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章 研發模式!
聽到楊傑的話,研發中心的人都是紛紛露出驚喜的神色來——
自己這位老板要甩開這些國內的軍工企業單幹,而且已經將目光看到了多年之後的長遠目標,這些人心中自然是無比欣喜。
研發中心有好幾位是從軍工企業出來的技師,對過國內生產輕武器的軍工企業的真實情況是非常了解的。
尤其是中間的這位三十來歲的陳海通非常激動,心說自己這位老板多次提到子彈設計跟發射藥的重要性,總算是找到了國產輕武器品質差的症結所在了。
他是國內發射藥廠的一名化學工程師,他是八十年代末期進入國內的一家發射藥廠工作的,工作的內容就是對發射藥的改進。
他參加工作幾年後剛好趕上一批5.8毫米槍械陸續投入考核與試驗,之前八十年代的生產的庫存彈藥陸續出庫使用。
當時就發現發射藥中的緩蝕劑結痂,那些壓片的發射藥在低溫的時候反彈,子彈的可靠性很差,而且槍口煙大不說、子彈發射後留下的殘渣也多多,清理起來很困難,而且爆溫過高,對內膛燒蝕很厲害,而且膛口壓力大,產生的噪音也大,而且發射藥燃燒沒有規律,造成了彈道效果很差。
十多年來陳海通所在的單位一直對發射藥進行改進,更多的是在發射藥本身上想辦法,但是局限於測試手段,很難對發射藥燃燒的過程進行直觀的觀察和得到具體的數據,隻能是通過步槍發射子彈後擊中靶標後進行觀察。
但是子彈又是子彈廠生產的,生產子彈的時候裝藥量跟彈頭重量之間的公差不做測量,再加上彈頭跟彈殼的同軸度又控製得不好,子彈初速和膛壓之間的公差也不做測量,這還搞個屁!
為此發射藥跟子彈廠之間也是相互扯皮,雙方誰也不讓誰。
以前仿製過程一般都是重視槍,不太重視彈和發射藥,尤其是在大量仿製蘇式輕武器時,專業劃分得又小又窄,槍、彈、藥雖然是一個不大的係統,但專業分得這麽細,從頭到尾就沒有把槍、彈、藥綜合在一起的交叉學科,所以幾十年過去了,懂得整個係統且居於頂層位置的專家可以說沒有,這個大係統根本就沒有人在研究,缺乏理論研究。
而且到現在為止國家對對彈藥的研製都是以大會戰的形式完成的,高層需要什麽樣的武器彈藥,然後國內幾十家工廠企業組成一個臨時國家隊完成國家交代的問題。
國內也就那麽幾家子彈廠和發射藥廠,其他的全都是槍廠,二十多家槍廠盯著這麽幾家子彈廠和發射藥廠,弄得這些子彈廠和發射藥廠壓力十分大。
等到槍械設計完成,這個團隊就解散了,生產出來的槍械和武器彈藥交付給部隊後自然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卻沒有人對武器彈藥進行質量跟蹤和持續改進。
一直到現在為止,國內的輕武器的研發生產都是這種局麵。
別的不說,光是之前國內確定下來的5.8毫米小口徑子彈的口徑是根據是由25家單位的分工中確定的,當時以小口徑的上限6.0毫米為上限,以此確定6.0、5.8、5.6、5.4毫米等口徑,再按地區條件交給各單位,分頭研製,到最後隻剩下6.0毫米與5.8毫米兩個方案進入選型,通過選型測試,結果是5.8毫米方案稍好,上麵拍板定下了5.8毫米這個方案。
按照科學合理的研發模式來說,口徑、質量和初速這三大要素,是在彈道優化方案中確定的,國產輕武器彈藥的這種研發模式就頗為不正常。
而且03式槍族定型後,部隊在使用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人都是直接找槍的問題,槍廠又把這些問題怪在子彈廠和發射藥廠,三方自然都是誰都不服誰,互相推諉扯皮。
而且在輕武器方麵國內根本就沒有什麽權威的人物,自然是鎮不住場。
