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481章 和國國寶

第481章 和國國寶

  聽到李承的驚訝,朱老笑笑,“你且往下看。”


  額,李承這才注意到,朱老手中的卷軸,還有一大半未曾鬆開,合著前麵這一段,隻是卷首。頓時有些羞愧,自己太沉不住氣!

  低頭重新鑒定,果然另有收獲。


  卷首部分,絹本淡設色,底本微黃,有些年頭。


  “冰姿峭立有餘馨,人評當年古典型;豈止台上思舊德,一花一葉一神靈。”


  題:菅公手植梅花;落款:欽;鈐雙印:江馬聖欽、江馬查客。


  李承正是看到這裏發問的。


  江馬天江,和國德川末期時代著名詩人、醫者,和國儒學大家下阪篁齋的第六子,仁和宮侍醫江馬榴園的養子。


  本名下阪聖欽,字永弼,號天江,俗稱正人,之後又改名為駿吉。


  家學淵源深厚,他先於續方洪庵(和國蘭學家)處學習蘭學,向梁川星岩(和國漢學家)學習詩文。維新後任太政官吏官,並在西園寺公望創設的漢學塾立命館擔任塾長職務,後隱居涼都東山,教授儒學,晚年以臨池吟詠為樂。


  擅長詩、書、畫、鑒定,是當時和國文博界有關絲國古書畫鑒定權威之一。


  其書法也有獨到之處,但在當時的絲國,顯然還是看不上的,所以李承才對朱家祖上收藏江馬天江的書法,有些驚訝。


  過卷首,絹本色澤頓時變成深褐色。


  李承驚訝的望望朱允烈,滿臉震驚。


  這東西,年頭夠老啊——絹本年頭越長,色澤越深,這是因為絹本粉化和灰化的緣故。


  看這色澤灰化程度,足有上千年!

  這難道是一幅唐末宋初的作品?如果自己猜測沒錯,那為什麽朱允烈會說“現在能出手的東西不多,還有一幅書畫……”。


  唐末五代乃至宋初的畫作,算是朱家“能賣的貨品”?

  那豈不是說朱家還有比這幅作品更好的?更不能賣的?

  朱允烈帶著一絲笑容,依舊一絲不苟的慢慢鬆開畫軸,卷首的連接這一幅更老的絹本豎軸,不過,這是一幅畫。


  一片宮牆,由遠及近,被作者三兩筆勾勒出宮牆的渾厚,將畫麵三分之一隔開。


  一位頭戴綸巾的瘦弱老者,一身長紗,隻有背影,正站在牆下,抬頭上望,他在看什麽呢?宮牆之上,四五支梅花,探頭而出,梅枝遒勁橫陳,褐黃色的五瓣梅花,點綴於梅枝之上。哦,原來是仰視觀梅。


  整幅畫麵,給人一種孤俏、傲立、絕世、空靈的感覺。


  旁邊是行書:“宣風坊北新栽處,仁壽殿西內宴時。人是同人梅異樹,知花獨笑我多悲。”


  落款:“道真繪於延喜二年隆冬。”


  落款右側,又錄有詩一首:“謫居春雪”


  “盈城溢郭幾梅花,猶是風光早歲華。雁足粘將疑係帛,烏頭點著思歸家。”


  題款:“越冬,道真複覽舊書有感再詩一首”。


  李承愣了愣,道真?延喜?還有前麵江馬天馬的“菅公手植梅”的詠讚詩……


  他瞪大雙眼,單手拿著卷首,另一隻對著畫麵連點幾下,咽咽唾沫,開口問道,“朱老……這……這是和國的學問之神的梅花作?不是說,它收藏在和國天王寺麽?”


  李承口中的和國學問之神,指的是“菅原道真”!

  此人是和國平安時代(794—1191年)聞名遐邇的漢學家、詩人、歌者,集正治家、教育家、學者等諸多美譽於一身,去世後,被譽為和國的“雷神”“文化之神”“學問之神”“和國孔子”!

  菅原家為儒學傳家的典範,祖父菅原清公為名士,父親菅原是善為文章博士,菅原道真更是一代文宗,其子菅原高視為大學頭(類似於中原太學中的祭酒),其後人中的五代孫女創作《蜻蛉日記》;六世孫女菅原孝標女創作《更級日記》。


  菅原道真,是絲國曆史上第一位真正認為和國創作的詩歌,可以和中原詩歌有一拚的第一人!甚至在宋明兩代有不少中原學者,將菅原道真與唐朝白居易並稱!

  這人不僅學問很深,其人還很傳奇,有關他死後的故事非常多。


  公元901年,因左大臣藤原時平讒言於皇帝,道真被貶為大宰權帥,調往僻遠之地。


  世說,因為被人誣告很快冤屈死亡,他的亡魂成為“怨靈”,在他死後不久,公卿們在皇帝宮廷清涼大殿議事,突然,烏雲密布,雷電交加,分別擊中清涼殿和紫宸殿。


  第一個劈死的是藤原清貫——此人曾受左大臣藤原時平的命令監視道真的一舉一動;其次劈死的是平希世,此人也是藤原時平的幫凶,接替菅原道真的部分職位;第三雷劈在紫宸殿,一舉擊傷右兵衛佐美努忠包、紀蔭連、安曇宗仁,此三人是放逐菅原道真兒女的執行人;第四雷直取醍醐皇帝,被侍衛撲倒躲過一劫,雖然他沒有受到身體上的傷害,可是親眼目睹此一慘狀,他也元氣大傷,三個月後,駕崩歸西。


  因為此事,菅原道真不僅獲得“雷神”稱號的名號!


