭成分是富農,在那個年代注定影響到我的工作,雖然我很優秀,但我在醫院幹了六年也沒能轉正。後來我離開了醫院,和我的同伴開了門診。
本來我是負責抓藥的,但因為醫術挺好,我除了抓藥,還負責看病,很多人都很信任我。之後我又到村裏衛生所上班,從那時開始,我就經常救濟一些窮人,即使他們沒錢我也給他們看病,給他們開最便宜的藥。有的家庭太窮,我一分錢不收,他們都把我當成“愛心天使”。
之後我嫁到鄰村,不再做醫生了,而是種地養家。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慕名找到我,有的是讓我給看病,有的是讓我給接生。雖然不是醫生了,但那幾年我義務給人接生,有幾十家,有幾十個嬰兒通過我的手來到了人間。
大家夥兒感謝我報答我,有人給我米麵,有人請我吃飯,我都委婉地拒絕了,因為我隻是幹了我喜歡的事。
我這輩子挺平淡的,但好在幫助了不少人,所以這心裏挺踏實。當然,我能這樣,主要是受爺爺、父親影響,心甘情願做點力所能及的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