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高田來江城
與師弟的第一次見麵,沒有爭鋒相對,也沒有彼此欣賞,似乎有些平淡,與雷澤曾經所想的,都不太一樣。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生活,沒有那麽多的恩怨情仇,也沒有那麽波瀾壯闊。
這件三和獸琺琅彩水盂,倆人都很清楚李承的拿貨價。
雷澤很想在李承麵前豪氣一把,但現實並不允許——霍家的天後宮堪輿局設計是有預算的,不是冤大頭,他和賴東明還有公司要養活,還需要賺點。
所以,他低頭不語,捧著茶杯小口的呷著,任由賴東明在那與李承攀交情,講價。
誠如賴東明所言,自己這小師弟,鬼精著呢。
對賴東明的報價不滿意,也不會明說,拿著這件三和獸(堪輿器的叫法與瓷器叫法不同)水盂,讚揚兩句其優點,等待賴東明繼續加價。
生意經老道至極,也不知饒老師究竟看重他的哪一點?
聰慧麽?從剛才的表現來看,算不上絕頂天才,不過中上之姿而已。
倒是小師弟的麵相,有些看不透。
三橫(眉眼嘴)三縱(鼻頰耳)的搭配,看起來很順眼,順眼的麵相,俗稱婦人相,其性格偏敦厚柔和;可是如果細挑,又會發現彼此的角度不算圓融,頰與嘴的角度有些銳,俗稱狐臉,天性較為狡詐;眉飛與耳際的角度顯得硬朗,俗稱狼容,這種麵相應該偏煞氣,惡性較重;眉間距略窄,鼻翼寬,鼻脊挺直,這是火相,偏性烈如火的特性……
一人雙相很常見,可是,雷澤從李承麵容中發現四種以上的麵相,這還是第一次,這讓也算精通相麵的雷澤,很迷糊。
李承還不知道雷澤師兄正在給自己相麵呢,當賴東明的報價到三十萬,已經達到心理底線,再看看時間,已經十點半,需要去機場接高田時雄了。
他笑著點點頭答應下來,“賴哥,我和師兄第一次見麵,東西就勻給兩位,希望霍家能滿意。如果他們不滿意,您再退給我也沒問題。”
賴東明心底狂吐槽,兩三天時間,轉手賺十萬,還說看師哥的麵子?
不過,這話也就想想,誰讓這件三和獸法器被他先發現呢?而且,這件東西是由霍家最終買單,大概還有個五萬十萬的利,也不算差。
他同樣微笑著與李承伸手握一下,“多謝阿承。”
簽好支票,填好交易單,李承起身搓搓手,有些不好意思,“雷師兄,還有賴哥,真不好意思,本應該好好陪二位聊聊。可這會兒,我要去機場接客人,靜嘉堂文庫的高田時雄先生。兩位要是不忙,在小店待會兒?中午一起吃飯?”
呃,這是趕人呢?誰沒吃過飯?
雷澤與賴東明立即起身,雷澤點點頭,“我倆還要去霍家,你去忙吧。明天我去老師家,到時候再聊。”
“行,那明天見!”李承正著急出門,沒再虛情假意挽留。
師兄弟的第一次見麵,商務交易味道濃鬱,所謂的同門之誼,幾近於無。
這次見麵過於平淡,雷澤有這樣的感慨,李承坐在開往機場的車中,也有同樣的想法。
雷澤師兄除了剛開始見麵時,有些端師兄架子拿大,後來倒是不錯,很平和,似乎對沒能列入饒師門牆,看得很開。
這樣挺好,交朋友歸交朋友,生意歸生意,至於同門之誼,雷師兄不願沾這因果,自己更無需在意。
李承沒時間感慨,高田時雄到了,帶著他的助理,一前一後走出航站樓。
“哈伊,李生,又見麵了,感謝您的迎接。”他微笑著朝李承頷首致意,
“歡迎高田先生來江城。”李承微笑著,目光很快從他身上轉移到他助理手中那龐大的皮箱上,裏麵裝的,正是那套雍正青花三友盆。
“李生,上杉謙信的印鑒(和國對印章的稱呼)能讓我欣賞一下麽?”一坐進車,高田時雄就急切的問道。
早在李承拿到那枚白虎下山印章時,就和高田時雄通過電話,否則他這次來江城,肯定不會攜帶三友盆的。
李承很能理解這種急切,從車座扶手櫃中拿出那枚紙盒,遞過去,笑嗬嗬道,“這是鶴立大學一位教授,十多年前,偶然得自於涼都二手市場,我估計高田先生會喜歡,就勻過來了。”
盡管知道對方的目的是為了那套三友盆,可古董收藏不就這樣麽?用你喜歡的物品,交換我看中的藏品,這也算李承的用心良苦。
“感謝李生的記掛。”高田再次頷首致謝。
李承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他可以鑒賞這枚印章。
