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514章 石之大美

第514章 石之大美

  不同地域、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圈子對賞石的評判是各不相同的。閑城壽石的審美評判,與絲國賞石的評判,有一定區別。


  譬如,閑城壽石審美第一條,是對“質”的要求——石質需要堅固,必須給人一種安心穩重的感覺,“視覺感官冷”的石頭例如玉石,是不可以成為壽石的,同樣,“視覺感官過熱”的石頭同樣不能成為壽石,壽石的標準硬度在五度上下。


  這是閑城壽石的評判基礎。


  而這,在絲國觀賞石中,是完全沒有的。


  當然,絲國賞石和閑城壽石,還是有許多共同點的,譬如象形,寫意、石頭表達、古色等,兩者評判標準,異曲同工。


  李承挺喜歡這種溝通與交流的,幾人沿著人流,在各個攤位慢慢晃蕩,李承也向李尚武介紹絲國賞石的審美評判。


  他使用的是郭北盛老爺子的賞石五大基本準則。


  郭北盛老爺子是雜項類的鑒定收藏宗師級人物,同時對花鳥蟲草石等“頑類”,也有極深的研究。兩千年左右,他提出的賞石五標準,獲得行業內大多數人認可(反對聲音不可能消失),那就是“形、質、色、紋、韻”!

  他提出的五點,將絲國傳統觀賞石標準“皺、漏、瘦、透”納入到“形”類,又將“醜”,融入到“韻”類,同時,又以“色、質、紋”三者,來包容當今越來越多新類別觀賞石。


  觀賞石,首重形。


  古典賞石的審美,人們通常用瘦、皺、漏、透、醜來概括。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題畫《石》表述最為完善:“米元章(米芾)論石,曰瘦、曰縐(通皺)、曰漏、曰透,可謂盡石之妙矣。東坡又曰:石文而醜。一醜字則石之千態萬狀,皆從此出。”


  以米芾和蘇東坡兩人在文壇的影響力,直接影響絲國賞石審美千年。


  事實上,仔細斟酌“皺、漏、瘦、透”會發現,基本上都在說賞石的“形” “韻”,但是“形”要重於“韻”;而“醜”,同樣是“形” “韻”,隻是更偏向於“韻”。


  由此可以得知,無論古賞(外形)還是今賞(象形),石之形態,為賞石第一。


  無論是古賞還是今賞,能夠帶來多角度視覺體驗的賞石,都是同類中的集大成者,不僅在乎材質本身,更在乎其天然的形態。


  其次為質。


  精品觀賞石,皮殼質感相當重要,石肌變幻、皮殼蒼老、自然風化、水洗度好、風砂度好,同時紋理豐富、色彩協調、無雜質、圓潤寶滿都是質好的反映。


  而對於硬度較高的奇石,原始包漿的完整是成為“精品”的一個很關鍵因素。包漿的意義在於,它是人與自然共同對奇石的作用,是人類文明在賞石史中的佐證尤其對古石而言。


  質,還包括了同等材質的密度和表麵質感的不同等等,這一點和閑城壽石的評判基礎,有些近似。


  其三為色。


  從觀賞角度講,色澤的純正、協調、美妙,能充分反映石種特征是最重要的。


  如:繽紛多彩、明快豔麗的大化石(彩玉石),以色彩豐富、珠光寶氣見長;而靈璧石、太湖石卻講究沉靜凝重、古色古香,黑如純漆、白如霏雪,以純淨為好;對於風礪石,則要求皮殼醇厚,色雅斑斕,膩如羊脂為最。


  總之,各個石種均以稀少,成色難度大,色、形、意完美統一為上,同時,主從關係要明確,色要為形、質、種負責。


  其四為紋。


  所有的奇石都多少帶些石紋。


  有的是石表紋,表現為:平、斜紋,點、線紋,粗、細紋,麵、塊紋、卷、直紋等等,鑒賞時希望通過石紋的深淺、韻律來增加奇石的看點。


  也有的紋是由原岩的天然色彩,不同粗細、紋理、層次和斑塊構成的平麵曲線圖紋。


  還有的紋是由奇石表麵裂紋、凹凸以及礦液浸染而呈現出可供觀賞的紋。


  圖紋石的紋強調意境高遠,畫麵韻律感強,圖麵完整,詩情畫意,要求象到極致,寥寥幾筆和大寫意,圖麵完整,均可視為大美。


  觀賞石紋的藝術表象必須與欣賞主題相結合,造型石以賞形為主,紋為附屬。


  隻有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能印證世界萬物意韻,給人以美的享受、有藝術內涵的圖紋石才能稱為賞石。


  最後為韻。


  韻排在最後,並不是不重要,而是壓軸——形、質、色、紋,都屬於觀賞石的外部特征,最終是圍繞“神韻”來感悟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魅力。


  所謂“神韻”,是指賞石的“精、氣、神”,同時還包括使奇石成為賞石的命題、配座(配道具),這是一種很難用語言來明確表達的靈魂所在。


  在賞石欣賞時,自然和諧,給人以簡約而不簡單的視覺效果是韻;奇石與底座完美結合展現賞石魅力是韻;一個點明主題充滿聯想的命題是韻;給人鮮活、自然、合理、充滿動感的感覺也是韻;給人清新、文靜、舒暢、典雅印象的還是韻。


  韻,是賞石作品形、質、色、紋、命題、底座的綜合考量。


  李承說得很細,並不時拿周邊攤位上的各式各樣賞石來印證,讓李尚武收獲極豐。


  不僅李尚武、楊成大倆人聽得入迷,連經過李承身邊的不少遊客,也慢下腳步,亦步亦趨的跟著“蹭聽”——來參觀奇石展的,多是奇石愛好者。


  李承說的這些,有些人是不屑的,但更多的人卻認為他說得有道理。


  對於絲國賞石,在文化觀點上是認同的,但是,在價值觀點上,他是不認同!如果要評定一個最缺乏價值體係認定的收藏行當,李承絕對會把票投給石玩!


