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國之重器
掩耳盜鈴的人,一定很笨?
不見得!
人急了,什麽傻事都能幹!
除法務律師鍾銘和他的助手,還在與富田雅孝團隊協商協議條款未能趕到,以及兩名安保在看護富田雅孝交易藏品外,馬老一行十人,都來到湯池小院。
見到紅姑,還有邢林夫婦,大家都挺意外。
張博葵因為紅姑早些時候經常去三人組摩羅街總店買東西,兩人很熟悉,便隨口問了一句,“鍾小姐也在東京?”
張博葵其實一開始沒懷疑的,可鍾女聽到這個問題後,瞬間臉色緋紅,期期艾艾的告訴對方,自己是來考察服裝專賣店的……似乎還擔心對方誤會,巴拉巴拉解釋許多。
他反而有了想法。
再聯想最近幾天李承根本就沒住過北之丸公園民宿村……老頭子老奸巨猾,哪能不明白?
這些老頭子,都見多了各種怪現狀,對這種事情,雖然心有腹誹,可絕不會露在表麵。
嘿嘿一笑之後,不再多嘴,埋頭喝茶。
另一邊,馬老、龐國興還有陶老,正在給李承介紹今天下午的估價和談判。
高橋家的藏品中,陶瓷器二十二件、字畫六件、古籍善本十套(本),玉器印璽三件、銅佛像銅香爐三件,這些東西的估價,相對更容易一些。
雙方糾結的是“十二片甲骨”。
這些甲骨,確係商代晚期成品,距今有三千多年曆史,三片肩胛骨質地,一片龜殼質地、四片馬胯骨,還有四片不清楚質地的碎骨片。
這些骨片上,記載了六十八個卜文——甲骨上記載的並非都是文字,有不少是類似於符文一樣的圖案,又因為甲骨多用來記錄占卜的卜辭,因此,在專業領域習慣性稱之為“卜文”。
甲骨這種東西怎麽說呢?
毫無疑問,它很珍貴!畢竟是記錄三千多年前的文明載體。
但是,要說它究竟值多少錢?那見仁見智!
商周甲骨,存世量其實很大的,有機構預估,國內國外發現及收藏的各種商周甲骨片,大大小小約有15—18萬片。
如此巨大的市場收藏量,它的價格又能貴到哪兒去?
最為關鍵的是,商周甲骨迄今為止,沒有上過一次拍賣,自然也就沒有市場衡量標杆。
李承記憶中,全球第一場甲骨片拍賣,發生於2004年7月4日,孟家舊藏二十片甲骨,一百一十二個卜文,被崇源公司拍賣,最終成交價5280萬元。
七年以後的事情,當然不能拿到現在參考。
在香江古董黑市中,偶爾也會有甲骨片流出,通行價位為一個卜文一萬港紙,沒卜文的光板一文不值,沒人要的!
所以,馬老就按照香江黑市的價格報價,又參考高橋家的甲骨字數相對較多,又提了一點,最終報價為80萬港紙,折合美金十三萬左右。
這一價格,高橋家自然不幹。
高橋太郎和他的藝術顧問,報出的價格是兩百萬美金!
13萬VS200萬。
價格鴻溝巨大,雙方怎麽也談不攏,高橋太郎一度想要將這十二片甲骨撤出談判。
馬崇峰和龐國富、陶然三人商量之後,提議談判暫停,將今天其它四十四件套的古董完成交易,計三千兩百萬美元。
高橋太郎表示同意。
最終,高橋家換走全部的價值1785萬美元的八幡製鐵股份,還兌換走一部分價值1415萬美元的富士製鐵股份。
現在李承手中,有關新日鐵旗下子公司的股票,還剩下0.18%的富士製鐵股份,至於日鐵輪船、新日鐵化工和富士化工的股票,都還沒動。
總價值大約在兩千萬美金。
問題一個個解決。
首先就是,十二片甲骨,還要不要?
龐國興和馬崇峰兩人的意見是,這東西最好不要,容易自找麻煩——香江是古董的自由市不假,可現在香江頭上主人換了,國內在香江境內知名文物流失方麵,一定有眼睛盯著。
這十二片甲骨……賣不了多少錢,但名氣卻很大,很容易被人盯上。
萬一哪一天被買走轉到外國佬手中,北山堂就得要上黑名單。雖然以李承的身份,這些事應該不是大事,可畢竟有影響。萬一有一天有人用這個名頭,卡一下國內進貨呢?
李承搓了搓臉。
馬老和龐老的顧慮是對了,可是,真要看著這些甲骨片從眼前溜走,李承怕是回不了家——饒老絕對會說他!
很快拿定主意,李承笑著搖搖頭,“還是買吧,要不我這次回港得挨揍。你們盡力還價,最終成交多少……買回去之後,我來平賬,讓我老師過過目,然後捐給港大或者國內博物館都成。”
馬崇峰和龐國興相視一笑,可不是嘛,東家還有位老師,是甲骨文研究大家。
龐國興拿出電話,當場撥通高橋太郎的電話,兩人用英語溝通很順暢,嘰嘰歪歪三五分鍾,最終以一百二十萬美金的價格,拿下這十二片甲骨,下一輪交易,一並兌換。
接下來,就開始討論重頭戲——小盂鼎。
陶然從手提包中,掏出十來張照片,整體、局部、細節都有,很詳細,還有兩張拓印的銘文黑老虎,放在桌上。
照片亮出之後,邢林夫婦,還有鍾女,他們在傍晚時分聽過李承講述“大小盂鼎”的經曆,都很好奇,也湊過來看熱鬧。
李承拿了兩張,一張正麵一張足部細節。
兩張照片的背景都是木地板,照片輕微氧化,銀鹽有些許沾手,複合著色劑同樣有點脫色。這兩張照片的本身,足有二三十年的曆史。
一尊氣勢雄渾的圓鼎,被安放在木地板上。李承看著木地板怎麽都有種感覺——地板凹下去一些。當然,事實上並沒有凹,這隻是重物壓地給人的一種重量感和壓迫感。
單憑這種重心下墜的沉穩、雄渾迫人的氣勢,李承感覺,它就是真品!