陳海通在發射藥廠工作這麽多年後幾年前也是提出了很多發射藥的改進技術方案,也是摸索出了雙基發射藥的配方,通過實驗表明這種發射藥的爆溫比之前的發射藥溫度低了很多,他也是向廠領導提出要建立一套研究發射藥在膛內的燃燒規律的測試係統,但是廠裏領導嘴裏說著支持,但是就是不落實,一直拖延。
他心中也是非常失望,去年中原汽車公司的人找到他,承諾給他想要的研發條件,於是他也是欣然從發射藥廠離職後進入了輕武器研發中心。
他知道自己這個大老板是個技術天才,不過那也是在芯片跟通信技術上,讓他想不到的是老板在輕武器方麵也是個內行。
不過嚴格說起來,自己這個大老板算得上是一個科學家,聰明絕倫,他要想鑽研什麽東西那也是非常迅速的東西。
不說別的,這個輕武器研發中心的研發部門將槍械、子彈、發射藥全都整合在一起,雖然有不同的技術部門,但是這些研發部門都是聯動的,研發槍械的時候子彈、發射藥部門都必須要參與進去。
而且確定了一套非常嚴謹的研發模式——
以彈道優化方案來確定子彈口徑、質量、初速,設計出不同的槍型需要的子彈,然後再確定這些子彈發射藥的燃速控製膛壓下降的快慢,從而確定發射藥的裝填量和藥丸的加工工藝,嚴格控製初速的跳動量,使各發彈頭到達槍口時,槍口端麵振動相位變化較小。
這個確定下來,也就確定了槍管的長度和內膛尺寸和膛線。
因為槍械在射擊過程中,由於擊發時火藥氣體的作用,自動機複進到位時的撞擊,以及槍管自重、質量分布不均等因素使槍管發生振動,而且槍管的振動形式很複雜,一般有橫向、縱向和扭轉等。
武器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如何控製減少槍管、自動機複位撞擊的振動、並且要使彈頭飛出槍口和振動做最有利的相位配合以及設計出合理的射擊頻率跟這些振動配合是非常複雜的技術工程。
這個過程中要牽涉到如何合理分布槍管質量和槍械本身質量的分布,如果在第一高階振動的波腹處安裝導氣箍等零件來減少振動,這都需要非常複雜的計算和極為豐富的設計經驗。
陳海通跟陸總師一起合作了這麽久,他對陸總師在槍械的設計功底是非常服氣的,也知道這套研發模式是陸總師提出來的,心中也是慶幸自己這次來輕武器研發中心真是無比正確的選擇。
不過陳海通對自己老板為了研發對各種測試檢測儀器使用非常重視,盡可能地通過儀器得到大量的數據來建立算法模型的做法覺得真的是無比高明。
有了這些測試儀器和算法模型,不僅僅大大地縮短了研發時間,而且也是這種辦法也是找到了輕武器研發最本質的東西,他完全有信心研發中心可以在很快的時間裏麵追上國外的輕武器的技術水平。
下午的時候,楊傑也是來到了發射藥的研發實驗室,在實驗室裏麵,他也是仔細地了解了這套發射藥膛內燃燒規律測試係統。
這套測試係統采用了微波幹涉儀、壓電測試係統和紅外高速攝影機構成,這幾套套係統可以可以清楚的看到子彈內部發射藥燃燒的情況和子彈外殼和彈頭的形變和得到非常精準的膛壓。
陳海通向楊傑說道:“楊少,通過這套測試係統,我們已經確定了新型的雙基發射藥的配方和藥丸的加工形狀,發射藥的爆溫和燃速都控製在了比較合理的範圍。”
“嗯,很好呀!”楊傑著眼前這堆帶著石磨光澤的圓柱狀的發射藥,滿臉笑容地說道:“發射藥的低溫和高溫以及振動的環境下穩不穩定?”
“楊少,現在裝填了發射藥的一些子彈正在用測試設備進行測試,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出結果。”
楊傑點點頭。
喜歡重生之大學霸請大家收藏:()重生之大學霸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