  就像右手展位上的那塊三峽石,一個似是而非的人立於河岸的圖案,你就敢讓這枚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的石頭,標價十萬元?


  憑什麽?價值依據在哪兒?


  這是一號館,李承目前所遇到標價最高的一塊!

  要知道這可是九十年代中期啊!十萬元能買一套小別墅的時代啊!


  李承在北羨待了幾年,又混雜羅根的部分記憶,他更喜歡有著明確價值標杆的藏品,所以……對這些觀賞石,他本著欣賞的態度,但自己絕不會出手購買!


  在這塊被展位主人命名為“汨羅投江”的三峽石旁邊,李承站立的時間久了些——他在聯想石頭上的畫麵和腦海中的“屈子投江”的想象畫麵的差異……


  旁邊有人問話了,是征詢他的意見的,“這位小哥,你覺得這塊汨羅投江三峽石,以後會不會漲?”


  李承扭頭看了眼,一位三四十歲的中年人,西服,腰間別著嗶嗶機,手中握著大哥大,穿著西服,梳著背頭,一副成功人士的裝扮。


  同時,李承還注意到自己身邊怎麽這麽多人?


  心中有些不悅——這人的問話其實很不妥當,沒見那位展位主人,正盯著自己這邊呢。而且此人明顯是想蹭“投資指導”……這就有點惡心了。


  不過,李承肯定不會直接拂袖而去,淡淡的笑笑,“賞石,也是賞識!隻要賞識,它就值!既然賞識,為什麽要考慮它未來漲不漲?”


  李承的話,自認中允,不偏不倚,既不得罪展位主人,也不得罪問詢者。


  可這世上,總有些人喜歡追根究底,這位先富起來的中年人屬於此類。不滿意李承的回答,撇撇嘴,“就問一句能不能升值,扯什麽賞石?裝什麽大尾……”


  他身邊的同伴,連忙扯了他一把,將後麵的話打斷,“咳咳,對不起,我兄弟喝高了!”


  趕緊拉著他就走,李承依稀聽到,“老王頭,你作死呢?那人身邊倆,明顯是外商……”


  暈,這大上午的,扯什麽喝酒呢?好在他還有個理智的同伴,否則李承不介意來一次裝逼打臉!貌似自己很長時間沒有裝逼打臉了!


  小小風波,讓李承的興致沒剛才那麽高,腳步稍稍帶快,也不怎麽開口,他身邊的遊客,逐漸散開。


  一號館連通二號館的走道中,是雨花石專項展櫃。


  雨花石,堪稱絲國第一文人賞石。


  前有南梁雲光大師的撒石傳說,中有蘇東坡集石作《怪石供》《後怪石供》,後有曹雪芹《紅樓夢》中五色神石的渲染,讓這種晶彩燦爛的小石頭,越發的受文人墨客的喜愛。


  諸多雨花石玩家中,明代萬曆朝書畫家米萬鍾,絕對是個中翹楚。


  米萬鍾任職六合縣令,對於推動和提升雨花石的收藏鑒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玩賞雨花石十分講究,如清水以供的盛具“上者官定舊陶,下亦不失為宣德間窯器”,據說,他的夫人辨石之優劣也特別神奇。


  且看米萬鍾的自述:“但聽餘袖中石子相擊聲,便知某石以文綺勝,某石以澤潤勝,審音定品,不煩目擊,出石視。”


  這是典型的“聽音辨石”,絕對高妙!


  米萬鍾本人,玩賞雨花石也極富有開創性。


  譬如,他曾將收藏的雨花石珍品,分別以唐詩宋詞名句命名,如“綠樹濃蔭夏日長”、“雨中春樹萬人家”等,富有開創性。這種援引古典詩詞名句的做法為後世所效仿,也使得雨花石定位成為一種具有繪畫審美意義的觀賞石。


  他還將自己收藏的“二山半落青天外”、“門對寒流雪滿山”、“天孫為織雲錦裳”、“潮生瓜步”、“廬山瀑布”、“萬斛珠璣”等十八枚雨花石精品,請著名畫家吳彬畫成《靈岩石子圖》,胥子勉作序文《靈岩石子圖說》。


  隻能歎一句,這些讀書人,真會玩!


  李承伸手在清水瓷盆中撈出一塊偏平的雨花石,圖案有點像黃褐色奔馬,很有意思。


  他又扒拉幾個清水瓷盆,挑出七八塊,如果價格不貴,倒是可以帶回俠州送人,挺有意思的——送人就無需考慮市場價值。


  遂將這些雨花石擺在單獨的一隻瓷碗中,端給攤主,“怎麽賣的?”


  李承記憶中,雨花石分為七個等級:極品、珍品、精品、上品、玩品、普品及園林石,彼此之間價差還是很大的。他挑選的這八塊,都在珍品之上,有兩塊可邁入極品行列。


  現在分級標準尚未出台,也許,能撿漏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