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爪哇老錢
通道為“人”字形結構,李承此時在一撇的拐角位置。
等萬庫他們填完資料,李承向他們伸手勾勾,“一人五百新幣。”
萬庫和張雙喜有點懵,沒經曆過,這些以前全是隨行安保的紅利,今天李承對倆人表現挺滿意,算兩人走運。郭重元則喜滋滋的從懷中掏錢包,見倆人還在迷糊,捅捅萬庫,“萬店,快點,李少帶我們入股撿漏。”
“哦哦!”兩人慌忙翻兜。
暈,張雙喜沒帶錢包,忙湊吧湊吧,湊出三十張“船幣”——第三套陵國錢幣的五十元。
星島錢幣,常用麵值為1元到100元,但同時還發行大額麵值五百、一千、一萬三種,主要用於銀行匯兌、企業交易支付,以及個人大額支付,用以部分取代支票和匯票功能。
李承擺擺手,示意郭重元將錢收好,又對萬庫和張雙喜說道,“你們先陪著唐哥去擺攤吧,多交朋友,我和老郭慢慢逛,散市的時候一道回去。”
五人分成兩隊,唐曉鬆帶著兩人去擺攤,李承則叉著手帶著郭重元,沒急著往前走,四處打量了一番,發現這邊五十來米的通道中,人不多,二三十人站在各個攤位前挑選東西。
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隻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幾乎每個人都或提或背著一個大包包,那裏邊,可能裝的是現金,也可能是用來裝買來的古董古玩的。
這些人不會都是大主顧吧?李承心中泛起一個古怪的念頭,但很快又搖搖頭壓下去。
舉步來到臨近的一家攤位,擺放的還真的都是些瓷器。
李承又想到唐曉鬆說的分類,唐曉鬆做海撈瓷,眼前第一個攤位就是瓷器……他又抬眼看看臨近幾家,雖然不絕對,但瓷器明顯占多數。
不會真的分類吧?
星島鬼市,為了照顧“大主顧”的需求,特別進行各種分類黑市?
李承也算見多識廣,還真沒聽說過這種古怪的黑市。
通道內的主燈已經熄滅,隻剩下兩側的小壁燈,光線不太好,因此不少瓷器的顏色看起來都不太正常,鑒別難度要比外邊市場上的大上不少。
李承隻得將激光手電掏出來,有看好的瓷器,會亮兩眼。
前三個攤位,有兩件不錯的瓷器,一件博物商會款的廣彩向日葵盤,另一件是道光年製款的豆青地粉彩花鳥蝴蝶紋盤。
粉彩就不用說了,它的價值在於官款,官窯瓷器,即便是清中後期質量下降,也要比民窯硬紮,所以,那位攤主叫價五千新幣,折合俠州幣就是三萬。
李承感覺應該有還價的空間,但可能是鬼市剛開張,攤主一口咬定不降價。他打算抻抻,稍後再來看看,興許能降個一千新幣什麽的。
另一件博物商會款的廣彩向日葵,雖然是民款,但這個款號並不簡單。
雲省博物商會是清末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等創辦的一家廣彩瓷製作商會。
他們先是在寶賢大街的一間舊式大屋裏開設了繪畫和彩瓷的藝術室,後又合股建立“雲省博物商會”,一麵從事彩瓷的研究和生產並外銷,所獲得的利潤多數用來購買各種物資。
雲省博物商會製作的廣彩瓷,堪稱廣彩瓷最後的輝煌,當時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潘冷殘、趙少昂、楊善深等人繪製了不少廣彩瓷器,可惜多已外銷,留下來的很少。
這件向日葵盤與花鳥蝴蝶紋盤一樣,攤主識貨,要價六千新幣,買回去幾無利潤,李承同樣想著抻抻,便沒有出手。
正在第四個攤位上尋摸時,郭重元罕見的上來碰碰他的胳膊,示意他往回看。
相距不遠,看得很真切。
一位六十歲的老者,手中正拿著自己看好的廣彩向日葵大盤,笑眯眯的說著價格。他身邊站著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正在將自己看好的第一件道光粉彩盤,往胸前的大背包中塞。
那位老先生和攤主沒怎麽砍價,稍稍意思一下,五千八百新幣,成交。
那年輕人塞好瓷盤後,順手掏出一疊鈔票,很幹脆的數出幾張,遞給攤主。
沒錯,是幾張,大額一千元的鈔票。
李承都看愣了,花錢這麽爽快?連價格都不還?難不成這位老者就是大主顧?
有了想法,他就留了心思,往後退一步,看看這老者怎麽處理第三個攤位。這家攤位上也有一件真東西,洪憲瓷抱月瓶,也就是袁世凱稱帝,景德鎮瓷業公司定製的瓷器。
這東西不貴,要價五百新幣,這是行價——現在俠州洪瓷價格普遍不高,按照這個價位拿貨,幾無利潤。
那位老者在拿著手電,在攤位上尋摸一圈後,直接落在這件抱月瓶上。
眼光很犀利!
東西較大,他將手電遞給旁邊的年輕人,雙手拿起這件抱月瓶,上下左右看了遍,直接開口問價。攤主同樣要價五百……他換了一句四百行不行,對方沒答應。
買了!這老先生點點頭,年輕人立即跟著付賬,又是一張大額的五百新幣。
李承有些懵圈,還真特喵的有大主顧?
