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家天下的弊端
“天意在秦啊!”
站在閣樓三樓,薑珝望著月色,輕聲歎息道:“天意在秦,無可奈何啊!”
秦國今年便會攻打趙國,可去年卻是北方大旱,趙國糧食收成很少。
若不出預料的話,等今年春耕過後,秦國就會派兵出征了。
春耕之後,去年囤積的糧食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今年的糧食還尚未有收成,正是趙國國力最虛弱的時候。
而秦國不一樣。
秦國水渠修成後,已經不是靠天吃飯了。
即便老天不開眼,可秦國靠著水渠,依舊可以保證田裏的糧食正常生長。
薑珝也不得不感歎命運,老天真的是站在秦國那一邊的。
薑珝這個‘穿越者’,即便有超出嬴政兩千多年的見識,可也未必能打過有蒼天相助了‘位麵之子’。
穿越者王莽與位麵之子劉秀一戰,最終依舊是神通不敵天數。
漢高祖劉邦曾經多次麵臨死局,卻總有奇怪的天氣相助,助他逃脫死局。
秦王嬴政的氣運就更不用說了。
嬴政登基之後,內有賢相呂不韋輔政,外有六國昏庸無能的君王,以及權傾朝野的權臣禍亂朝綱。
等嬴政成年之後,先有嫪毐叛亂給他聯手,隨後更是兵不血刃的逼迫呂不韋退位。
休整了七八年,而後大軍東出,僅僅十年左右,便一舉滅掉東方六國。
這真的是天命所歸。
而薑珝呢?
薑珝感覺自己也是有些氣運的,例如那次與匈奴一戰,老天就在幫助薑珝。
可這一次對上了秦國,薑珝卻能深深感覺到,嬴政身上的氣運遠超自己。
“侯爺何必如此感慨?”
焱妃走到薑珝身後,語氣平和的說道:“天意雖在秦,和侯爺又何嚐沒有逆天改命之能?”
薑珝淡淡道:“此話何解?”
焱妃看著薑珝的背影,輕笑道:“看侯爺一副自信的樣子,想必就算緋煙不說,侯爺心裏也清楚的很。”
薑珝曾經看過洪荒留的小說,小說裏麵常說,天道之下,小勢可改,大勢不可改。
以前薑珝不信。
可穿越之後,尤其是這幾年,薑珝是越來越相信命運之說了。
這不是鬼穀派所謂的命運,而是真正的命運,冥冥之中似乎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才操縱天下的命運。
就連焱妃的話,薑珝也是有點相信的。
自己可以改變命運。
薑珝其實也不得不相信,若是不信焱妃之言,薑珝也就沒必要去與嬴政、劉邦等人爭奪天下了。
薑珝等了一會,玄翦、墨鴉、蕭何、李賀、梅三娘、焰靈姬等人相繼到來。
這七人,就是薑珝如今的核心班底了。
玄翦與墨鴉代表情報,蕭何代表政治,李賀代表軍方,梅三娘、焰靈姬、焱妃三女,亦能為薑珝出謀劃策。
額……梅三娘就算了。
薑珝隻是為了表示自己很信任她,才讓梅三娘參與議事的,她根本就出不了什麽好主意。
焰靈姬這些日子學習很用功,她想幫薑珝辦事,薑珝也就由著她了。
“秦國那邊調查清楚了?”
墨鴉拱手道:“秦國以王翦為將,領兵二十萬攻打趙國,從時間上來推算,再有兩三年,秦王政就會在鹹陽舉行誓師大會,而後大軍出征。”
“至於邯鄲方麵……”
墨鴉猶豫了一下,說道:“大將軍數次請命想要帶兵迎擊秦國,但都被太後駁回。春平君與郭開提議增兵邊疆,隻收不出,等待秦軍糧草耗盡自行退去。”
“齊國大軍也已經集結,但似乎並沒有出兵的意圖,燕國同樣也是如此。”
見薑珝不說話,蕭何首先分析道:“秦國以王翦為將,必然存著再來一次‘長平之戰’的野心,想要削弱趙國國力。王翦乃戰國名將,實力不容小覷,趙國之中,或隻有大將軍與薑侯才能抵擋。”
“可太後打壓大將軍之意明顯,除非趙國戰敗,否則太後絕不會讓大將軍或侯爺您參戰,以免功高震主。”
“侯爺若想出戰秦國,還需等趙國失利後,再行上折請戰,而且侯爺還要駐守北境,最多隻能帶兵五萬。”
這就是國內爭權奪利的弊端了。
明明強敵已經兵臨城下,可娼後就是不想讓李牧出戰,哪怕薑珝請戰,也要等趙國戰敗後才行。
這一戰敗,還不知要戰死多少士兵,被秦國奪取多少土地。
曆史上,在呂不韋身死到秦國滅韓這段時間當中,秦國曾經兩次攻打過趙國,為的就是削弱趙國的國力,讓趙國無力救援韓國。
兩次大戰,趙國失地無數,傷亡士兵接近二十萬。
而後秦國攻韓,趙、魏兩國根本不敢出戰。
娼後掌權,看似給了薑珝不少助力,可於國而言,卻沒有絲毫益處。
哪怕當初薑珝扶持趙嘉上位,隻怕也不會輕易讓李牧和薑珝出戰。
功高蓋主,是左右君王最忌憚的。
可若每一次戰事,派別人出戰皆敗,隻有派李牧出戰才能勝,隻怕這君臣之間的嫌隙將會更大。
家天下的弊端便是如此,為保證自家的權利,根本不顧國家如何,更不顧百姓生死。
若是遇上一代英主還好,若是遇上昏君,那可真是天下的災難。
所以哪怕薑珝再怎麽貪權,薑珝未來也一定會限製皇權獨大。
薑珝可以保證自己,但卻不能保證自己的後代不會出現昏君。
軍政分家,以相權治國,以‘國防部’治軍,將皇室從國家軍政大權中獨立出來。
哪怕薑珝私心再重,最多不過是給皇室‘一票否決權’罷了,以及相國與皇帝共治天下。
這些事可以等以後慢慢考慮,薑珝回過神來,淡淡道:“無妨,趙國的損失與我們無關,我們現在也改變不了什麽。一切就按蕭何先生的意思去辦吧,我們靜候前方戰事消息即可。”
這話雖說有些冷血,可薑珝又能如何呢?
現在請戰,然後讓娼後駁回,然後繼續請戰,將自己在娼後心中的形象破壞殆盡?
雖說自古以來都是文死諫、武死戰,武死戰倒還罷了,可‘文死諫’這句話,聽上去似乎是在說文人風骨,可實際上又何嚐不是一種辛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