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1209章 六件重器

第1209章 六件重器

  北之丸公園民宿村,有一間為李承預備的套房,他卻從未住過。


  今天晚上第一次派上用場——開會!

  陶然、馬崇峰、龐國興、張博葵等幾名自己人,聚在一起,研究一張寫滿鋼筆日文的紙張,小聲議論著。李承則獨自坐在另一邊,翻看這次與富田雅孝交換的藏品目錄。


  富田雅孝的這次交易,還真的拿出誠意,他交換的藏品中,有六件重器,約占總價值的一半。


  首當其衝是“且蘭夜郎鼎”。


  “夜郎自大”的成語可謂家喻戶曉,事實上,夜郎國真的存在於曆史中,其國土的主要範圍大約在今天的貴州中西部,最早見載於曆史是戰國中後期,最後一任夜郎王名叫興同,因為反叛漢王朝,被漢朝牂柯太守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被滅。


  “且蘭”是與夜郎同時存在的另一個中西部部落酋長國,國土主要範圍就是今天的貴州黃平縣左近。且蘭始見於《後漢書》:“初,楚頃襄王時,遣將莊喬從沅水伐夜郎,軍至且蘭,琢船於岸而步戰。既滅夜郎,因留王滇池”。


  從史書的記載可以看出,且蘭國要早於夜郎國被滅亡。


  且蘭夜郎鼎,1912年發掘於黃平縣,因為當時不知道這尊圓鼎是屬於且蘭還是夜郎,於是取了個混合名稱,“且蘭夜郎鼎”


  雖然不清楚是且蘭國還是夜郎國所鑄,但這是一尊戰國末期青銅鼎確鑿無疑。


  圓鼎呈三足,帶蓋,合蓋高55公分,腹徑62公分,通體夔紋,象足,重一百六十二公斤,鼎內壁有銘文“丁巳”,所以又叫“丁巳鼎”。


  這尊圓鼎發掘出土後,很快被黔係軍閥、時任貴州督府軍務總長劉顯世所得。


  1914年,劉顯世為籌建貴州興義子弟兵團,委派外甥王文華將這尊圓鼎運到漢口,出售給一家古董店,換取四千大洋。


  至此,這尊“且蘭夜郎鼎”再也沒有下落。


  沒想到,時隔八十多年,這尊圓鼎,又在東洋現身!

  第二件重器是漢代青銅牛釭(音杠)。


  “銀箭耿寒漏,金釭凝夜光”,出自李商隱的《夜思》,其中的“釭”,就是古代的“油燈”。


  漢代的“釭”,在學術上又叫做“虹管燈”,設計上非常精巧。燈體有虹管,燈座可以盛水,利用虹管吸收燈煙送入燈座,使其溶於水中,這是利用科學原理以防止空氣汙染的時代傑作!


  類似的結構,在漢朝非常普及,最為出名的漢代虹管燈具,無疑是著名的長信宮燈。


  眼前這尊漢代青銅牛釭,在設計上與長信宮燈幾乎如出一轍!

  牛背有燈盞,盞上有鏤空的菱格形瓦狀燈罩,罩上有穹頂形蓋,連接虹管通向牛頭,使燈煙收集到牛腹內。牛體有錯銀的雲氣紋等裝飾,製作十分精美,保存完好。


  這件漢代燈具,與1980年邗江甘泉漢墓所出土的銅牛虹管燈,外形上有六分相似。


  李承很懷疑,它可能是最近一二十年從國內流出的珍貴文物。


  第三件重器是隋唐牛紐四神鏡。


  這枚銅鏡,雙方在年代鑒定上略有分歧,大島由紀子等人堅持認為是隋朝銅鏡,可馬崇峰、龐國興和張博葵等人認為,應該歸為“隋唐”,不能一口論定為“隋朝”。


  不過,雙方在估價上,差別不是很大,三百萬美金正負五十萬!