  正因為此人不僅有著淵博的學識,更有著諸多傳說,所以,這幅畫作才讓李承震驚!


  李承現在的表情讓朱允烈很開心,抬抬手上的卷軸,“還有呢,接著往下看。”


  果然還有較厚實的一小節。


  李承隻得咽下心中的驚喜,繼續往下看,同時,因為太長,他不得不將江馬天馬的卷軸卷起來,兩人合力將最後半米長的題跋全部攤開。


  又見拚接,後半米長為收藏題跋,絹本,褐黃色。


  當先一方朱文收藏大印壓在拚接處,為“天王寺之寶”!

  果真是和國天王寺收藏的那幅和國國寶!李承再度抬頭看看朱允烈,這玩意怎麽到他的手中?

  滿腹疑問啊!等看完,一定要他仔細說說!

  一共有三位和國名人留跋。


  第一位行書:“東風若吹起,務使庭香乘風來。吾梅縱失主,亦勿忘春日。”


  落款:得窺菅公執筆,心惶惶然無從落筆,錄得菅公歌一首以歎之。藤原行成於天祿初年麗月於天王寺。


  這段題跋什麽意思呢?


  我是藤原家的後人,有幸見到菅公的作品,不勝惶恐,不敢下筆(藤原時平害死菅原道真),所以呢,隻能錄一首菅公的和歌,來感慨一下。


  這裏簡單介紹藤原行成。


  藤原行成是平安中期和國的大書法家,擅長楷書、行書,內含筋骨,纖細處筆致精到入微,格調高古,後世稱之為“權跡”,與平安時代的小野道風、藤原佐理,並稱“三聖跡”。


  第二位題跋為正楷:“傷害心靈,比傷害身體更為嚴重。病痛多半來自於心中,少有來自於外界。菅公一生,如梅似菊,馨香唯風散四方,厚德如壤潤萬苗。”


  落款:卜部兼好有感菅公一生,乾元二年季春唏噓於天王寺。


  卜部兼好就是吉田兼好,卜部這一姓氏,是和國神道界的名門,吉田兼好是又稱兼好法師,他精通儒、佛、老莊之學,是有名的歌人。


  他留下的《徒然草》,是和國隨筆文學中的佳作,與鴨長明的《方丈記》並稱為和國隨筆文學中的“雙璧”。


  也是名人一枚。


  第三位題跋是行書,蒼勁有力,“一朵梅花綻,更添一分寒。”


  落款:天王寺拜謁菅公之寶,鬆永勝熊有感於慶安三年春。


  鈐雙印:上陰文“逍遙記”,下陽文“明心居士”。


  鬆永勝熊又名鬆永貞德,是江戶時代著名的學者,還是和國初期俳人、連歌師、和歌創作者,是和國西山宗(和國文學宗派,以俳句創作聞名)。


  此外,還有大大小小十二方鑒賞印章,其中絕大多數為和國學者或著名法師。菅原道真創作這幅畫,是延喜二年隆冬,也就是公元902年的冬天,重新補錄詩句為公元903年冬,而同年,菅原道真去世。


  這幅畫並沒有遺失,應該落在騰原家,隨即被送往天王寺保存。


  天王寺為聖德太子(公元574—622年)所建,寺內存放眾多和國國寶,其中就有著名的丙子椒林劍和七星劍,是聖德太子佩刀,傳說為絲國隋朝名匠所鑄;此外還存有隋唐絹本《法華經》,唐代宮廷團扇四把等珍貴文物。


  在天王寺中,藤原行成於天祿初年,也就是公元970年,這幅畫上留下第一筆題跋。


  吉田兼好,於乾元二年即公元1304年,留下第二題跋。


  鬆永貞德留下第三筆題跋,時間為慶安三年,即公元1650年。


  和國幕末的鑒定師江馬天馬,無處落筆,於是在整幅畫卷上半部分加上卷首,並題詩一首。


  再加上安桃山時代之後,各類鑒賞簽章,這幅畫作的傳承曆史,極其清楚!


  絕對的正品!

  整幅豎軸,卷首加正幅加尾跋,高三米三二,寬幅為六十二公分,集和國一位宗師級畫作,三位大師級書法,十多位名家簽章!


  妥妥的,和國國寶中的上品!


  鑒賞完畢,李承搓搓手,又幫助朱允烈將豎軸重新卷起,小心放入畫匣中。


  “朱老,這幅畫我收了,價格您說!但有個前提……”李承思考了三秒鍾,眼睛直視對方,“您老應該很清楚,這幅畫非同小可。您可一定得和我實話實說,這件天王寺的寶貝,怎麽流落到您家中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