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707章 師傅支持

第707章 師傅支持

  李怡剛好有空,倆人約著在《九十年代》雜誌社樓下的茶樓見麵。


  《九十年代》雜誌社位於島南的仔田灣興偉中心商務樓,與文匯、大公等左向媒體毗鄰。


  “李叔,您老正年富力強說退休,為時尚早吧?”李承端著兩杯黑咖和兩碟茶點,坐在李怡的對麵,笑著說道。


  剛才見麵時,對方笑言自己年滿六十,不想在幹事業,所以選擇放手。這說法,李承不太信。


  香江可沒有六十退休一說,尤其是出版行業,越老越吃香,譬如金庸、劉以鬯(音暢)羅佩雲夫婦等老報業人,都七老八十,依舊總編副總編的幹得可帶勁。


  接過咖啡杯,拿著銀勺攪拌一下,李怡輕輕歎了口氣,“實不相瞞,我們雜誌社從去年就開始虧損,現在雜誌不好賣,大家都去搵錢,誰還看我們這類嚴肅雜誌。”


  “王威廉一家子又要移民,單靠我這個耍筆杆子的,想要撐起幾十個人的雜誌社……嗬嗬,”他搖搖頭,神情略有些落寞。


  “王老師移民?”李承挺吃驚的。


  王威廉,絲文名字叫王驍遊,《九十年代》雜誌社的另一位股東,俠州理工大學的一位校董,家底要比李怡更厚。王威廉和饒家有來往,李承同樣認識,隻是沒李怡這麽親密而已。


  “威廉的女兒瑞夫斯,在蒙特利爾工作,這不,他們想著去加拿大和女兒一家團圓。威廉想要把雜誌社的股份轉讓給我,我哪有那資本?”


  哦,原來是合夥人撤資,李叔獨木難支,索性將雜誌社出售。


  真實的曆史中,《九十年代》雜誌社這次出售,無人接盤,李怡又苦撐了兩年時間,到1998年,實在撐不下去,宣布倒閉,影響兩代人的《九十年代》雜誌,煙消雲散。


  “李叔,雜誌社還有多少人?您和我說說詳細情況麽?”李承捧著咖啡杯,笑著問道。


  在李承給他打電話並快速約見時,李怡已經有所猜度,笑眯眯的攪拌著咖啡,“怎麽,你感興趣?”


  他還想著挽留李怡呢,所以很坦誠的點頭承認,“確實有這打算……”


  巴拉巴拉,他將自己想要成立偏學術、偏曆史、偏文化、偏嚴肅的講談社的想法,簡略概要地對李怡說了一遍。


  李怡的眉頭,越皺越緊。


  等聽完李承講述後,他沉思了三五分鍾,才抬頭問道,“威爾斯,你是認真的?”


  “我確信,我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麽。”李承雙手交叉放在身前,很正式的回複。


  “那你要做好長期賠本的打算,因為你所要出版的刊物,比《九十年代》的受眾還要窄,還要偏門。”李怡給出一句中肯的勸告。


  “所以……李叔,我需要知道詳細的情況,譬如供養這樣一支團隊所需要的成本。”


  “好吧。”李怡攤攤手,開始詳細講述《九十年代》雜誌社的運營情況以及二十六年經營的得失,這對李承而言,非常重要。


  第一塊成本為辦公和人員開支。


  雜誌社人員齊整,現有編輯、記者和行政工作人員二十一名,每個月的薪資成本和辦公成本為十三萬俠幣出頭。


  此外,興偉中心商務樓二百三十平米的辦公麵積,月租金一萬五。


  再加上水電其它,大約十五萬能維持。


  另一塊成本核算就是月刊《九十年代》的印製。


  《九十年代》現有發行量為一萬四千冊到兩萬冊之間,銷售折後定價為十六俠幣,價格相對比較貴,實際收款隻能按照一萬冊合計,也就是十六萬俠幣。


  偶爾會有一些廣告商發布廣告,每個月大概有兩萬到四萬不等的收入。


  額,也就是說,這本雜誌,每個月最多也就二十萬不到的毛收入。


  其中又要刨除印刷成本,銷售收入按照一萬冊合計,但印刷數量絕對要超過這一數字,每個月固定印刷量為兩萬冊。合作印刷單位為文匯印刷社,兩萬冊起印,單本三塊五,這就要七萬。


  也就是說,雜誌本身,每個月最多回收十三萬……


  單核算這兩項,《九十年代》雜誌社,每個月要倒貼兩萬俠幣!


  還有兩大項沒有核算進去——作者的稿酬;版稅和營業稅!

  這兩塊,李怡並沒有給出詳盡的數據——涉及商業機密,但他還是給出預估數字,大約每個月在五萬俠幣左右。


  這也就是說,李承如果接盤《九十年代》雜誌社,必須要做好每個月七萬俠幣的賠本!

  日後人力成本上漲?稿酬上漲?隻會陪得更多。


  李怡與饒家關係很好,因而基本上做到坦誠相告——別的買家上門,他絕對不會這麽說的!


  聽他說完,李承不由得咧咧嘴,難怪李怡和王威廉要轉賣這家雜誌社——一個月七萬,一年就奔著百萬俠幣去了!


  這中間還有一個賠本因素沒考慮進去——以上核算都是以現在的《九十年代》雜誌為基礎,如果換成更專業的曆史、學術刊物,銷售會不會更差?廣告是不是徹底就沒了?


