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買茶撿漏
“老板,這是八六年的十年磚。”夥計從櫃台下麵扒拉一塊半截茶磚,放在櫃台上。
圓角枕形,色澤棕褐,放在鼻尖聞聞,有著淡淡茶葉焦香,香氣頗為純正——黑茶是全熟茶,采用鬆香烘焙,因而有輕微的焦香。
沒有黴味,從斷麵來看,茶梗梗長適度,沒發現草木雜碎,品質還可以。
再看看包裝紙,手指撚撚,是韌性很足的馬三白棉紙。
馬三是滇南當地的一種樹木,將馬三的外皮剝掉,取下中間白色的那一層物質,然後放入水中煮幾個小時,再搗爛,濾出紙漿,曬幹後就成為了馬三紙。
這種紙張韌性很強,透氣性好、吸異味、防蟲蛀,耐磨,防水性能也不錯。
據說馬三紙,還是三四十年,茶馬古道著名的“鶴慶商幫”和馬幫的兩位掌把,結合當地一家造紙廠的經驗,發明出來的。很快成為普洱餅茶專用包裝紙,遂即又擴展到各類黑茶磚茶。
包裝紙上留下的廠標為“雅安吉祥茶廠”。這家茶廠曆史悠久,創建於清朝雍正年間,與創建於嘉靖二十五年的雅安茶廠並成為“藏茶雙璧”。
看到吉祥,豈能不問雅安?李承隨口問道,“你們這裏,有雅安老茶磚麽?”
那夥計笑眯眯,“你要多老?五六七的?”
李承精神一振,看來還真有!
不管黑茶如何炒作,五六七十年代的黑茶,都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李承同樣笑笑,“越老越好,有同生號、慶元號的最好。”
同生號是清末的茶馬古道老商號,慶元號更高,是嘉慶朝成立的商幫,這兩種黑茶茶磚,都是傳奇級別的東西。
別以為李承在瞎扯,其實看看地圖就知道,清水、隴縣,自古屬於黃州府,而黃州府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當年霍去病討伐匈奴,就是這這一帶出兵的。
清水縣是商貿之路重要的補給站,存留一些當年老號的商貨,沒什麽大驚小怪的。
“一看老板就是個懂茶的。”那夥計笑著讚了一聲,繼而搖搖頭,“慶元號的東西,真沒有。”
他抬抬下巴,朝正在陪同客人的老者那邊示意,“我家掌櫃的,確實藏有一筒同生號的千兩花卷。隻是……那是掌櫃的壓箱底,寶貝,肯定不會賣的。”
花卷當然不是吃的麵食,而是指黑茶中的花卷茶。
黑茶花卷,說的是利用棍錘,將茶葉築製在長形筒的花格篾簍中,捆箍包裝,築造成圓柱體。在當時,這麽包裝是為了方便運輸,但沒想到,這種包裝的茶,結構緊密堅實,對茶葉的保質有很大幫助,遂即風行開來。因一卷茶淨重合老秤一千兩,故又稱“千兩茶”。
李承又從斷口處掰出一個指甲大的疙瘩,手指輕撚,韌性還不錯。
那夥計在旁邊笑笑,“你要多少年份?什麽種茶?哪個產區?告訴我,我給您找個樣茶,泡上一壺,怎樣?”
“給我來十塊七十年代的涇陽茯茶茶磚,包裝好一些,送人。”
夥計點點頭,七十年代的茯茶磚十塊,算是一筆不錯的生意。正準備去取樣,又聽到客人說道,“你剛才說有五十年代的雅安康磚?有兩箱麽?有的話,給我來兩箱。”
涇陽黑茶十塊,李承打算送給饒老、彤叔、四叔和施老等親近之人嚐嚐,至於兩箱五零年代的雅安康磚,另有他用。
沒錯,李承有想法在黑茶的抬市中,橫插一腳。
官窯瓷器的囤貨和炒作工作,上次聽馬丁說,進展很順利,等這件事告一段落,完全可以將資金轉向到黑茶市場。當然,自己主導的黑茶炒作,可不能搞得天怒人怨。
“對了,進貨什麽價?”李承又補充一句。
喔噢,大生意!小夥計聽完李承的話,樂得合不攏嘴。
五十年代雅安康磚,都是小磚料,一塊一市斤,市場價位在三百元左右,一箱二十四塊,那就是七千二,兩箱一萬四。再加上十塊七十年代的涇陽茯茶磚,那是公斤料,即便對方砍價,那也是妥妥的一萬五生意。十一月,是茶葉淡季,能賣出這種銷售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有的有的!沒有我也翻倉庫給您配齊!”