  這枚四神鏡,直徑二十公分,緣厚半公分,臥牛形鈕,外有單線圓圈和雙線方框組成的鈕座,座框外圈有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種圖案。


  環帶以外鑄有銘文“仙山並照,口口音名,花朝豔采,月夜流明,龍盤五瑞,鸞舞雙情,傳聞仁壽,始驄銷兵”32字,楷書。外圈一周又有一層環帶,飾鋸齒紋、卷曲紋等紋飾。


  鏡麵光亮,尤可鑒人,品相非常好。


  四神鏡和海獸葡萄紋鏡,是隋唐銅鏡中的輝煌雙璧,銅鏡工藝的巔峰代表。


  在隋唐初年,南北朝戰亂初定,當時人們祈求陰陽調和,四時平安、四方平安。


  因而,出自於“青龍為木,朱雀為火,白虎為金,玄武為水,中央為土”五行觀念的四神鏡,大行其道,備受推崇。


  這枚銅鏡,據大島由紀子說,是來自於東洋當年的遣唐使的家族傳承,典型的傳世銅鏡,而非出土黑漆古之類的物品。這一點,馬崇峰等人是認同的。


  所以,它的價值要比其它隋唐銅鏡,貴出一大半!


  第四件重器也是青銅器,越王不光劍。


  古越國鑄劍天下聞名,1965年出土的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劍更被譽為“天下第一劍”。


  越國鑄劍確實有秘訣,國內好多同時代甚至比越國更晚的青銅劍,發掘出土時都已經腐朽不堪,但越國青銅劍,往往品相依舊出色。


  這一把越王不光劍,同樣如此,雖然沒有勾踐自作用劍那麽光亮逼人,可依舊寒光逼人。


  劍長六十公分,劍格寬五公分左右,劍首直徑四公分。


  劍體狹長,其前鋒作兩度弧曲內斂成鋒,劍身呈柳葉形,兩側保持平衡,至劍體四分之三以後逐步收斂,線條規整,劍刃至今仍極鋒利。


  劍格較薄,錯金銀鳥蟲書,正背各有4字,重文二字,文互反,一邊有“越王越王”,另一邊有“不光不光”字樣;劍首環列12字,錯金銀絲,其中有重字,個別字尚被銅鏽所蓋,無法確認內容,裝飾性極強。


  青銅劍整體保存基本完好,表麵有一些銅鏽,局部留有粗麻布印痕。


  這是一把為越國君王所鑄的優質劍,它代表著當時鑄劍水平,具有濃厚的越文化特色。


  越王不光即州句之子不揚,也就是越王翳,越王勾踐第四代孫,其統治時期越國較為強盛,在位三十六年,時間甚長,故所作青銅劍較多。目前知道有確切收藏地點的“越王不光劍”大約七把,總體上與這把“越王不光劍”風格接近。


  據大島由紀子介紹,這把“越王不光劍”,是富田雅孝去年在紹興投資辦廠時,偶然收到的“禮物”!她沒說為這份禮物富田雅孝花了多少錢,但應該不會很高。


  聽得李承直搖頭,如此國家一二級文物,竟然成為“禮物”,真真讓人感慨!


  第五件重器是一卷經書——唐代經生手寫《無壽量經》。


  古代印刷術不發達,經書的傳播往往依賴手抄,唐代釋教興盛,於是產生了很多抄經高手,古代稱為“經生”。抄寫經書一般是字寫得很好的人,經過選拔考試才能有抄錄權,而且必須要求是小楷一筆一劃虔誠抄寫,由此也產生許多極為精彩的小楷作品,比如“天下第一小楷”《靈飛經》,以及《轉輪聖王經》等經典作品。


  這些手寫經卷,自唐中後期,就成為各家收藏的熱門,一直延續到今天。


  這位無名氏抄寫的《無壽量經》,為淨土三經之一,原本為兩卷,此其上部,經折紙本卷。


  主卷經文尺寸為 289.5×23.5厘米,一共十八褶三十六頁,每一頁八列,共計288列,每列十七字,大約有四千餘字,首尾各有一佛墨繪佛像。


  此卷書法,上承陳隋正楷遺風,兼收歐、虞兩家筆韻,超凡脫俗,引人入定。用筆勻淨遒勁,結體疏密開合適度,稱得上初唐寫經之精品,堪與《善見律》、《靈飛經》等媲美。


  殊為珍貴的是,這卷經文上,前後題跋,就有十八處,收藏印更是不知凡幾,密密麻麻的基本上有空的地方都蓋上戳戳。


  從中可以看出,欣賞者不乏知名人物,如元代仇遠,明代韓逢禧,清代梁章钜、張之洞、李文田、吳大澂、趙之謙等。


  而在元人題跋中有一條曰:“……虎林盛彪……錢塘仇遠、同郡曹良史,至元甲午二月十一日同觀於困學齋。”


