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572章 泰州偶拾

第572章 泰州偶拾

  付大彪有車,載著他媳婦、老娘,走在前麵,至於孩子,都在上學。周典開車跟在後麵,中途買上香燭裱紙和鞭炮,兩車一前一後駛向昌旗嶺。


  昌旗嶺,說是嶺,其實就是一個稍大一些的土丘。薑堰是典型的江淮平原,一望無際的水田,哪有什麽高山?最近一點的山峰,是海陵區西側的螞蟻山,聽這名字就知道高不了。


  建設水圩農場,昌旗嶺被選為“公墓山”,付家莊以及周邊村莊,很多無主的荒墳,都被攏在一起,挪到昌旗嶺,按照宗族不同,進行合葬,付河中父母的墳丘,也在“無主之列”。


  不像付大彪家,他的爺爺、父親,都有後人的,所以他們家的祖墳,是單獨成墳立碑的。


  這座小山丘堆滿大大小小的墳丘,付家莊陽曲堂無主公墓位列其中,方圓七八張的土丘,公用一個大黑漆漆墓碑,上麵寫著“付氏陽曲堂宗墓……”


  點上香燭,燃起黃裱紙,付明勝幫忙放起鞭炮,李承在目前三鞠躬替付老致意。


  付大彪一家從自家墓地祭拜後,也過來這邊磕頭行禮。


  李承買了很多黃裱紙和紙錢,吳偉他們一刀刀的往火堆上扔。李承取出香煙,遞給付大彪一根,“付哥,這裏的公墓……我想替付老出一筆錢……可以修成水泥墓嗎?要不要跑什麽手續?”


  “不用手續的。”付大彪吐著灰白色的煙,搖搖頭,“李老板有這心,我不攔著,畢竟是代表付老先生的心意。這事,你就交給我辦,費用我出一半,怎麽說這裏麵都是我的先人。”


  付家不差這點錢,李承沒和他爭執這些,隻是提到,“重新立個碑,碑文還可以按照這個走,我希望立碑人的名字裏,加上付老的姓名。”


  “那是應當應分的。”付大彪點頭答應。


  兩人站在公墓前,簡單籌劃,公墓一圈用水泥圈起來,建個墓門,重新立碑,再在墓前修一個水泥祭拜台,也就差不多。


  工程量不大,也三五天的事情,付大彪答應下山就去找泥水匠和石匠。


  李承又拿出相機,將公墓周邊拍攝成像,等修繕完畢,再拍一組,到時候都交給付老。


  “一直沒問,李老板,你知道付老先生的兒女情況麽?要不要留在碑刻上?”付大彪忽然想起這個問題,抬眼問道。


  李承苦笑搖頭,“付老倒是有個女兒,隻是……這女兒不提也罷。”


  忽然覺得不妥,他又說道,“我晚上再給付老打電話,問問要不要在新碑留他女兒的名字。”


  付大彪從李承的口氣及神色中能察覺出點內容——付老先生的女兒,隻怕未必孝順。否則付老不可能不讓後人回來探親,卻安排別人代為探視,這不合理啊。


  隻是,這些話不好問,問了對方也未必說。


  祭拜之後,大家下山,付大彪倒是問起,“李老板從事什麽行當?”


  “古董古玩。”李承嗬嗬一笑。


  “難怪李老板一眼能認出家母買的花盆。”付大彪笑道,“那李老板來泰州來對了,興化書市最近兩天剛開,聽說有不少賣舊書的。”


  “興化書市?”李承還真沒聽說。


  “就在興化市文廟街一帶,前天開幕的,我沒去,不過很多朋友去了,說是那叫一個熱鬧啊。聽說有不少劍州來這邊選書。”付大彪介紹道。


  “那還真要去看看。”


  興化是泰州管轄的縣級市,毗鄰海陵區,不算遠,在江南文化圈很有名氣,施耐庵、鄭板橋的故鄉,也是《封神演義》作者陸西星(爭議,一說許仲琳)的故裏,李承手中還有一套八幅李複堂工筆花鳥,李複堂就是興化人士,另外,清代小說《檮杌閑評》(以魏忠賢為線索人物的一本章回體小說)的作者李清,同樣是興化人。


  反正公墓修繕還要等幾天,原本李承準備去儀征看看,現在改主意,去興化。


  興許自己在興化還能有所收獲呢。


  和付大彪商定之後,兩車分開,付大彪會盡快找人修繕付家公墓,李承則將付明勝送回家,感謝一番,婉言謝絕付宗輝老爺子的留飯,又開車前往城隍廟——剛才付明勝說城隍廟街是泰州唯一的古董市場,李承打算在這邊午餐,順便看看能不能買到點好東西。


  見慣了大都市闊大的古董市場,初來泰州邑廟街,李承還有些不太習慣,這裏太小!


  這也是古玩一條街?


