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之大學霸> 1695章 獨步全球!

1695章 獨步全球!

  因為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在約翰牛國內收購了一家燃料電池供應商,並且和另外兩家燃料電池技術公司有技術上的合作,並且在約翰牛北部地區買下了一個裝機容量在四百多兆瓦的大型的風電場,另外也是陸續地建設了多個中型的陸上風力發電項目,並且投資建設了多座高溫電解製氫工廠,到現在已經成為了約翰牛國內最大的新能源巨頭公司,也是約翰牛國內的第三大能源巨頭公司,外界絕大部分的人都以為這家新能源公司是約翰牛國內自己的公司。


  當然,歐洲能源公司不管是在約翰牛還是其他歐洲國家在新能源市場裏麵都是處於一種悶聲發財的狀態,不聲不響地成為了歐洲這邊分布式能源係統主要供應商的同時也是向不少大型新能源商供應先進的高溫電解製氫裝置以及儲能係統設備。


  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的包括南奧電力技術集團公司以及華興光伏科技集團、華能核電科技集團都有研發發電端儲能係統技術,飛輪儲能係統、超級電容電池儲能係統、熔鹽儲能係統都進行了研發。


  以前南奧電力技術集團是以鋰電池加超級電容電池混合儲能係統為主,不過這幾年改為了飛輪儲能係統加超級電容電池儲能係統了,並且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針對不同的使用運用環境開發了不同係列不同規格的產品,這些產品核心關鍵技術全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用的都是自家的複合材料以及合金材料,控製係統核心算法軟件自己編寫,又有大量的實際運用工程技術經驗,近幾年國內風能和光伏電站配套的儲能係統基本上用的都是華興科技集團公司的這種儲能係統。


  雖然歐洲這邊也有研製類似儲能係統的公司,不過大部分的研發都是高校和一些科研機構來完成,並沒有實現規模化量產,而這些公司都是一些小公司,得不到多少的資源,隻能是依靠一些大型的集團公司或者從國家手中拿到一些示範性工程的訂單,不過訂單數量都是很少的,所以這種飛輪儲能係統設備都是非常昂貴,一個項目的造價甚至接近跟第三代核電站的造價差不多,很多都是科研性質的項目,這些大集團公司顯然是不怎麽樂意用的。


  不過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在這方麵就非常積極,自己募集了一批這方麵科學家團隊一直在進行飛輪儲能係統產品的研發,之前主要是配合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和海軍工程大學聯合研發的那套高功率脈衝電源係統設備。


  華興科技集團這中間也是將這套高功率脈衝電源係統技術開始用在了自家的眾多大科學裝置工程以及國家大型電網工程項目裏麵,自家的能源工程項目當中也用了不少,同時也是向中東地區的能源項目也是賣出去了不少。


  楊傑跟國內高層以及中東地區的高層關係很好,而且楊傑在產品技術上也是挺能忽悠的,關鍵是華興科技集團公司研發的儲能係統產品技術貴是貴,但是各方麵的性能還是很靠譜的,所以這套產品係統也是越賣越多。


  因為賣得多,華興科技集團公司這方麵的儲能係統成本一直都是持續下降,主要是華興科技集團公司也是想盡辦法將研發的這套儲能係統拆開了很多子係統融入到了自家現有的產品設備當中進行出售,這套辦法可比單獨賣這套係統要強得多,客戶群體也願意為此買單。


  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在高功率脈衝電源技術上主要是集中在超級電容電池和超導以及永磁飛輪儲能技術研發上,因為從事這些技術研發的各個集團公司本身現在都是非常賺錢,加上大老板楊傑對此是很重視的,每年在這些技術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金,這種研發強度是很驚人的,並且每年都有不少的技術研發進展。


  別的不說,現在奧德科技公司在半固態超級電容電池方麵進展是相當大的,因為技術團隊一直在研發這種凝膠狀態的石墨烯以及凝膠電解質和新型的隔膜和電極材料以及新型的超級電容電池結構和控製係統,這些核心關鍵材料自己都能研發生產,已經成功地將超級電容電池能量密度提升到了一百五十多瓦時每公斤,差不多快追上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成本也降到了一百四十美金左右,這個已經是極為了不起的技術進展了。


  電極材料、電解液作為影響超級電容性能和生產成本的關鍵因素,在研究中一直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


  以前這方麵的米國和霓虹國以及南韓在這方麵的技術研發確實是很厲害,不過奧德科技公司成立後那是投入了相當大的力氣進行高強度的研發,那自然是迅速地實現了在超級電容以及超級電容電池對海外這些產商的趕超,現在在半固態超級電容電池的技術產品上更是獨步全球。


  能夠做到這個地步主要還是華興科技集團公司不斷地將超級電容電池係統用到了自家的汽車上麵以及激光加工設備等走量型的產品設備上麵,每年都是數百萬套甚至更多,自然是極快地將超級電容電池產品的成本給降下來了。


  同樣的,永磁飛輪儲能以及超導飛輪儲能係統跟超級電容電池也是同樣的方式搭載在華興科技集團公司的產品設備中一起賣出去,迅速地實現了規模化量產,這種飛輪儲能係統產品技術自然是越做越好。


  華興科技集團公司這麽多年來一直在技術研發上都是這樣的,都是以點破麵,在某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後,這些技術迅速地延伸到華興科技集團公司旗下眾多兄弟集團公司的產品設備裏麵,這些子集團公司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都是團體作戰。


  而華興科技集團公司多年來一直埋頭在製造業上下苦功夫,楊傑以前搞互聯網這些業務賺來的錢通過總部的調劑相當大的一部分還是集中在高端製造業上的技術研發以及產業鏈的建設當中。


  相反,歐洲以及米國方麵的製造業卻是一直處在失血當中,因為大量的資金都集中在金融產業當中去了,現在很多技術研發已經隻剩下高校以及國家的科研機構在搞了。


  華興科技集團公司現在這些新能源技術設備以換馬甲的方式在約翰牛等歐洲國家不斷地斬獲訂單項目就是一個明證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