這是鑒定中很常見的“感覺”!
器身帶有淡淡的銅綠色,鼎身很幹淨,應該被人“洗過”。
這很正常。
在青銅器收藏方麵,歐美和國內,走出兩條迥然不同的路線。
國內博物館和藏家,都喜歡收藏“原汁原味”的青銅器,任其銅綠滿身,瘢痕遍布,認為這是“原生美”,銅鏽和銅瘢,本身就給銅器形成一種保護膜。
歐美博物館和藏家,認為銅綠和銅瘢會繼續腐蝕青銅器,因此,他們在拿到一尊青銅器之後,通常都會Na2aHCO3溶液,“清洗”一遍,將滿身的銅綠和銅瘢洗幹淨。
東洋的青銅藏家,介於兩者之間,五六十年代之前,學習歐美清洗青銅器的居多,在此之後,學習國內的“原汁原味”庫藏的居多。
所以,這尊小盂鼎被清洗過,就不難理解。
再看器型。
圓鼎,雙立耳衝天,折沿,斂口,腹部橫向寬大,壁斜外張、微微垂下,近足外底處曲率較小。下承三牛蹄足,足部粗壯,踏地有力。器以雲雷紋為地,頸部飾帶狀饕餮,足上部飾浮雕式饕餮紋,下部飾兩周凸弦紋,足踝部飾一周乳釘。
嘖嘖!這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樣。
整個器型,雄偉凝重!
李承又翻看其它照片,認同馬老他們的鑒定結果,西周重鼎,確鑿無疑!
相比且蘭夜郎鼎,這才是真正的國之重器啊!
看完照片,李承又將兩份黑老虎挪過來。
伸了伸手,很自然地,有人遞過來一枚放大鏡和手電,拿著就用。
拓片的技術不是很好,有部分墨色沾染,字跡有點糊。
他簡略掃一遍,兩張黑老虎上一共二十行字跡。
書法體勢嚴謹,結字、章法都十分質樸平實,用筆方圓兼備、端嚴凝重,雄壯而不失秀美,布局整飭中又見靈動,十分精美,堪稱西周前期金文的代表作。
再看銘文。
銘文生澀,相當難懂,李承跟著老師學過一段時間的甲骨和鍾鼎文,可是眼前這些文字,他不認識的依舊十之八九。
不過沒關係,他看過清代金石大家吳式芬老先生的《捃古錄》《捃古錄全文》,其中,就有吳老對小盂鼎的銘文解讀。
宋金鑒中翰林之後,曾經帶著家中大小盂鼎內的兩份銘文拓印,拜訪吳式芬吳老,求他幫忙解讀。因此,吳式芬老爺子,算是國內第一位解讀小盂鼎的大師,並將研究成果,錄在這兩本書中。
此後的解讀者就多了去了,譬如郭沫若、陳夢家、唐蘭等等。
用吳式芬老爺子的解讀本,來鑒定銘文的真假,無疑是最合適的。
李承一邊拿著放大鏡和手電筒,尋找將對熟悉的文字,一邊背誦銘文解,數字數,回憶腦海中拓本的風格,再逐一對應。
兩張黑老虎,李承折騰到天色擦黑。
他在鑒定時無人打擾,等他放下放大鏡,揉揉發酸的脖子,馬崇峰立即問道,“東家,你的鑒定結果?”
“好東西!從照片和拓印來看,真品無疑!”李承抻了抻肩膀,活動胳膊。
房間中,何喜華、吳偉,兩個知情者都在幫鍾女布置晚上的宴席,邢林夫婦也在幫忙。大差不差,可以開席,鍾女站在門口,對李承做了個手勢。
“走,邊吃邊聊!”李承拍拍手掌,示意還在院子中閑聊的其他人進屋。
和馬崇峰並肩進屋時,李承問道,“這東西,高橋太郎要什麽價?”
他現在最關心的是這個!
至於高橋家怎麽得到這件珍貴文物,或者高橋家為什麽又拿出這件東西交換,李承其實已經不在意。
即便知道他家得到這些東西的手段不光彩,又能怎樣?
都六七十年前的事情,還能翻舊賬?有人理會麽?隻會讓這些東洋藏家,把東西越埋越深。
就如同這尊小盂鼎,在李承的記憶中,它從未出世過!
被列為失蹤名錄!
有人猜測,這尊鼎被袁世凱埋入帶入墳墓……傳得有板有眼的。
事實上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
袁世凱稱帝八十三天去世,袁家成為破鼓萬人捶,無數的眼光盯著袁家,甚至當時的政府都沒撥款,隻能讓袁家自己掏錢建陵墓。
袁家為了建設陵墓,變賣了不少家產,同時還找親朋故舊湊錢,最後才得以完工。
袁世凱墓葬就在安陽袁林,據說是徐世昌擔任督建。
徐世昌提名“袁林”,取“陵”之音而不敢真正用“陵”來命名。
可以說,袁世凱下葬的全過程,都在眾目睽睽之下。
又哪有機會將重達五百斤的小盂鼎送入墓室?
現在,水落石出。
小盂鼎被滿清遺老升允,送給了東洋人,最終流落到高橋是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