這位老者的行為,更像掃貨和囤貨,但這種不計成本和利潤的囤貨,他還真沒見過!
很快,這位老者和同行的年輕人,來到第四家攤位前,也就是李承所在的位置。那位老先生還回頭看了眼李承,帶著隱隱的笑意,若有若無的朝李承點點頭。
與人方便,李承再度往後退一步,將主位讓給對方。
這家攤位是混合攤位,隻有三四件瓷器,都是二三十年代的民窯品,沒什麽價值,另外還有幾尊汀州的佛頭,以及一些稀奇古怪的錢幣、佛牌、珠串什麽的。
老者用手電掃了掃瓷器,都沒上手就沒再看,他的注意力,放在那幾尊佛頭上。
絕壁的鑒定高手!
李承剛才看的也是這些佛頭,有點像汀州小乘十八部佛教中的人物造像,可惜李承對汀州佛造像研究不是很深,一時間看不透佛造像的來曆,所以還沒來得及問價。
但這些佛頭,他感覺像是真的,年頭嘛,從包漿到風化痕來判斷,大約十五到十六世紀。
就在這時,那位年輕人低頭用外語說道,“許老,您在這等我幾分鍾,我先把這幾件瓷器送走,背包裝不下了。”
那老者頭都沒抬,抬抬手示意知道了。
那小夥子腋下夾著抱月瓶,胸前吊著大包裹,呲溜的快步離開。
好機會,李承琢磨著,這會絕對是和這位“大主顧”結實的好機會。
李承特意擰亮手電筒,在攤位上晃晃。
那老者抬頭看看,許是記得李承剛才禮貌讓位,他往旁邊挪挪,空出一個位置給李承。
隻是,他正在專心致誌的鑒定佛頭,沒有和李承搭話的興趣。
又不是學術交流,別人在鑒定,李承同樣不好插話,隻得將手電筒,照在麵前的一對小雜項上,珠串不值錢,佛牌不太懂,手電光自然就落在那幾小堆錢幣上。
李承還是挑出兩枚西國人像銀元,如果價格合適,買下來玩玩。
西國人像銀元,鑄造於1772年,有卡洛斯三世、四世和費爾南多七世三個版別。與雙柱銀元的大批量鑄造不同,人像銀元是西國本土鑄造,流通數量不算多,有一定升值空間。
李承挑選的這兩枚人像,一枚是卡洛斯三世,鑄造年份為1788年,另一枚為卡洛斯四世,鑄造年份為1806年,都算早期幣。
將這兩枚銀元單放在一邊,李承又伸手扒拉那堆銅錢,一股濃濃的鏽蝕味撲鼻而來。不過,當他看到那堆腐蝕不堪的銅錢中幾枚品相稍微出色一些的銅錢時,頓時不覺得銅臭味那麽難聞了,還將身體側了側,想要擋住那位老者的視線。
事實上,不可能的!
那位老者已經看完四隻佛頭,都放在一邊,估摸著想要全包,這會正用眼睛盯著李承呢。
如果李承這會回頭看老者,一定能發現,他也在目不轉睛的盯著這堆被李承扒拉開的爛錢!
汀州的曆史,其實也挺悠久的,這裏分布著大大小小許多國家,其中,像盤踞在馬來半島的三佛齊(室利佛逝),鼎國的滿者伯夷,以及梁道明所建政權稱三佛齊王朝、馬六甲王朝等等。
其中,滿者伯夷是汀州曆史上最強大的王國之一,也是爪哇島上最後一個涼國教王國,最興盛時,國土麵積超過兩百萬平方公裏。
滿者伯夷的曆史,大約從南宋末年(有人認為是元初,反抗元朝的鬥爭中建國的)到十五世紀末,曾多次向明朝上金葉表朝貢,與明朝開展了一係列的邦交與貿易往來。
事實上,滿者伯夷的曆史,早在公元六世紀就有記錄,此後,在三藏慧日禪師的《往生集》中,更有對滿者伯夷的明確提及,隻是當時他們還是群居部落,一直到十三世紀才正式建國。
說這麽多……沒錯,這對爛錢,就是滿者伯夷的貨幣!
滿者伯夷很早就與中原展開貿易,他們用丁香、豆蔻、胡椒、檀香、沉香、樟腦、木棉、海鹽、糖、象牙、犀角等,來換取來自中原的絲綢、色彩鮮豔的錦緞與陶瓷等
外國商人與當地人交易時,使用的是他們從自己國家帶來的貨幣。久而久之令當地居民或王朝執掌者,產生鑄造自己貨幣的靈感。
當地鑄造的金屬錢幣,普遍被稱為“格博格錢”,以銅鑄造,也有以另一種黃銅或錫為材料的。根據材料的不同,自九世紀開始發展的當地貨幣,分為四個種類:金幣、銀幣、銅幣及鐵幣。
最基礎的是銅幣體係,由價值的大小分為:卡、蘇、馬、庫、薩五個等級,都是依據重量來決定彼此換算關係。
至於不同材質之間的錢幣換算,大約遵從一銅幣等於五卡,一銀幣等於四百銅幣,一金幣等於四千銅幣的規律。
南洋本土貨幣奇跡少見,研究者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