  困學齋是元代書法大家鮮於樞的齋號。


  雖難以據此認定,此物即是鮮於樞的藏品,但至少可以說它曾為鮮於樞家出現過。


  這卷唐代手抄經書,品相略有殘損。


  可以理解,畢竟一千三百多年,能保存下來已經是奇跡,更勿論它還有七八品相。


  經書是富田雅孝從東洋昭和時代著名藏家廣田弘文手中獲得,至於廣田弘文又從哪兒得到的,大島由紀子也不是很清楚。


  第六件重器是南宋汝窯狻猊熏爐。


  這件汝窯重器,造型非常別致精巧,由上下兩部分組成。


  上部為狻猊蹲獸,狻猊昂首,張口突眼,獠牙豎耳,牙咬繡帶,舌唇上卷,墨彩釉下點睛,脖頸佩有項圈,懸掛著三個鈴鐺和鎖鏈,狻猊尾巴,呈火焰狀鏤空尖形,高高翹起於身後,後腿各五隻利爪,自然彎曲蹲踞於蓋上。


  蓋上呈六瓣蓮花圓形,上麵堆貼三周,數十顆乳釘和一枚繡球。


  狻猊淩空飛騰,背上鬣毛施卷,光彩照人。脛部與座麵有孔連成一體,爐中燃之香氣可從狻猊口中繚繞飄出。獸身施天青釉,開細小紋片,造型大氣,極為精美。


  下部為下部的蓮瓣紋台座,雙層結構。


  上層扁圓形爐身模印三層蓮瓣紋,蓮瓣紋中又堆貼蓮蓬,直口,口沿刻劃十二組各十二齒紋,內折沿邊凸起一圈成母口,可承狻猊蓋。深腹,平底中有一小孔通氣燃香,中部堆貼三龍首,栩栩如生。下層呈倒喇叭狀,於上層對稱模印多層蓮瓣紋,圈足外撇,足端無釉,墊圈燒製。


  李承從未見過這種型製的汝窯瓷器。


  如果不是馬老等人一致認定為真品,李承都懷疑是不是臆造品。因為傳統的汝窯器鑒定中,有一句話為“汝窯無大器”,可這尊熏香爐,高達三十八公分,妥妥的“重器”標準。


  這六件重器,占據交易額的一半,兩千五百萬美元,看似價格駭人,可李承很清楚,自己這便宜占大發了!

  無需十年,隻要三五年,這六件物品上拍的話,每一件都是妥妥的千萬美元級別拍品!


  如果真的捂十年,衝一衝億美元為單位,也不是不可能!


  通過與富田雅孝和高橋太郎的交易,李承忽然明白,為什麽古玩圈總是在重複一句看似毫無道理的話——中國的古玩古董,好東西都在東洋!


  以前不理解,現在……說這話的人,真是個明白人!東洋人究竟藏有多少中國的絕世寶貝?

  李承唏噓一番,拿著藏品手冊繼續往後翻。


  另一邊的討論結果出來了。


  “東家,我和老龐老張商量,準備明天去那個高橋家看看實物。”說話的是馬崇峰,他的神色有些興奮,“遼三彩雖然沒有唐三彩有名,可是,真品也少啊!如果這十多件都是真品……東家,我們北山堂完全可以憑借這批遼三彩,鎮住整個港島古玩圈!”


  龐國興馬上在旁邊插話,“老馬,你偏頗了。黃宗周的字畫,唐代博山銅爐,還有乾隆壽山印璽,哪一樣都不比遼三彩差……”


  馬崇峰回頭瞪了對方一眼,“老龐,你怎麽就不等我說完?”


  看來,兩位老爺子對高橋太郎的交易品,都很滿意啊。


  那就交易吧。


  隻是……李承隱隱有種感覺,高橋家應該還有不少好東西,他不打算亮出來。


  要不要再逼一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