“五零年的雅安磚,給您進貨價三百一坨,一坨零點五公斤,一箱二十四坨,算您七千整。”
“七零年代涇陽茯茶禮品裝,一公斤一坨,市場價三百,我給您算二百,紅杉木禮品盒,有檔次有麵子,我白送。”
“一共一萬六,我再給您打個折,一萬五,怎麽樣?”夥計就十分健談,嬉笑著答道。
都是西北漢子,他和剛剛遇到的周偉元,兩個極端,但都不讓人討厭。
李承點點頭,“我先看看茶。”
“您進來坐!我先給您衝上兩壺樣茶,您慢慢品,等會我去後麵倉庫給您找雅安康磚。”
夥計伸手將櫃板扶起,將李承讓到櫃台內的大茶台旁,轉身利索的在櫃台中翻出兩種茶,放在李承眼前,“您看,這就是樣茶,百分百原包裝茶。”
說話的同時,又快速用熱水壺燒水,衝壺洗杯,準備泡茶,動作幹脆利落。
李承拿起這兩塊半截茶磚,對比著看。
涇陽茯茶色澤黑褐油潤,茶梗之間,生長著斑斑點點的黃色黴菌。咳咳,可別以為茶葉變質,這是涇陽茯茶最為特別的地方——“金花”,學名“冠突散囊菌”。
確實是一種黴菌,但是這種黴菌對人體有益無害。
因為有黴菌存在,所以這塊七零年代茶磚,有著淡淡的陳味,並不算好聞。
與之相對的是五零年代的雅安康磚,棕褐色帶有一絲絲的金色,茶香很濃。
小夥計的切茶、衝茶、洗茶,頭泡澆杯,一套動作,很熟練,兩把壺輪著來,很快進入悶茶環節。他鬆了口氣,拿著茶桌上的毛巾擦擦手,對李承笑笑。
“我家掌櫃的還有一簍子四十年代的慶灃祥老班章圓餅,絕對的好東西,雖然比不上同生號花卷,但也是老掌櫃心頭好,輕易不對外說的。我是看哥們你懂茶,才和你多句嘴。有沒有興趣?”
“有興趣的話,我稍後去倉庫,給您捎過來?嘿嘿,東西在您麵前,老掌櫃就不好意思收回去。”
不得不說,這位小夥計很會做生意,明明是推銷,他卻讓李承感覺在占便宜。
不過,李承還真的被他說動。
曆史上的“慶灃祥”是大理白族楊氏於嘉慶朝所建,早期以趕馬幫和經營馬店起。
清代因普洱茶貿易蜚聲鵲起,“慶灃祥”商號開始自設茶莊,轉為以經營茶葉為主,並在易武、佛海(今猛海)、雲龍等地設分號,收購鮮葉加工製作成“慶灃祥”普洱茶,因為選料苛刻,製作工藝精良,“慶灃祥”普洱茶很快在茶馬古道站住腳。
五十年代,“慶灃祥”被公私合營,並入大理茶廠,最終煙消雲散。
但是,“慶灃祥”普洱茶的傳奇,並沒有結束。
2015年7月,七片同治朝“慶灃祥”圓餅(每片八兩)成一簍,嘉得拍賣落槌價一百六十八萬。四年之後,依舊是這一簍七片,成交價758萬!折合每片一百零八萬!
這一價格轟動一時,四年價格漲四倍,成為無數黑茶藏家口中“資本炒作”的典型範例。
他們家竟然還有慶灃祥普洱圓餅?
李承忙不迭點頭,“大概什麽價?帶來帶來,買不著,見識見識也好!”
小夥計故作神秘的對李承擠擠眼,有抬抬下巴示意老掌櫃的那邊,“這東西我不敢叫價,您得和老掌櫃談,我隻能幫你偷偷拿過來。”
李承笑笑,真假不知,但這種銷售手段,學習了。
清秀的小夥計,幫李承斟茶,涇陽茯茶和雅安康磚各一杯。潔白的瓷盞中,都是紅色,但兩者的區別,一眼能辨認出來,涇陽茯茶清徹紅濃,香味濃鬱,雅安康磚則色澤紅亮,香味平和淡雅。
李承微笑點頭,“行,你去拿茶葉吧。”
小夥計大喜,打了個響指,“您稍坐片刻,我馬上回來!”
閃身出櫃台,又對那邊談生意的老者和另一名夥計招手示意,門口騎著摩托車,快速離開。
李承端起茶杯,分別酌了一口。茶葉確實不錯,入口後,涇陽茯茶醇厚勁大,回甘很衝很快,雅安康磚,滋味很醇,回甘緩慢卻悠長,兩者各有特色。
相對而言,李承更喜歡雅安康磚。
約莫五分鍾,還沒等他一壺茶喝幹,突突的摩托車停在門口,小夥計回來了。肩上扛著一隻紙箱,腋下夾著一隻,手中還拎著一隻茶簍。
李承坐不住了,掀起櫃台板出來,接過他肩膀上的紙箱。這隻紙箱上有封條,“1954年6月14日出廠,雅安國營茶廠二廠封”。
再看看另一隻紙箱,同樣有封條,“1953年7月2日出廠,雅安國營茶廠一廠封”。
看墨色和封條序號,不似作偽。
再看那隻班章茶簍,竹篾紮好,內包裝為馬三紙套住,從凹凸痕可查知七片。
馬三紙套封的側麵紅色楷書,寫著“蓋世佳茗誰得似,宇內唯有慶灃祥”。
將茶簍轉一圈,封套紙上,毛筆行書寫著“和樂老弟品鑒,甲申年辛未”——1944年農曆六月。
筆力渾厚,剛勁有力。
我去!竟然是一簍禮茶——特製送人的茶葉。
也不知為啥沒能寄出去?
隻是,這“和樂”是誰?
李承習慣性的揉揉眉心……四十年代的茶葉,以當時的條件,很難做到全國通郵,那麽隻能在西南或者西北,或者南方的區域內郵寄。
四十年代,名或者字叫“和樂”的……
李承忽然靈光一閃,會不會是林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