微微泛黃的象牙印章,溫潤而玲瓏,高田時雄先是看了看正麵不識庵的印文,然後仔細摩梭著下山白虎,嘴中不由自主的念出一首和歌:“極樂地獄之端必有光明,雲霧解散心中唯有明月。四十九年繁華一夢,榮華一期酒一盅。”
據說是上杉謙信的辭世詩,很有名的。
和國人對割據時代湧現的曆史名人的那種特別崇拜,外人很難理解。
聽到這句話,李承笑著和了一首:“身如朝露,飄渺隨夢,大阪叱吒風雲,繁華如夢一場。”
他用豐臣秀吉的絕世辭,相和。
“李生的才學讓人欽佩。”高田時雄握著那枚印章,扭頭笑笑,“不過,豐臣的風骨和勇氣不足,詭計太多。和上杉絕世辭,在和國,大家更喜歡清水宗治的‘浮沉亂世身已去,惟有此名留鬆苔’。”
和國的和歌應對,不僅講究詞句的所表達的意境相合,還講究性情、地位,也要對等,譬如豐臣秀吉的絕世辭,和對的是德川家康的;武田信玄和對的是織田信長的……
這方麵,李承終究要比高田弱很多,但不影響兩人的交流。回程的途中,倆人就和國割據時期的著名人物,興致勃勃的聊開來,氣氛倒也融洽。
將高田時雄主仆二人安置在泰西賓館,李承終於見到三友盆實物。
絲國盆栽的曆史非常悠久,唐代李賀詠《五粒小鬆歌》有雲,“蛇子蛇孫鱗蜿蜿,新香幾粒洪崖飯。綠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鉸刀剪。主人壁上鋪州圖,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淚滴,石筍溪雲肯寄書?”
這首詩不僅讚美盆栽鬆的遒勁,更提到“束龍”——盆栽中的捆束定向技術,以及“鉸刀”——盆栽使用的修枝工具。
由此可見,唐朝時,盆景藝術已發展到相當水平。
還有更早的圖繪記錄:冀北望都發掘的東漢墓甬道壁畫中,繪有陶質卷沿圓盆,盆內栽有六枝紅花,置於方形幾座上,形成植物、盆盎、幾座三位一體的盆栽現象。
悠久的盆栽曆史,在清中葉發展到頂峰。嘉慶年間玉溪蘇靈著《盆玩偶錄》,把盆景分為“四大家”“七賢士”“十八學士”“草花四雅”等諸多名目。
至康乾三代,盆栽已經不僅僅賞“栽”,更喜歡賞“盆”,也因此,盆類瓷器,成為清宮瓷器中份量很重的一類“賞器”。
麵前的三隻盆,型製統一,圓口,口徑二十公分,寬簷外撇,三鹿蹄足弓形高挑,整高二十七公分,底徑十二公分,體型修長,如果放在圓形花幾上會非常漂亮。
通體白地青花,腹部中圈上下“萬字不到頭”紋,中間為包腹的青花圖案,分別是“瀾庭梅香”,“青海翠竹”“鬆鶴延年”。
李承依次看了一遍,底部雙行楷書款“大清雍正年製”。
盆地無孔,並非養盆,而是套盆。
伺養盆栽,最好的盆具是瓦盆,透氣性好,利於盆栽的根係呼吸;其次為陶盆,明代紫砂興起時,紫砂陶泥盆栽曾興盛一時。
由於瓷器質地細密,表麵有玻璃光澤,透水透氣性都不太好,所以,瓷盆盆栽成活率比較低,需要經常為盆栽鬆土,容易傷根。
所以,真正的盆栽大家,都喜歡使用瓦盆。
可是瓦盆畢竟難看,跌份兒,於是,有人在瓦盆外麵,再套一隻瓷盆,這就是盆栽中的套盆。
養盆底部有孔防澇,套盆無孔專供陳設。
三件套,並排放在一起,透著股難以描述的雅氣。
好東西!
這套東西,高田時雄很不舍,可是誰讓喜歡也會分等級呢?
上杉謙信的印章,雖然價值與這三件套三友盆相比,差得很遠,但它是和國的曆史文物,真宗的和國血統,高田時雄最終還是選擇置換。
高田承諾下來的事情,還是很爽利的。
單件雍正青花賞器,市場價在十五萬到二十萬羨元之間,成套稍貴,最終,三件套青花三友盆核價六千五百萬和元。
那件上杉謙信的印章,核價一千二百萬和元。
李承原本就有一半所有權,
當然,李承還需要補給他兩千萬和元,差不多一百二十萬夕元。
這套東西,現在屬於李承的,他暫時沒考慮出給趙帆——那邊的《秋山圖》一事,依舊在討論,磨嘰的讓李承煩躁。
他打算捂一捂,這次陪同師傅去雲州,看看有沒有可能和深城博物館,或者雲州地方博物館搭上線——雲州和深城是絲國城市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一句話,不差錢!