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章 數字化智能工廠!
“現階段的人工智能技術是從互聯網大數據發展起來的,國內外的互聯網公司在大數據上占優勢,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得最好的也是這些互聯網大集團公司,我們國內的這些製造企業在這個上麵是非常吃虧的,歐美這些傳統製造業巨頭公司優勢就大得多,因為他們在工業軟件上麵很占優勢。”
楊傑開口說道:“工業升級轉型還需要大數據平台、工業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工業軟件等,情況還是非常複雜的。”
“我們華興科技集團公司算是比較幸運,在大數據跟人工智能技術上抓住機會占了先進,另外通過多年的努力在製造技術上補短板,並且本身這麽多年來在多個產業領域裏麵進行的研發生產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對我們自行研發的各種工業軟件進行了反哺,我們的工業軟件現在已經是做得很好了,也不怕跟這些傳統的製造巨頭公司在這個上麵競爭。”
楊傑繼續說道:“我們華興科技集團公司能夠幫助國內這些製造業現階段不需要多大的投入使用我們的技術係統就能直接見效,實實在在的地幫助這些企業提升效益,而且並不需要一定需要精通人工智能技術的人才也能用我們的這套技術係統開展工作。”
楊傑開口說道:“而國內的設備供應商為了滿足企業的轉型升級,也並一定要追求最先進的製造技術,著力點應該放在研製具有柔性化生產能力的設備,可以應付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能夠在短時間內開發出多品種、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才是最關鍵的。”
“其實我們國內輕工業真正麵臨的是產能過剩和產銷脫離的問題,機器設備本身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能夠破解這個難題的最好的辦法是互聯網大數據加人工智能加企業生產管理、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等軟件,再加柔性化生產線,徹底改變以前那種以大批量生產、低成本,以產定銷模式,企業能夠對市場和客戶的需要作出極快的的響應,增強製造企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員工勞動生產率,改善產品質量。”
“就算沒有柔性化生產線,我們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提供的這套技術係統也能大幅地提升現有企業的對市場和客戶的響應速度,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
“現在國內隨著我們國內的這種大規模製造生產,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大批量生產也是達到瓶頸,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消費者對個性化需求日益強烈,國內企業也是要改變思路,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以需定產的這種柔性化生產模式才是我們國內輕工業最需要的,考驗的是生產線和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幾乎是對傳統的供應鏈重新洗牌,另外對設備產商也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楊傑開口說道:“不過這個是之後國內製造企業要升級的內容,也不用那麽急切,我們的技術係統已經足夠滿足國內現階段大部分的企業小幅度升級的需要了。”
“你說的這個柔性生產線是怎麽一套技術?”
曾嘉寶開口問道。
“這個是我們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內部企業研製出來的生產係統,也是我們公司數字化智能製造工廠中的六大智能關鍵技術。”
楊傑開口說道:“我們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很多麵前消費者,訂單生產的指令完全是由消費者獨個觸發,從接到訂單的那一刻開始,我們旗下公司的生產係統和供應鏈係統以及配送係統就必須對單個需求全部做出最快的響應,為了最快將產品送到客戶手中,而且客戶對產品的需求也是不一樣,也是逼得我們上馬了數字化智能製造工廠。”
“我們旗下的這種工廠最小的模塊是由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及物料運送存貯設備構成,可以加工多品種產品,工廠由很多這樣的模塊構成,並且用計算機係統將自動化立體倉庫打通,從訂貨、設計、加工、裝配、檢驗、運送至發貨全部流程走完,實現全廠範圍的生產管理、產品加工及物料貯運進程的全盤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應用技術,實現了工廠柔性化及自動化,也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楊傑開口說道:“現在我們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多家公司都在建設這種數字化智能製造工廠。”
“你們這樣的數字化智能製造工廠可不便宜吧?”
曾嘉寶問道。
“確實是不便宜的,為了研製這樣的數字化智能工廠需要的柔性製造係統,我們公司的技術團隊為了攻克眾多的技術難關也是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主要還是集中在了這些設備的控製係統軟件算法上麵,不過我們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在這方麵的技術團隊多年來積攢下了大量的製造工藝包,總算是解決了眾多的技術難題,在生產不同係統產品產量的時候能夠保持盈利,而且也能夠輕鬆地快速擴充產能,處理故障的能力也很強,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楊傑談到這個的時候臉上也滿是自豪之情:“不過我們華興科技集團公司也可以租賃的方式向國內的這些製造企業提供這方麵的製造模塊或者係統,國內的企業也是可以享受到這種先進製造技術的。”
曾嘉寶點點頭,“這倒是非常好的辦法。”
“當然,輕工業產業進行轉型升級最重要的還是要進行技術創新,這些技術創新其實並不需要自身一定要投入多大的研發力量,即使沒有研發能力,企業也能相對順利地進行大部分工藝創新,而這個靠國家的工業互聯網平台是可以做到的。”
“嗯?你說的這個怎麽實現?”
曾嘉寶饒有興趣地問道。
“這些創新一部分可以由設備供應商來提供,這些企業在采用新機器時,隻需將新技術整合到現有的工藝,以及對員工重新定位和培訓,通常無需對企業內部研發活動進行額外投資。”
“另外我也是希望這些企業能夠從國家工業互聯網平台上得到各種自己需要的技術資源,由國家出麵打造一個技術資源池,國內眾多的製造商以及國內的研究機構可以將自己設計的工藝包可以放在這個技術資源池裏麵進行出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