  李承很想打造一本屬於曆史學界中,類似於醫學界《柳葉刀》一樣的專業期刊,可是,這需要時間和經營。


  盡管他已經考慮過這方麵的問題,以及做過賠本的心理預期,可真正到決策的時候,還是有些心虛——一年百萬,十年千萬,這麽做真的有意義麽?

  從興偉中心出來之後,李承心事重重的回到饒家。


  師傅坐在二樓陽台上小憩,饒棼夫婦和三個孩子都在院子裏。


  李承下車,對三個孩子招招手,“阿輝、阿斌、阿蘿,來領禮物囉!”


  昨天晚上空手過來,一大早孩子們都伸手要禮物,這會終於等到。三個孩子全都湧過來,嘻嘻哈哈的翻著後備箱裏麵的各色物品。


  “都標好了,拿自己的那份!”這次回國,跑得地方多,李承基本上每到一個地方都會給孩子們買一份當地的特色藝術品,因而積累起來,數量龐大。


  饒棼夫婦也湊過來看了眼,饒棼嗔怪道,“給孩子們買這麽多幹嘛,又不懂得欣賞。哎呀,這件大鬧天宮玉雕真可愛,阿蘿,我看看。阿斌,你這件根雕羅漢筆筒,給媽媽用好不好?”


  翻著翻著,她的話語就變味了。


  “姑姑不許搶我的,這是承叔給我的。”饒宜蘿快哭了。


  “媽咪,我要放在房間中!”朱權斌想要反抗,被他母親在腦袋上扇了一記。


  饒炳輝年歲大一點,見到姑媽探頭過來,連忙抱著自己的禮包躬身躲開,匆匆往家跑。


  “和孩子搶什麽!”朱秉貴說了妻子一句,隻不過他也探頭朝後備箱中瞅去。


  他們夫婦也有,比孩子們還要多,很快每人抱上屬於自己的那份禮包。


  “阿承,你都從哪兒招來的這些有意思的東西?我怎麽每次回國,都沒瞅見?”饒棼拿著一張皮影,迎著晚霞在比劃,玩得很開心。


  “可能我這次走的地方多吧。”李承笑笑,又將不在家的饒恕夫婦那兩份抱下來。至於老師的,筆墨紙硯、各色玉雕、觀賞石,還有幾件古董藝術品,那就更多。


  “也難怪老豆喜歡你,禮物成箱成箱的買。”饒棼撇撇嘴,有些呷醋。


  孰料,老爺子早就被孩子們的吵鬧聲驚醒,站在二樓陽台笑眯眯看著下麵,聽到女兒的抱怨,突然來一句,“你每次從國內回來,給我買過什麽?”


  “怎麽就沒買?你身上穿的衣服,不就是我和伊蓮娜買的麽?就記得老幺的好!”饒棼懟了老豆一句。


  “難不成你還不給我買衣服穿?”老爺子撐著欄杆,笑眯眯看著下麵熱鬧場景,隨口懟回去。


  朱秉貴對著李承眨眨眼,這是父女兩人的交流方式,不是吵架。


  這種氛圍……就是家的感覺,李承喜歡。


  李承抱著給師傅的禮物上樓,老爺子已經從陽台回書房,見到他也嗔怪了兩句,什麽亂花錢之類的,但表情是愉悅的。


  這個弟子會掙錢,也有錢,這點他是知道的,所以收點禮物,他一點心理負擔也沒有。


  將禮物一件件拿出來,欣賞著,擺在書桌上,又對李承努努嘴,“細綱我已經改好了,你這兩天好好看看,爭取盡快將文章寫出來。”


  李承翻看了一下,那一疊文稿,上麵密密麻麻的寫著老爺子的批注和修改意見,有些文法上的錯誤也糾正過來。


  老爺子花費整整一天的時間幫自己調整和修改。


  李承心底湧動著一股暖意,“謝謝師傅。”


  “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呀,你這次擬定的文稿,無論是立意還是論據,都還不錯,比以前,進步許多。爭取早點成文,到時候我給你推薦兩家雜誌。”


  顯然,老爺子對李承此次西行取經的成果,還算滿意。


  說道雜誌,李承猶豫片刻,問道,“師傅,李怡叔叔的《九十年代》,辦不下去,您知道嗎?”


  “哦?有些日子沒見他了,怎麽就辦不下去?”老爺子手一頓,抬頭看看李承。對《九十年代》雜誌,他印象頗深。


  將剛才見麵李怡所說的雜誌社窘境,大略和老爺子說說,末了,他又將自己想要成立一家專業的曆史學專刊,並圍繞這家專刊成立誌同道合的“曆史講談社”的想法,統統和老爺子交底。


  老爺子坐下來,思考了足足十分鍾後,目光灼灼的問道,“阿承,你有打算成為學者嗎?”


  學者?隻怕自己資質不夠,李承搖搖頭,“師傅,雖然我肯定成為不了您這樣的人,可是,我想要資助更多的人,沿著您還有更多像您一樣的前輩所走過的路,繼續往前走。”


  李承的回答,讓老爺子一怔。


  在他印象中,自己的這位弟子,對經商對古董都很有天賦,但在專業知識學習方麵,心不夠靜,因而他預估的答案,隻有是或者不是。


  沒料到李承竟然冒出這麽一個念頭。


  看來此次西行,對他的觸動挺大的。


  做學問是一種貢獻,做學問研究背後的推手,同樣也是貢獻!

  這是好事!


  老爺子很快想明白,欣慰的伸手在弟子胳膊上拍拍,“那就去做!等你到我這個歲數,你就會明白,錢財這東西,其實是最沒有價值的存留。人活一世,廣廈萬間金銀千萬又如何,臨走還不是兩手攥空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