  一二十個小攤位,六七家店鋪,又時值中午,竟然一個客人都沒有,那些攤主要麽聚在一起下圍棋下象棋,要麽懶洋洋的靠在樹蔭下眯眼歇著。


  邑廟街剛好有家楚水酒樓,李承讓吳偉去點菜,自己帶著周典先轉一圈,瞅瞅貨色。


  一二十家攤位,一半賣香燭、冥票、紅黃紙、簽筒符文,另有四五家賣舊書,過期雜誌、粗劣的盜印小說、盜印光盤磁帶為主,剩下幾家倒是擺出瓷器、銅錢、玉飾、文房用品之類,但一眼望去,基本上都是大路貨,沒什麽意思。


  算不上失望,國內很多市場,大抵如此。


  路過時,李承順便瞅眼正在對弈的兩位,一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另一位五十來歲,旁邊圍著四五個攤主看熱鬧。


  泰州自明代起,棋風厚重,明末清初更出黃龍士這樣的一代國手,為有清一代弈家之正宗,吳清源評價黃龍士“棋力十三段”。


  九十年代起,絲和閑三國舉辦多次圍棋大賽,絲國圍棋聶衛平、馬曉春名家輩出,屢有斬獲,又有黃龍士棋風蘊養,泰州棋風日盛,街頭巷尾,黑白對弈是常事。


  眼光落在棋盤上時,李承目光凝了凝,棋盤是木板上畫黑線格,很普通的鬆木板,他瞧上的是棋盤上諸多黑白子中的那幾粒!


  對於圍棋,他隻能說略懂,棋力不足,可他懂棋子啊。


  這些小商販所用棋子,雖然隻分為黑白二色,可各種各樣材質都有,有瓷質、有琉璃質,多數為雲子,其中還夾雜幾顆老永子,顯然是混雜後的拚盤棋子。


  李承看上的,就是那幾顆老永子!

  這幾顆永子,如果單獨放置,李承可能還注意不到,畢竟這玩意很“冷門”,尋常誰會關注它?可是,有著琉璃棋子、瓷質棋子,還有滇南雲子相襯,那七八顆老永子,想要不認出來都難!


  對於“雲子”和“永子”,很多人搞不懂,其實很簡單哈。


  首先,古代,滇南永昌某人,研製出一種以煆燒石料製成的棋子,非常精美,成為貢品,因是產於永昌的黑白子,人稱“永子”。


  不要輕易相信度娘上什麽非遺傳人,並非說那一套有假,而是無法考證是真,又被商業化宣傳……慎重選擇的去相信。但永子出現在明代中葉,並迅速成為黑白子中的“上品”,這是史實。


  其次,古代“永子”的製作方法,由於個人保密和長年的戰亂,在曆史的長河中消失,隻留下了部分資料和一些古代實物,這也是史實。譬如李承看中的那幾顆老永子,就是永子存在的證據。


  以上兩條為曆史背景。


  第三、由雲城圍棋廠依據前麵提到的資料和實物,1974年研製出與古代“永子”大體相符的一種棋子。


  由於是雲城圍棋廠研製和生產的,於是,廠裏就將這種棋子命名為“雲子”。


  雲子因為其優異表現,相對平民的價格,成為此後二十年絲國圍棋界的首選棋子,甚至很多人將圍棋子,直接稱之為“黑白雲子”,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第四、隨著商品經濟發展,雲子越來越受歡迎,可如此巨大的利益,沒有永昌(現保山)什麽事,永昌人自然不幹了。他們組織團隊,不停的研發“古永子”配方,多多試驗,最終成功。


  保山的同誌們製作出比原來“雲子”更上一個檔次的棋子,反正是老永昌人製作的,幹脆名正言順的起名為“永子”,這就是市場上的“新永子”。


  憑良心說,新永子的選料和品控,確實要比雲子強,可是,新永子的價格很豪門,向這種街邊攤,玩玩雲子還湊合,想要玩“新永子”,那真是——玩去吧您嘞!


  所以,泰州喜歡圍棋,可不意味著他們懂圍棋子,尤其是什麽雲子、永子的差別。


  這幾顆老永子,八成是明清時期留下來的老黑白子,被這些喜好圍棋的人混雜在一起——圍棋子容易丟失,用其它殘棋子填補的情況很常見。


  李承又是憑什麽鑒定“老永子”的呢?

  首先要從光感來說:老永子的白子如蛋清,散彩虹光,黑子如鴉青,有貓眼效應,這兩條即便今天的永子,也很難做到。


  其次就是老舊痕跡。


  老永子,想作假都難,隻要綜合這兩點,基本上就能判定是否為“老永子”。


  能否撿漏老永子,看的不是真偽,而是撿漏者的眼界與見識!

  李承有點糾結怎麽把這一副殘破的棋子給弄到手,上午的愛閑老人紫砂盆錯失,已經很遺憾,這會遇到幾顆老永子,怎麽也不能讓它溜走!

  可是……總不能上去說這副棋子我要了——眼目前的這些人全是古玩古董圈的,一個個猴精猴精的,這麽問,絕對打草驚蛇。


  怎麽弄?

  李承背著手,站在圈外,邊瞅著一老一年輕的對弈,邊琢磨著該如何下手。


  看了大約十分鍾,雙方走了十來手,他發現,這倆貨的圍棋水平,不比自己高多少,估計業餘入段級都沒有。


  有主意了!等吃飯完再來!

  一對臭棋簍子,懶得往下看,李承對周典擺擺手,先去填飽肚子再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